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卓别林传 > 第十章 一部笑中含泪的影片

第十章 一部笑中含泪的影片

    此时,卓别林的个人生活有了变化。他在好莱坞北区地米尔路买了一所住宅2000号,同时头一年10月23日,他获得没经过认真恋爱的爱情,对方是给派拉蒙影片公司拍片的哈里斯小姐。

    提到情与性,应该说卓别林在这方面的**在事业面前是退居次席的。因为它们大部分都消耗到全力地工作中去了,他总是这样认为“一夜的欢娱,等于损失了电影制片厂整整一天的工作”,他说:“性在我的生活中不是我最感兴趣的,我最感兴趣的仍是创作。”这并不是说卓别林在这方面是个清教徒,相反他有时在这方面倒是十分强烈的。因为搞艺术的多情种子居多,卓别林亦不例外,何况他正值年轻力壮血气旺。他在自传中曾坦白直率地承认,进入青春期时曾也有过荒唐;真正成年后,摆脱了迷茫的生活状态,也曾有过几次艳遇。他还承认与美丽的艾娜·卜雯斯朝夕相处,自己最后当然会动情。但终未成其好事,于是他在美妙的事业和工作中去获得安慰。

    他剖析自己第一次婚姻,是由于虚荣心作祟而轻率形成的,那是秘书汤姆无意提到汽车司机小野说,卓别林从米高梅影片公司股东萨姆家回来时,陪了一位从未见过那么美的姑娘。于是这句话打动了卓别林的虚荣心,他29岁了,不到30即立身成名,需要一位美人了。他从此和哈里斯小姐频繁往来、歌舞晚餐、海滨漫步、月夜幽会,终于有天哈里斯告诉他腹中有喜了。于是29岁的卓别林,心事重重地与19岁的哈里斯悄悄成婚。

    他有过生活、工作计划,也想好好爱哈里斯,成了家他就想要一个好妻子了。但婚后第二天,真可谓证书墨迹未干,米高梅公司就挟制哈里斯签订一年的拍片合同。卓别林不同意,却劝而无效。1个月后双方即发生纠纷,哈里斯又要丈夫去谈判,解决矛盾。卓别林更不愿这个来干扰他的事业,而哈里斯婚前怀孕纯属子虚乌有,婚后仍想做电影明星。两个人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却都忙于拍片,1年中彼此竟难真正会上几面。偶尔在星期天相遇,也是互相敷衍了事。同床异梦,终于导致协议友好分手。可恶的是,有些以捕捉花边新闻为能事的卑劣记者,竟在他俩分居后对哈里斯造谣,然后挑起她在报上攻击卓别林……

    于是,众多的清教徒们有了事做,1920年春天,一支支诅咒之箭射向活的目标。第一国家影片公司也乘机发难,试图利用这个离婚事件的影响,扣压卓别林创作的新片。这部故事片《寻子遇仙记》近7本长,第一国家影片公司想把它当作3部各2本的片子,这就可少付9万美元。而卓别林自己付出的是近50万美元和近一年半的时间与精力。片子共耗1.7万米胶片,共拍了2部底片,其中一部是专给欧洲观众看的。某些场面反复拍了上百次,如夏尔洛盖着一条像睡衣似的开了纽扣洞的被子,从床上爬起来那一场,就拍了2周。

    这时,影片尚未剪辑好,哈里斯的律师在报界一边倒的支持下,扬言要没收卓别林的财产。卓别林请律师出面抵挡(1920年11月正式办理离婚手续),自己带着两个工作人员携影片底片,偷偷离开洛杉矶。躲到犹他州的盐湖城,躲进一个旅馆租了几间房子。利用所有的地面、家具,摊开一卷卷的胶片,偷偷冒险进行剪接,因为在旅馆里存放易燃危险物品属违法行为。2000多个镜头虽然都编好号码,但偶尔错一个,就需在卧室、床上、柜上、洗手间四处寻找几小时……终于,他们在缺乏一切应有的设备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艰巨的剪辑工作。又放映在白色浴巾上,检看明信片那样大的样片。

    因为在接片机上已看了无数遍,卓别林觉得样片不及最初看的效果好。就事先不予公布,在当地一家影院试映一次,对影片进行一次严格考验。他自己提心吊胆的坐在观众席中,不是怕哈里斯的律师或洛杉矶、纽约报界的人追到这儿来,而是担心这部喜剧片是否成功?

    电影开映了,银幕上出现了嵌在花边框中的一行字“查理·卓别林最新影片《寻子遇仙记》”,观众惊呼,随着剧情的展开,掌声像热烈的风一阵阵回荡在大厅里……

    这部影片是卓别林的第一部长片,它的创作有一定的偶然性。

    当时他虽然是联美公司的股东之一,但仍需为第一国家影片公司完成合同规定的影片数。但一有了家,有了哈里斯带来的一些麻烦,影响了他的创作能力。1919年一部三本的《田园诗》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即在联美公司成立两个月后才于6月15日上映发行。1个月后他的第一个孩子“小灰鼠”出生,但巨大的悲哀紧随巨大的幸福而来,3天后婴儿即夭折……

    那年秋天,为了排遣愁绪,他有时去戏院看看戏剧、舞蹈演出。有次一个并不出色的舞蹈演员谢完幕后,又带了一个4岁多的男孩贾克·柯根出来,小贾克跟着父亲向观众鞠躬后,突然跳了几个有趣的舞步,懂事地向观众摆摆手,跑进后台,观众们继续喝彩,小贾克只好再上场跳了一个舞。看到这个孩子,卓别林想起自己5岁登台的情景。他慧眼识珠,看到了这个孩子的可爱个性。

    一周后,当他与一班演员坐在摄影场上搜索枯肠时,又想起了小贾克·柯根。这是他的一种创作方式,与厂里的演员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们的反应与形象常常能触发他某种思路。这时他就谈起了那个小孩谢幕的事,有人说看到当天的晨报,报道贾克·柯根被人邀去签了合同拍片子。卓别林一听就如触了电:“哎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接着他思路豁然开朗:“你们可曾想到小孩和流浪汉在一起生活,小孩在街上到处砸窗户,流浪汉就来配玻璃。那多有趣,可以串出各式各样的离奇事呀!”

    他就坐在那儿一天,编排故事、构思剧情、设计动作,厂里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觉得奇怪,机会已经错过,这不是白费劲吗。后来他也醒悟过来,一个劲怪自己怎么没早想到呢!翌日,他没精打采,有人提议另外物色一个孩子,或者干脆用个黑孩子,他否定了。

    到中午,厂里一个工作人员气吁吁地赶到摄影场,激动地告诉他:“跟别人订合同的不是小贾克·柯根,而是老贾克·柯根。”卓别林高兴地从椅子上跳起来:“快!打电话给他父亲,要他马上到这儿来,这事非常重要!”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连办公室里的人也跑到摄影场上来祝贺卓别林。这使他想到信息不能传出去,弄不好别人也会想到用这小孩呢。于是,又叫去通知老贾克·柯根的人,绝口不提小孩的事。

    后来,小贾克的老爸带着一副迷惑表情来了,弄了半天才明白:“啊,你尽管把这小坏蛋留下来好啦。”

    卓别林非常高兴,有人说幼童和狗是电影里最好的演员,他很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所有的小孩,或多或少都具备一点天才,问题在于导演如何想办法使他们表现出来。他就使小贾克在影片中,很好地表现了他所希望有的效果。

    影片的片头字幕是“一部笑中也许含着泪的影片”:一个穷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