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亚里士多德传 > 第十四章 文艺思想

第十四章 文艺思想

    亚里士多德没有完整的文学艺术理论,这方面的作品留下来的不多。但不管他研究的有多么不完善,他在分析文艺思想方面比其他早期的思想家还是前进了一步,他的关于这方面的思想是很有影响的。

    1. 修辞学

    对于生活在民主制下的希腊人来说,说话的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修辞学因此而诞生,并成为当时一门重要学科。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领域给我们留下《修辞学》和《亚历山大修辞学》两部著作。亚里士多德不是修辞学学科的创始人,但他将修辞学包括在他所讲授的各门科学之内,他的有关著作使这门学科系统化、规范化。在希腊、罗马,他的著作被当作演讲手册使用。

    修辞学,正如其名,是分析公开演讲的艺术。修辞学的范围及其与哲学的关系是柏拉图在一些对话录中争论的话题。柏拉图不承认修辞学是一门科学,他把它归为技艺。亚里士多德把它看成是一门近似辩证法的艺术论,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补充。前2卷论述或然性证明,说在争论中令人信服的就是“劝说”的艺术,并对善于辞令的演说艺术作了介绍。第3卷是一篇单独的论文,论述演说的形式、措辞、风格和编排,并从而导致对美学特性的探讨。在他看来,修辞学是在任何特定的主题上把握劝告人们的方法的能力,即说服他人的工具。他说修辞学是对话的一种,对话的方式是问答,雄辩者以连续的言辞将其技巧发挥在三个主要的讨论题目上:政治、法律、典仪。

    修辞学包括三个分支:1.咨询者的雄辩术,指明未来的祸福;2.辩护人的雄辩术,说明过去事实的合法或者不合法;3.证明的雄辩术,目的是要证明当前存在的事物是高尚的还是卑劣的。雄辩术的要素有三个,即劝说的材料(论证、性格、激情)、方法和词项与论证的排列。要想说服人,必须遵守三原则:1.要有众所周知的东西做根据;2.在技巧上必须让相反的论断听起来也有道理;3.说服的动机和目的是达到真理和正义。

    修辞学讨论说明的方法,如何在争论中欺骗对手,如何阻止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还讨论了交易的绝招,公开演说以获得胜利的各种方式。

    亚里士多德指出雄辩家的风格应该是清楚、明白且适当的。对题目及对象来说,好的风格不应该是太夸大,不应该华而不实,也不应该太普遍、俗气。如何达到这些目的,如何恰当的使用明喻和隐喻,如何避免使用不正确的语言、散文韵字及时间的控制等问题,他也都进行了讨论①。

    ①参见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余纪元撰《亚里士多德》,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9-160页;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177-178页。

    2. 诗学

    《修辞学》的第3卷,由有效的公开演讲中设定了一些有关散文实作的规则,论述演讲的形式、探讨美学问题,这就是他的《诗学》。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理论的主要著作。

    《诗学》篇幅不大,流传下来的本子不太完整。《诗学》是西方第一部较系统地论述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的著作,在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一向被西方学者奉为金科玉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依据。”②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页。

    亚里士多德从艺术的本质出发,认为艺术就是再现或模仿。“史诗、悲剧诗、喜剧诗、酒神颂以及大部分管箫乐和竖琴乐实际上都是模仿”。(《诗学》)艺术模仿是再现人类生活,尤其是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有不同的特征,“这种差异把喜剧和悲剧区分开来;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诗学》模仿有三种方式,即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自然)去模仿,按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神话传说)去模仿,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其中最后一种是最好的。真正的艺术正是按照事物的内在本性而把它们理想化。由此,亚里士多德引申出一个与柏拉图截然相反的论点。柏拉图用他的理念论,改造了古希腊久已流行的模仿说,在他看来,理念世界是惟一的真实存在,现实世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不完全的模仿,而艺术世界又是对现实世界的不完全的模仿。因此,艺术只是“模本的模本”、“影子的影子”,比作为“模本”的现实世界更加不真实,甚至是虚幻的。这样一来,柏拉图就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否定了文艺的作用,这是他要把诗人赶出城邦的理由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他说:“诗人之能事不在于叙述已发生的事实,而在于叙述或然或必然发生的事情。历史学家与诗人之区别,不在于一者用韵语,一者用散文……真正的区别,在于史家叙述已发生的史实,诗人则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诗比历史更有哲理,更为重要。因为诗偏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于叙述个别。①”诗所模仿的不是对象的外形,而是其本质和发展方向。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感染那些被模仿的对象。还有,诗模仿比一般更好、更崇高的对象,给人树立榜样,鼓舞人积极向上,鼓励人奋勇前进,力量是大的,所以它比现实世界更真实。

    ①参见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表明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且要超越自然。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简单地再现生活,而是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模仿不是用艺术形式简单地再现事物的感性现象;相反,它必须表现事物内在的真实。艺术有权利也有责任把事物理想化。比如音乐服务,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四重目的:娱乐、道德教育、养性、净化。每一种艺术都可有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但仅仅是娱乐就显得不够,娱乐不是最终目的。然而其他三种效果只是当艺术作品体现并说明了艺术普遍有效性的特殊规律时才产生。

