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契诃夫 > 第四章 作家道路的艰难起步

第四章 作家道路的艰难起步

    1879年9月初。

    莫斯科莫霍瓦亚大街一幢陈旧的楼房。楼房里那间肮脏狭小、烟雾弥漫的屋子里挤满了年轻人。

    这天是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开学的日子,他们是前来报名的。安东·契诃夫也在这些青年之中。

    1. 读书与写作

    这个全俄闻名的大学医学院、科学的神圣殿堂,在新学生的脑子里,应该是红砖绿瓦、金碧辉煌、宏伟壮观、高雅不俗的。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使他们产生了不如人意的印象:校园建筑年久失修,教室地面凸凹不平,墙壁污迹斑斑,桌椅缺脚少腿,走廊狭窄阴暗,这一切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尽管如此,安东·契诃夫心中仍然很兴奋,他毕竟跨入大学之门了。何况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在全俄罗斯各大学中还算是很有名气的。它的名气之所以大,主要是有几位全俄著名的学者、医学科学家,如查哈里宁、斯克列弗索夫,是他们给俄国医学科学带来了骄傲。

    医学院不仅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完善的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也很出色(除课堂教学抓得紧外,还要求学生做大量的作业),因此被看成是很严格的学院。跟法学院比较有很大的差别。法学院的大学生被戏称为懒汉大学生。契诃夫很喜欢医学,对学校的管理也很赞同。他学习非常认真,对教授们很尊敬。他觉得听了教授讲课,才感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浅薄。他甚至担心,他能否学好自己选定的职业所必需的知识。要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减轻病人痛苦,增进人们的健康,这是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事业,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责任感,将会误人生命。

    安东发扬了塔甘罗格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潜心学习医学院规定的课程:听好每一门课的讲授,上尸体解剖学和实验课,写病历卡,到医院实习,完成课外作业。从不缺课,也不拖欠作业。

    在完成当天的功课以后,他得抢时间给幽默刊物写稿,挣点稿费,填补家庭的生活费用。因而常常是匆匆写完一篇故事,又连忙去看教科书;刚从编辑部出来,得马上到解剖室去。他根本没有一点闲暇,没有独立思考,没有从超然的地位观察一下生活的机会。

    契诃夫的大学生活正处在对俄罗斯历史进程有巨大影响的80年代。

    80年代以“多灾多难”的时代,以反动派野蛮无耻的凯旋时代,写进了俄罗斯历史。

    那是一个转折时期,民粹派遭到了最终破产,而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在时代深处成熟起来了。

    民粹派不依靠人民的力量,热衷于暗杀活动。1881年3月1日,民意社(民粹派的政治组织)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从此革命的民粹主义宣告终结。反动派利用这次暗杀事件在国内制造恐怖气氛,其代表人物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忠实走狗、操纵国家命运的凶恶敌人波别多诺斯采夫,他是血腥镇压各种社会思潮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化身。

    民意社的领袖被处决以后,随之发生的民粹派分子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图谋又遭失败,于是反动派的恐怖活动更加猖狂残酷了。

    80年代当然不止是“多灾多难”的年代,列宁曾把80年代的俄国比做监狱,但同时指出是俄国革命思想迅速发展,奠定了社会民主主义世界观基础的时代。俄罗斯的先进思想、俄罗斯的文学、俄罗斯的艺术充实了80年代。

    1883年在俄罗斯建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著名的“劳动解放社”,普列汉诺夫写了许多哲学著作传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在契诃夫的思想发展中不能不反映出时代的那些特征。门捷列夫、季米里亚泽夫的著作,俄国写生画的天才作品——苏里科夫·列宾的绘画,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的不朽的音乐创作。所有这一切造就了时代的内在本质,使契诃夫受到了直接教育。

    那时安东虽然不参加政治活动,或者说不关心政治,但并非对俄国的前途不关心,对人民的穷困不同情,他的作品恰恰以普通人、下层人、“贱民”的苦难生活,不幸命运为主题,以描写俄国黑暗痛苦的现实为主题。

    他后来在《套中人》中写道:“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读书识字”,这既是波别多诺斯采夫时期俄国残酷现实的写照,也反映了契诃夫那时对这种现实的真实态度。

    2. 第一篇作品问世

    契诃夫的作家道路开始于新闻出版从未有过的困难时期。

    1880年3月25日,契诃夫从莫斯科一家名叫《蝉》的幽默周刊,领取了几个卢布的稿费,第一次发表作品,第一次获得稿酬,这在安东·契诃夫生命史上是一件大事,表明他从此开始了作家道路。然而此时他还未完全意识到,这将是他的终生职业的起点,他只想到他的文章能卖钱贴补家庭开支了。那时他兴奋异常,在回家途中,竟然大方地拿出部分稿酬买了一个大蛋糕,准备回家庆祝一番。他的母亲、弟弟、妹妹,还有亚历山大和尼古拉也赶回来了,一家子围坐在蛋糕周围,说呀笑呀,一个个向他祝贺,给他鼓励。

    而安东这时的思想却很不平静,他想到那时创作、发表作品多么艰难。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呀!波别多诺斯采夫为了钳制言论,限制新闻出版自由,加大了对充满进步社会思潮的期刊的压制力度。他在给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陈述自己的政纲时,主张采取措施安定思想界,平息被搞得“混乱不堪的疯狂煽动**当局的”社会思潮,制止那些搅扰人心的“异端邪说”。他企图按照他的政界朋友、著名的反动理论家列昂季耶夫斯基的说法,把全俄罗斯“冰封”起来。

    他镇压全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