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传 > 第七章 多瑙河部队

第七章 多瑙河部队

动,说“找不到恰当词句对《少年》作出应有的赞扬”。

    尽管受到了赞扬,但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他反复修改后来改名为《伐林》的《炮兵军士的笔记》。他重读了《童年》,认为败笔甚多。他著作越多,对作品的要求就越严格。他后来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文学成就,实在跟他的这个特点有很大关系。

    跟对待文学创作一样,他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永不满足的。他的内心里总有善恶两种力量在搏斗。恶的力量占了上风,他就随波逐流,腐化堕落。善的力量占了上风,他就悔恨,剖析自己。他在7月4日的日记里对自己进行了无情的分析,而且非常中肯,这对理解托尔斯泰颇有参考价值,尽管长一些,我们仍然把它摘录下来:

    “我不谦虚!这是我的大缺点。我何许人也?一个退伍中校的四个儿子中的一个,七岁失去父母,由姑妈和外人照料,17岁开始独立生活,不通世故,不学无术,家财既薄,地位又低,尤其是行为乖张,没有生活目标和生活准则。此人自暴自弃,虚度年华,最后自己将自己放逐到高加索以避债务兼改恶习……我的社会地位就是如此。其次再对我本身作一观察。

    “我其貌不扬,举止笨拙,业已丧失童贞,不通世故;性情急躁,不风趣,不谦逊,intolérant①,像孩子一样腼腆。我几乎是个没有知识的粗人。仅有的一点知识是靠挤时间零打碎敲得来的,不系统,一知半解,而且少得可怜。我像所有意志薄弱的人一样,不沉着,优柔寡断,缺乏恒心,爱虚荣,火气旺。我没有勇气。生活散漫,游手好闲,懒惰成性。我还聪明,但是我的聪明还不曾受到认真的考验。我没有实干精神,没有交际才能,也无办事能力。我为人尚属正直,就是说尚能向善,并且已养成习惯,一旦背离此道就对自己不满,于是又欣然返回正路;但是有的东西我过于喜欢,那就是荣誉。我的虚荣心非常强烈,而又极少得到满足,所以我常常担心,如果要我在荣誉和德行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可能选择前者。

    ①偏狭(法文)。

    “是的,我不谦虚,所以我自命不凡,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显得羞怯而已。”

    看来这个时期,托尔斯泰要下决心改掉懒惰、急躁和优柔寡断的毛病。他在日记里说:“对于我,头等大事是痛改懒惰、急躁和优柔寡断的毛病。”这个意思以各种方式在托尔斯泰的日记里重复了两个月。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托尔斯泰在内心深处进行着多么艰苦的斗争以克服周围环境的腐蚀。

    托尔斯泰并非圣贤,赌博、酗酒、玩女人这些毛病,他一直存在,也一直悔改,可一直没有改掉,在这个时期也出现过,他每次事过之后都痛苦地自责,都下决心痛改前非。不甘沉沦,终于使他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世界瞩目的大文豪、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