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华盛顿传 > 第四章 独立战争第一枪

第四章 独立战争第一枪

    1. 从彷徨到坚定

    人称“革命之剑”的华盛顿先生,面对如火如荼的人民革命运动,他有何种作为呢?

    “5·29”弗吉尼亚议会大辩论那天,作为议员的华盛顿,坐在大厅里聆听帕特里克·亨利的激烈演讲,自己却保持沉默;临到表决提案时,果断地投票支持亨利的观点。他的态度貌似骑墙,但仔细研究起来,则颇耐人寻味。

    我们知道,华盛顿是贵族后裔,又是大种植园主;夫妻恩爱,家庭幸福,过着优裕的生活。求稳怕乱人之常情,故国情结欲罢还休。相当一部分人士都希望通过合法斗争,使他们的“祖国”幡然悔悟收回成命,以避免酿成可怕的后果。另一方面,他生于北美长于北美,从思想感情到经济利益都与北美人民血肉相连。他自己就亲身饱尝殖民主义歧视政策之苦,早已愤懑填膺、忍无可忍。英国政府颁布的一个又一个新法案,对他更是直接的打击。他反对 《印花税法》的态度当是义无反顾。站在 历史十字路口的他,一时间内心矛盾、彷徨无主。多年的政治军事斗争阅历,尤其是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的教训,把他造就成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对重大事件,他需要采取严肃的理性态度。因此他还要等待、观望、审时度势,仔细寻找自己的准确位置。

    1766年3月,英国政府迫于北美人民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不得不宣布废除臭名昭著的《印花税法》。华盛顿松了一大口气,和大家一起拍手称快,满以为乌云已经消散,公正与自由又回到北美大地。

    非常遗憾,正当这些善良的人们欢庆废除《印花税法》的时候,英国王室又开始策划新的阴谋,变本加厉地进行反扑。

    1767年初,查尔斯·汤森接任英国财政大臣后,制定了一个向北美殖民地征税的新法案,史称“汤森税法”。规定英国向北美输出的商品,如茶叶、玻璃、纸张、颜料、铝锭等,都需征收新的关税。预计每个财政年度可获税金4万英镑。此款名义上是殖民地的司法和行政费用,实际上是专门支付在殖民地任职的皇家官员的薪俸。这一法案的用意可谓一石二鸟:既搜刮了殖民地的钱财,又能削弱当地议会的权力。因为这之前皇家官员的薪俸掌握在殖民地议会手中。

    汤森税法激起了北美人民第二次反抗怒潮。

    同年11月,《宾夕法尼亚记事》上发表了《一位宾夕法尼亚农民的公开信》。文章尖锐地指出,汤森税法和印花税法是一样的货色。它从根本上侵犯了殖民地的自由,悍然剥夺了纽约立法机关的权力。

    1768年2月,马萨诸塞议会发出了联络全大陆的《通告书》。号召北美13州团结一致,共同抵御英国的压迫。尽管通告书是“向我们最仁慈的君主提出谦卑、恭顺而又忠诚的请求”,但仍然遭到当局的严厉惩罚,议会被解散,《通告书》被撤消。

    9月28日,来自马萨诸塞州各城镇的代表,聚会抗议英国政府的暴政。就在这一天,英国正规军两个团和7艘舰艇奉命进驻波士顿。英国内阁认为波士顿是北美骚乱的中心。可是事与愿违,高压政策反而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波士顿市政委员会当即拒绝为英军在城内安排住所。

    部分带有帐篷的英军便在广场安营扎寨,其余的由总督命令驻进议会大楼和法纳伊交易厅。这样一来,议会大楼前摆着大炮,闹得满城不安宁,群众对立情绪上升。

    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可以嗅到战争的火药味。

    一心指望住在弗农山庄过太平日子的华盛顿,再也太平不下去了。

    他的客厅成了一个信息交流场所,不断有四方宾朋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他的朋友中,有两位值得特别提及。

    一位是布莱恩·费尔法克斯——就是费尔法克斯勋爵的儿子。他家住贝尔沃庄园,与弗农山庄是近邻。布莱恩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绅士,深受欧洲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思想开明,待人宽容,态度和蔼。他与华盛顿情趣投契,颇有共同语言,他们之间友谊很深。但是自从反印花税法,渐渐变得话不投机。布莱恩在政治上效忠于王室,主张君主立宪政体。他的观点在初期对华盛顿是有影响的,可是随着事件的发展,华盛顿认清了英国政府的真面目,思想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紧跟时代脉搏前进了。布莱恩呢,日益感到与周围的政治气氛格格不入。到后来独立战争爆发,费尔法克斯全家离开北美,迁回英国长期定居去了。

