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泰戈尔 > 第四章 喜马拉雅山之行

第四章 喜马拉雅山之行

    昔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远不像现在这样,是可以轻易参观游览的旅游胜地。它坐落于世界最高屋脊——青藏高原的边沿,终年白雪皑皑,人迹罕至。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它充满神秘诱人的魅力,有着无数优美奇诡的传说。这是一个除却圣人英雄之外凡人难以企及的“仙境”。

    而如今,未满12岁的罗宾就要去那里作一次拜访了,而且是同他的受人尊敬的威严的父亲一道前行,怎么不令他心花怒放呢?

    在准备出游的那两三天日子里,小罗宾的兴奋和快乐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同时缝制五套新衣新帽的待遇,此外,还有许多“第一次”也同时降临到他的头上。出发的时候终于来到了,穿戴着新衣新帽的罗宾随父亲一道,踏上了生平第一次长途旅行的征程。

    旅途开始后的第一站是桑地尼克坦,①这里离加尔各答西部不远。罗宾的父亲大圣人因喜欢这四周的风景而买下这块地,修建了花园和住宅,并为它取了一个吉祥、动听的名字。当少年罗宾初次来到这个恬静的住所时,他说什么也不会想到日后这里会成为一所有国际影响的学府,也绝对想不到今后他自己的创作生涯和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也要在这里度过。

    ①意即“和平之乡”。

    在桑地尼克坦的数日里,罗宾第一次可以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四处游荡了,一种无限的欢欣涌上他的心头。后来回忆起对这里的初次印象时,他这样写道:

    “我们抵达浦尔普尔(桑地尼克坦附近的车站)时,已是黄昏时分。

    我坐进轿子,眼就闭上了。我想把整个奇妙的景象保留下来,以便在晨光中再把它揭开,摆在我清醒的眼前。我怕经验的新鲜色彩,会被在黄昏微明中所得的不完美的一瞥破坏。”

    父亲从不对小罗宾的四处走动加以限制。没有“仆人统治”的约束,罗宾就像一只刚飞出鸟笼的自由的小鸟。白天,他或是在空旷的原野上那些被雨水冲开的深沟附近游玩,收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石子;或是在花园中试图挖一个水塘终于又半途而废;或者在峡谷中寻找奔涌的清泉,观看鱼儿在水中游戏。他简直感觉不到疲倦。桑地尼克坦附近的广袤荒野那时是不毛之地,然而罗宾总感到他和它是那么亲近,他后来在一首诗中称桑地尼克坦是他的“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

    父亲给他自由活动的权利,但并不完全放任他。他之所以想在这次旅行中将罗宾带在身边,是为了把孩童的心灵引入到正确的轨道。白天,他帮罗宾选读梵语、孟加拉语和英语的文学作品,而夜晚,他便要罗宾坐在他的身边,吟唱颂神的赞美歌;常常,父亲还指着星空给罗宾讲解天文知识。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勤俭的生活习惯,父亲还给罗宾一些零钱,让他管理,同时还要他计算每日的开销并记录账目。此外,父亲还让他负责开他的金表。每天清晨父子一道出去散步时,父亲总让儿子把钱施舍给路上遇见的乞丐。尽管小孩子在计算钱币上并不总是正确无误,甚至把他的金表发条上得过紧以至要拿到店里去修理,但父亲从未斥责过罗宾。

    大圣人自己喜欢读书,随身也带着不少书籍。他还让从未接触过梵文的小儿子一开始就学梵文读本第二册,让他自己边读边掌握词尾的变化。不仅如此,大圣人还鼓励幼子练习用梵文写作。后来,泰戈尔想起自己当时“用从梵文学来的词汇,构成夸张的复合字句,带着许许多多响亮的M音和N音,造成一种妖魔般混杂的神仙语言。但父亲从来没有嘲笑我的鲁莽。”与此同时,小罗宾也开始读《普通大文学》这本书,父亲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过之后,罗宾自己就用孟加拉文记录下来。

    也是在桑地尼克坦,未来的诗人趴在一棵小枣树下,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诗剧,内容是有关民间传说中纳兰什·帕勒塔维这个伟大的印度君王的故事。剧本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这个本子却遗失了。

    离开了装载着美好回忆的桑地尼克坦,父子俩在途中又在许多地方小作停留,然后在阿姆利则(或译阿默尔特萨尔)这个大城市停下了。

    阿姆利则的金庙①给罗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好几个早晨,罗宾陪着父亲到一个有名的寺庙中去听经或唱赞颂歌。而到了夜晚,罗宾则被父亲唤来唱各种曲调的歌曲。

    ①金庙,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