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普希金 > 第四章 自由的颂歌

第四章 自由的颂歌

    ---------------------------------------------

    1817年6月,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在第一届毕业生中,普希金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下,名列第19。根据当时俄国的行政等级,他只能得到中等秘书的头衔,这是一种文官头衔,相当于陆军或海军中尉。他和同学丘赫尔别凯、普希钦等一道,分配到外交部供职。

    普希金到外交部后,无意于仕途的腾达,只热衷于各种社交活动,常常沉醉于各种舞会和宴饮,一时间简直落得个“荒唐少年”的称号。

    不过,他很快从这上流社会的泥潭挣脱出来,反省自己的放纵行为和过失,这在他后来写的诗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这一段时间内,他惟一没有中断的便是诗歌创作。离开皇村中学时,他曾对自己的创作作过一番整理和回顾。中学期间,他一共写了120多首诗,他从其中精选了36首,编成一部诗集,在封面上他用遒劲的字体写下:《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1817年》。

    随着他踏进社会的门槛,面对着日益黑暗的社会现实,经历了短暂的“沉沦”,他的思想和艺术都开始成熟起来,他的天才迅速地成长着,很快地脱去了古典气味。其实,早在1815年写作的《致利金尼》一诗中,他就开始告别《皇村的回忆》中的古典情感而转向现实。普希金以古罗马灭亡的历史,来影射当时的俄罗斯:

    噢,罗马,荒淫与邪恶的骄傲的国度!

    末日就要来了,带来惩罚和报复。

    ……

    “罗马生于自由,而奴役把它毁掉。”

    诗人还这样写道:

    我有一颗罗马人的心,自由在胸中滚沸,

    伟大民族的精神没有在这里沉睡。

    这已不是一种隐喻,而是一种大胆的表白,一种坚定的誓言,透露出诗人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新的严峻的公民意识。无怪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普希金的第一首公民诗。

    1817年写作的著名的《自由颂》是诗人抒情诗中的重要作品之一,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政治抒情诗”。诗一开头以非同凡响的气势,向诗人向诗歌提出了新的使命:

    来吧,请摘下我的桂冠,

    打碎这娇弱的七弦琴——

    我要向全世界歌唱自由,

    使王位上的恶人胆战心惊。

    普希金这里提出了这样一种见解,那就是为了消除“人民苦难的阴影”,必须使“强大的法律”与“神圣的自由”相结合。他用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路易十六和保罗一世都先后遭到惨死作为例子,来警告当今的君王,并呼吁他们服从法律:

    君王们!不是自然,是法律

    把王冠和王位给了你们,

    你们虽然高居于人民之上,

    但永恒的法律却高于你们。

    自然,普希金在这里提出的纲领还是一个比较缓和的纲领,但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使沙皇**政权感到害怕的,是下面的诗句:

    战栗吧!世间的暴君,

    无常的命运暂时的宠幸!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

    听啊,振奋起来,觉醒!

    这样的诗在当年是不可能公开发表的,它以手抄本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产生巨大影响。它也是沙皇政权要流放普希金的主要“罪名”。这首诗在1856年首次正式发表于国外,而在俄罗斯则到1905年才得以发表。

    1818年,普希金创作了《致察尔达耶夫》,这也是他另一首最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诗中,普希金提出了消灭**制度:

    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欢乐,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

    在残酷的政权的重压之下,

    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折磨,

    等候着那神圣的自由的时光,

    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

    在等候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的心还没有死亡,

    我的朋友,我们要把心灵的美好激情,

    都献给我们的祖邦!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政权的废墟上,

    将会写下我们姓名的字样!

    这一首赠诗所表达的并非个人的情感,而是一代革命青年的共同心声。

    普希金写过为数不少的赠诗,它们多半是表达个人的感情,或者是怀念友谊,或者是表示爱慕,或者是颂扬德行。其中,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