    他的另一位好友乔治·梅森上校,也是邻居,家住离贝尔沃不远的庄园里。他也受过高等教育,专修政治学与法学,知识广博,一派学者风度。最崇信天赋人权和自由原则,最痛恨**暴政。他与华盛顿有较长时间的交往,经常相互拜访。他那渊博的学识和进步的思想,使华盛顿茅塞顿开,面前展开了一片闻所未闻的新境界。从而接受了革命理论——自然权利说,坚信人人生来就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具有的生存权和自由权,神圣不可侵犯。自从反对印花税法以来,与梅森的友谊日趋密切。他们常常彻夜长谈,纵论北美形势。每次长谈之后,华盛顿常有“如坐春风”之感。革命理论显示出了强大威力,它使得华盛顿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面前,变得态度鲜明、立场坚定。

    这两位邻居,都是华盛顿的良师益友。在独立运动的初期,两位好友都力图把他朝自己的方向吸引。难能可贵的是华盛顿不盲从、不迷信,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就是他作为一个伟人所独具的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1769年4月5日,华盛顿在弗农山庄给乔治·梅森写了一封重要的信件。这封信标志着他思想上的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投身革命斗争的决心:

    “为了保卫与我们生命的一切息息相关的无限宝贵的天赋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这就是我直截了当的意见。但我想补充一点,即武器……应该是最后手段,就是最后一件法宝。”

    接着他在信中设计了若干具体措施抵制英国货物。主张从1769年9月起,拒绝进口酒类饮料和奴隶,不购买按汤森税法规定征税的商品。

    并且充分预见到,这场对抗极有发展成为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这些意见经过与梅森反复研究,最后起草文件,名为《不进口协议》。5月16日华盛顿带着文件去威廉斯堡,交弗吉尼亚议会讨论。

    弗吉尼亚新任总督巴特图特,是个典型的老官僚。他到了弗吉尼亚就惟我独尊,当聆听了议员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后,不由大为吃惊。第二天他便下令解散议会。

    议员们没被总督的命令所吓倒,全体愤然退出会场以示抗议。当天,议员们转移到一处私人宅邸里继续开会。这次半地下状态的议会特别会上,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核心,起到左右形势的作用。这个核心共有 4人,他们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帕特里克·亨利和理查德·亨利·李。他们在正式开会之前,就重大内容先进行秘密协商,基本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提交会议谈论。结果是华盛顿和梅森起草的《不进口协议》得到一致通过。与会的89名议员一起签署了文件,还将文件送往各地宣传,广泛征集签名。这个倡议很快被北美各州所采纳,人们形成了共识:

    凡继续进口或使用英国货物的,就是北美人民的敌人,将受到委员会的惩处!

    这就是说,革命先从自我革起。签署过文件的议员们,首先有义务抵制英国货物。停止相互贸易,意味着将蒙受经济损失。而生活中享乐奢侈之品,百分之百皆由英国进口。抵制英国货,就必须禁用奢侈物品,放弃优裕的生活享受。华盛顿也身体力行,全家整整一年多都用一种树叶代替茶叶,由此可见抵制行动之坚决彻底。

    这一年 (1769年)从英国进口的商品额急剧下降,几个月工夫,英国的厂主和商人在对美洲贸易中,损失就高达90万英镑。

    1770年3月5日,英国内阁不得不宣布《汤森税法》作废。

    现在,经过彷徨、等待、充分审时度势的华盛顿,开始登上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政治舞台亮相了。

    2. 召开大陆会议

    1770年3月5日是个不吉祥的日子。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内阁,这天宣布撤消 《汤森税法》,同时又 通过了征收茶叶税的法案。即是说,撤消1767年以来的各种关税,只有茶叶除外。销往北美洲的茶叶,每磅征收3便士的关税。这样做的目的,意在维护宗主国的权威。

    因为废除了其他的关税,殖民地人民又开始购买日用品,但绝对不买征税的茶叶。于是茶叶税问题,又成了斗争的焦点。就在3月5日这一天,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波士顿惨案”。

    前面已提到过,英国政府把波士顿看做北美殖民地骚乱的中心,派遣了2个正规团和7艘战舰进驻该城,企图压一压“叛民”的威风。市民们对驻军恨之入骨,骂他们是一群“虾子兵”——因其军服是红色,虾子死后也呈红色之故。

    这年1月,纽约市就已发生了一次反英群众与当地“虾子兵”的冲突。反英组织“自由之子社”的成员上街搞宣传活动,遭到驻军的干扰。

    双方殴斗中一名成员被“虾子兵”杀害。北美人民闻讯后群情激昂,与各地驻军的矛盾更趋尖锐。

    3月5日的波士顿,天气寒冷,地面积雪未化。大街上有一些年轻人和值勤的军人发生纠纷,一番扭打后把青年人打跑了。但军人不肯罢手,又追赶上去打。居民们早就满肚子的气愤,聚集起很多人包围了海关大楼,高呼口号:“赶走虾子兵!”双方动武了,群众用雪球和石块投掷。