    关于净化,被说成是怜悯和恐惧情绪的解脱,它在关于悲剧的定义中说成是悲剧的效果。这是要从一种伦理学和美学的意义上去理解的;当这种解脱伴随着一种快感时,这些怜悯和恐惧情绪就得到补偿和缓解。亚里士多德是从当时的医学中获得感情净化这一概念的,并把它应用于自己的理论。他对诗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智者①的理论,特别是高尔吉亚②提出的修辞学理论。但亚里士多德并不是跟在智者派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远远超过了他们。智者派对外邦民族习俗的观察,是想动摇把本民族的习俗视为绝对正确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是把历史和人类学的事实作为知识来研究。他远远超出智者派的理论,对艺术理论的研究也比柏拉图更富建设性。

    ①智者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到前4世纪之间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称号。

    ②高尔吉亚(公元前483-前375)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政治家,曾提出三个命题:1.什么也不存在,什么也没有;2.即使存在着什么,那也是不可认识的;3.即使是可以认识的,也还是不能够把认识了的东西传达给别人。在论证这些命题时,表现出他的极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观点。著作有《论不存在或论自然》,现已失传。

    3. 悲剧

    《诗学》的大部分篇章是研究悲剧的。“悲剧是对严肃的完整的具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语言带有若干附属的装饰品,各种装饰分别在作品的各个部分出现。它的形式是戏剧性的,而不是叙述式的。它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来完成对这两类情感的净化作用”。(《诗学》)亚里士多德研究悲剧的方法与在生物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著作中所用的方法相同,常以具体例子印证所论问题。《诗学》中充满了希腊悲剧的引句。他对悲剧的分析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技巧性,他的目的显然不只是描述当时所表演的那些,更重要的是他要使好的悲剧观念永远有效。他了解其他作者的观点,他自己的几个主要论点不只是对希腊悲剧的直接观察与经验而形成,而且还与柏拉图理论有相反意见有关。同时,他的诗学观点也与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有紧密联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行动的表象,是严肃的,本身有一定的吸引力,完整成体系,语言上是装饰性的,不是旁白式的,透过怜悯与恐惧的表象使情绪得以升华。他把悲剧分成六大要素:剧情、性格、思想(它们是所表现的对象的因素)、语言、歌曲(它们是表现手段中的因素)、形象(它是表现方式中的因素)。六大要素中,剧情是最重要的,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悲剧所模仿的乃是生活的悲欢,是体现悲欢的行为。有了情节才变得“完整”和统一,通过情节起到净化作用。他说:“悲剧对情感起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其情节部分,即发现和突转。”(《诗学》)剧情围绕中心人物,即他后来所谓的“悲剧英雄”展开的。悲剧英雄是指像俄狄浦斯①这一类本来声名显赫后来陷于厄运的人。他在德性和善上并不出类拔萃,而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也不是因为他为非作歹,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诗学》)悲剧的主人公地位高贵、春风得意,他的“错误”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杀了生父并跟生母结了婚,后来事情暴露出来,于是出现了“突转”,俄狄浦斯的母亲自杀,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从忒拜流放出去。由于这种有机的统一性和所蕴含的情绪,情节才能打动观众的感情,使观众产生了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他们惊心动魄。最后,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的作用正在于“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净化这两类情感”。(《诗学》)“净化”在宗教意义上是“净罪”,在医学意义上是“宣泄”。亚里士多德以此词来比喻涤净心中的痛苦情绪,从而获得快感。当然,如把悲剧的作用只归于此,那就未免有点偏狭了。

    ①俄狄浦斯,一译奥狄浦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的儿子。因神曾预言他将杀父娶母,出生后就被其父弃在山崖。被牧人所救,由科林斯国王收养。长大后,想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却在无意中杀死亲父。后因除去怪物斯芬克斯,被底比斯人拥为新王,并娶前王之妻即生母伊俄卡斯达为妻,生子女四人。后来全国瘟疫流行,神示须除去杀死前王的罪人才能消灾。他追究原因,始知自己实已杀父娶母。伊俄卡斯达闻讯自缢,他也在悲愤中刺瞎双目,流浪而死。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霞·克勒斯根据他的故事写了悲剧《俄狄浦斯王》。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不仅是叙述已发生的事实,而且也叙述即将发生的事;不仅指在知觉到的情形下将发生的事,而且也指在期待中可发生的事。悲剧一方面可以说表现的既不是过去的事件,另一方面也不是自己的胡乱幻想,而是事件的理想系列,即可能发生的事件。这就使亚里士多德提出诗与历史的区别,二者之不同不因一是用韵,一是用散文。即使将希罗多德①以韵文写出,它仍然是历史。其真正的不同是历史处理的是已发生的事实,诗则是处理将发生的事。历史处理单独事实,诗则为普遍事件。故诗比历史更严肃且富哲理性。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否,大家可以讨论。在生活中,任何事件都是受机会及偶然性影响的,但诗人可以而且应该表现事件的理想状态。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诗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柏拉图对诗的看法极其不佳,诗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只是对理念世界模仿的模仿,是不真实的;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