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传 > 第十二章 办学

第十二章 办学

    在轰动一时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之后,托尔斯泰185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暴风雪》、中篇小说《两个骠骑兵》、中篇小说《青年》、短篇小说《被贬为列兵的人》、《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年发表了短篇小说《卢塞恩》,1858年发表了短篇小说《三死》、《阿尔别特》,185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家庭幸福》。这些小说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引起轰动,而且有的作品还得到了不好的评价。这种情况不可能不对托尔斯泰的创作热情产生负面影响。1859年10月9日,他给德鲁日宁的信中说:

    “到如今,我作为一个作家,无论如何都已不中用了。我自从写了《家庭幸福》后,一直没有写作过,看来今后也不会再写了。……我能够,而且应该,甚至渴望着干一番事业。”

    同年11月,他就决定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为农奴的孩子创办一所学校。

    当时归地主私有的农奴的孩子是没有地方上学的。没有官办的学校。要学习些读写知识,只能自备束修拜粗通文字的退伍老兵或教堂职员之类人物为师。这些人既不懂教育学,也没有教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他们收的学生也有限。所以俄国文盲就多得不得了。托尔斯泰有鉴于此,便决定要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1849年他就做过一次尝试,终因力不从心,不得不放弃。10年之后,他东山再起,终于获得成功。

    托尔斯泰开始办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农奴不信任他。农奴们起初都不敢送孩子来上学。学校不收学费,从来没有这种好事;老爷干吗这么大发善心?农奴们怕有什么圈套,有的甚至怕老爷教会了孩子们识字以后把孩子们送去当兵跟土耳其打仗——老爷靠这种办法去博得皇上的赏赐。经过托尔斯泰的努力,农奴们终于打消了顾虑,肯送孩子上学了。

    托尔斯泰办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给学生和老师充分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愿意来就来,不愿意上课就走。教师有权不让某个学生进教室。课外师生是平等的朋友。托尔斯泰课外常跟学生开玩笑,游戏,角力,散步,滑雪橇,晚上常送学生回家。

    他还拿出一俄亩地来供愿意耕种的学生耕种,收获归耕种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有八个人,托尔斯泰就把这一俄亩地分成八份。学生在自己分得的地上种了亚麻、豌豆、荞麦、胡萝卜、芜菁,等等。

    托尔斯泰在《11月和12月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一文里这样描绘了学校的情况:

    “学校设在一座两层的石头房子里。两间房作教室,一间房作办公室,两间房作教员休息室。门口的屋檐下挂着一口小钟,钟上拴着一个小锤,穿堂的楼下放着体育器材,楼上摆着一个木工台……

    “8点钟左右,住在学校里的一位教师——这是个外表整洁的人,是学校行政负责人——派一个几乎经常在他那儿过夜的男孩去敲钟。

    “村里人们惯于天不亮就点灯起床。学校的窗户里早已透出了明亮的灯光。钟响之后的半小时里,在蒙蒙的雾气里,在霏霏的雨雪里,或者在秋日的晨曦中,山冈上(村子和学校中间隔着一条山谷)出现三三两两或者孤孤零零的黑色小身影。……学生们不仅两手空空,脑子里也毫无负担。无论功课,无论昨天所做的什么事情,他们觉得忘记了都没有什么关系。想到摆在面前的功课,他们也没有什么苦恼之感。他们只带着自己的身子、敏锐的头脑和信心:相信学校里今天将同昨天一样快乐。不到上课,就不想上课的事。没人因为迟到而受申斥,不过也从来没人迟到——除非大一点的孩子有时被父亲留在家里干什么活儿,耽误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气喘吁吁地匆匆赶到学校里来。

    “……老师走进教室,只见孩子们尖声叫嚷:‘堆儿小了,往上压啊!’或者:‘把人压坏了,伙伴们!’手里拿着书坐在一旁的孩子们对他们喊道:‘你们瞎闹什么!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