    守卫大楼的军队开了枪,当场打死群众5名,其中一名是黑人,多人受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惨案”。英军的暴行激起全城百姓的愤怒,立即敲响了警报钟声,擂起了战鼓。人们高呼:“公民们,我们的人被枪杀了,快拿起武器!”第二天波士顿召开了全市大会,要求英军撤出市区,严惩杀人凶手。

    1772年11月,波士顿建立了北美第一个革命组织——“通讯委员会”。马萨诸塞州紧随其后,在数十个城镇相继建立通讯委员会的组织。

    1773年3月,弗吉尼亚也仿效着成立通讯委员会。此后北美13个殖民地先后成立了这一革命组织,斗争由分散而统一,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1773年12月终于发生了波士顿倾倒茶叶事件。

    当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获得了政府批准,垄断了向殖民地输出茶叶的权利。可是北美人民不饮用征过税的茶叶,公司仓库里积压了大量茶叶无法销售。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英政府允许东印度公司免缴出口税,想以低价引诱美洲人购买茶叶。公司方面以为得计,从仓库存货中装了好几轮船茶叶,赶运到殖民地各个州去廉价推销。整个北美大陆万众一心,集体抵制,运往纽约和费城的茶叶,未能卸货就原船返航伦敦。在查尔斯顿,轮船卸下的茶叶,堆放在地下室没人购买,任其腐烂变质。

    而波士顿人民态度更加坚决,当轮船抵达波士顿港口停泊下来,运了一小部分茶叶上岸,革命组织却禁止其出售。轮船船长眼见形势不妙,很想返航回英国。但是海关和运货人又不同意,得不到总督签发的离港通行证。就是说这一船茶叶,非卖给波士顿人不可。正当僵持不下时,12月18日夜晚,一群青年人化装成印第安人模样,悄然登上轮船。打开所有的茶叶装箱,将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统统倾倒进了大海。

    这一切干得有条不紊、干净利落,显然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绝非暴民的滋事妄为。倒完茶叶,参与行动的人员冷静离去,各自悄悄回家。

    事发之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极其震怒。在他看来,倾倒茶叶事件远比“波士顿惨案”性质严重得多。次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5项惩罚性的苛刻法令,企图迫使殖民地人民就范。这在美国历史上称之为“不可容忍的法案”,其内容是:

    1.封锁波士顿港口,绝对禁止它和外界通商往来,要用饥饿来迫使波士顿人民屈服,赔偿英国东印度公司经济损失;

    2.撤消马萨诸塞殖民地的“特许状”(波士顿属该殖民地),由英王直接委任议员,所有地方官吏均由总督任免,未经总督批准不允许举行公共集会;

    3.取消殖民地的司法权,如果英国官吏或军人在殖民地犯罪,不受殖民地司法机关审判,必须送回英国处理;

    4.颁布 《魁北克法案》,规定俄亥俄河以北、宾夕法尼亚以西的土 地,划入英王直辖的魁北克殖民地;

    5.重申《驻兵条例》,要求北美殖民地人民为被派来镇压他们的英军提供饮食和住房。

    为了贯彻执行上述5项法令,任命北美英军总司令盖奇将军担任马萨诸塞总督。

    以上法令将于1774年6月1日开始执行。到那时,所谓“官逼民反”已有了足够的铺垫。人民通过切身的体会,清楚地认识到团结一致,联合行动的必要性,“第一次大陆会议”正在孕育,不久将应运而生,火山即将爆发!

    1774年5月16日,弗吉尼亚议会在威廉斯堡开幕。这是1769年议会被解散5年后再次召开的,华盛顿出席了会议。在开会期间,通讯委员会传来一个紧急信息:波士顿在6月1日将被英国当局封锁。议员们马上情绪高涨起来,中心议题转为声援波士顿人民的正义斗争。议员们齐声谴责英国的高压政策,通过了抗议书,并决定6月1日那天为“蒙耻日”。号召弗吉尼亚人民禁食,为波士顿人民祈祷,恳求上帝保佑免遭战争灾祸。

    这次议会被新任总督邓莫尔下令解散。包括华盛顿在内的25位爱国议员,自动聚集到雷利旅馆的长形会议厅继续开会。议员们在这里通过了一份非常重要的通告:号召8月1日举行弗吉尼亚全体会议,并建议美利坚各殖民地派出代表,每年在最适当的地方,召开一次全大陆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