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莎士比亚传 > 第三章 初到伦敦

第三章 初到伦敦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了当时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16世纪末的伦敦城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伦敦商业区,四周有高高的城墙,城门外就是通向全国各地的大道,居民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这里有商店、工场作坊、贸易公司和商业活动的中心——交易所。当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描绘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见面的场景时,他表现的并不是威尼斯的广场,而是伦敦的交易所。

    流经市区的泰晤士河,把伦敦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于河上仅有一座著名的伦敦桥,人们通常乘小船摆渡,听船夫吆喝着:“东边去喽!”或“西边去喽!”泰晤士河西岸,是王室和贵族的居住区,莎士比亚和其他演员常在那里为那些显贵们演出。城市的另一端,是阴森恐怖的石头城堡伦敦塔,被判犯有国事罪的人就囚禁在那里。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多次提到伦敦塔,它总是使人联想起执政者的凶残暴行。伦敦郊外的泰比伦丘陵是处决犯人的地方。每当处决犯人的时候,人们蜂拥而至,围着观看。行刑后,犯人的头用长矛挑起,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

    伦敦是全国的商业和交通中心,在伦敦的街头经常有许多外地人,他们成为各种骗子欺骗的对象。甚至在当时还出现了一批专门骗外地人钱财的骗子,他们被称为“猎兔”。这些狡猾的骗子想出五花八门的办法骗取那些老实巴交的外地人的钱。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他曾对这类人做过不止一次的描绘。

    高大宏伟的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生活的中心之一。三教九流的人群并不仅仅是为了宗教的目的聚集在这儿,它同时还是朋友约会、商人做买卖的地方。

    离大教堂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印刷和买卖书籍的中心。几乎伦敦所有的印刷厂和书店都在那儿。那时,各种图书被大量印刷。书商的柜台上放着琳琅满目的图书,有宗教书籍、英国编年史、地理学著作、游记、自然科学著作、诗集、小说、以及魔法书、拉丁文教科书等等。这些书以通俗的形式,讲述了各种生动有趣的事物和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莎士比亚剧本中各种五花八门的知识与这些图书是分不开的。

    那时的伦敦还有许多旅馆和酒店。当时中国的茶叶尚未传入英国,麦酒是最流行的饮料。平时人们讲起话来常常是粗声粗气的,因为他们都带着三分醉意。街头的小酒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好地方。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描写的“野猪头”酒店就是当时最有名的一家小酒店。莎士比亚本人也常在“美人鱼”小酒店里和当时知名的剧作家、诗人以及演员们喝酒、聊天,探讨艺术问题。

    当时的伦敦人都喜爱音乐。街上到处可以买到各种乐谱。贵族拥有家庭乐队。流浪歌手在街头、旅馆的院子里、集市和广场上卖唱,吸引着大批听众。

    那个时代的伦敦就是这样,这座热闹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与恬静的斯特拉福镇迥然不同,它吸引了年轻的莎士比亚,他就在这座城市里居住了下来。伦敦城的人们不会想到,这个从外省小镇来的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以后会成为一个英国人世世代代引以自豪的伟大戏剧家。

    然而我们要注意到,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并不是突然平空出现的。在他之前,英国有一批人文主义戏剧家为他开辟了道路。因此,准确地说,莎士比亚是一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成功的人。

    16世纪80-90年代,英国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一群被称为“大学才子派”的剧作家。他们是一群受过大学教育、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非凡艺术才能的剧作家。正是他们使呆板的道德剧和尚未定型的编年史剧演变为较成熟的新型的戏剧。”大学才子派”主要指以下几位作家: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克里斯托弗·马洛和托马斯·基德。

    “大学才子派”的出现,给英国的戏剧创作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气息。在此之前,剧本的创作主要依靠两种人:一种是有才学的贵族,他们创作剧本完全是出于兴趣,实际上他们是不愿在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上多花精力的;第二种是民间剧团的编剧,他们写作是为了谋生。他们倒是很愿意花精力创作出优秀的剧本来的,但由于所受教育的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学才子们的情况与前面两种人都不一样。他们不是贵族出身。他们虽然有机会受过大学教育,但以他们低微的家庭出身是不可能在上流社会立足的。于是,他们来到伦敦,为正在兴起的公共剧院写戏,成为专业剧作家。

    他们的出身使他们熟悉下层社会的生活,了解老百姓的兴趣和爱好;大学里受到的系统而严格的语言训练,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文学作品的熏陶,使他们能够把握文艺复兴时代的精神,反映英国的现实,并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多的创新。

    约翰·李利是“大学才子派”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代表了“大学才子派”中的贵族人文主义倾向。他创立了一种新型的“高级喜剧”。所谓高级喜剧,是和英国民间喜剧以及古罗马情节喜剧相对而言的。它排斥粗俗的打闹成分和尖刻的讽刺语言,而追求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充满温柔的抒情。为迎合贵族观众的趣味,李利把发生在宫廷和上流社会中的恋爱求婚作为主要情节,同时又辅之以喜剧性的次要情节,使整个喜剧不时引发出观众的笑声,他的喜剧全部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神仙、精灵不断在剧中出现。

    李利的喜剧与前人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喜剧是用散文写的。与用诗体写成的喜剧相比,人们发现散文更适合表现轻松幽默的情绪和机敏的思想。

    李利的创作对莎士比亚早期喜剧有很大的影响。从题材、艺术手段、语言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但和李利相比,莎士比亚的语言更形象、更通俗。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采用简洁通俗的日常语汇和大量富于生活气息的比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喜剧语言。

    “大学才子派”的另一位重要作家是托马斯·基德。1586年,他创作的《西班牙悲剧》在英国引起轰动,它是英国悲剧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是一个凶杀复仇的故事。西班牙贵族安德鲁与葡萄牙总督之子巴尔塔查在交战中被杀。他的好友霍拉旭冲上去为友报仇,把巴尔塔查生擒活捉,西班牙军队大胜。美丽的姑娘贝琳佩莉娅和勇敢的霍拉旭相爱着,而巴尔塔查也爱上了贝琳佩莉娅。为了和葡萄牙缔结和约,西班牙决定答应巴尔塔查的要求,把贝琳佩莉娅嫁给他。贝琳佩莉娅的哥哥——罪恶的洛伦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竭力促成此事。他们收买了贝琳佩莉娅的仆人,叫他通风报信,趁她和霍拉旭在凉亭里幽会的时候,冲过去杀死了他。当年演出时,演员们把一个装满红醋的小皮囊藏在斗篷下,当匕首刺进皮囊后,雪白的斗篷上立刻就会渗出一片殷红的血迹。

    霍拉旭的父亲赫罗尼莫听到贝琳佩莉娅的呼救声,拿着宝剑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