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 > 第二十三章 纳粹德国投降

第二十三章 纳粹德国投降

    攻克柏林敌投降,欧洲人民庆解放;纳粹战犯要审判,历史教训切勿忘。

    1945 年春天,第三帝国的末日很快来到了。在苏联红军和西线艾森豪威尔部队的猛烈打击下,纳粹军队节节败退,希特勒所曾鼓吹的“千秋帝国”

    眼看就要翻船了。

    早在1 月27 日下午,朱可夫的部队已渡过奥得河,离柏林只有100 英里。

    希特勒大本营发生了一件饶有趣味的事。这时大本营已迁至柏林总理府,此后,大本营没有再迁移。

    25 日那天,急得团团转的古德里安去见里宾特洛甫,要他设法同西方马上接洽停战,以便使剩下来的德**队能集中起来对付东线苏军。这位外交部长马上到“元首”眼前告密,于是那天晚上希特勒把古德里安大骂了一顿,并且指控他犯了“叛国罪”。

    但是,在两个晚上以后,东线的灾难性的打击使得希特勒、戈林和约德尔反而认为没有必要向西方要求停战了。他们深信西方盟军由于害怕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所带来的后果会自动找上门来。1 月27 日“元首会议”记录的片断还保存了这场戏的一部分。

    希特勒:你们认为英国人对俄国的这一切进展会感到高兴吗?

    戈林:他们当然不希望我们会挡住他们,而让俄国人占领整个德国..他们当初并不希望我们会像疯子一样地抵挡他们,而让俄国人节节进逼,现在差不多占领了整个德国..约德尔:他们一向对俄国人怀有戒心。

    戈林:如果这种情势发展下去,几天之内我们就会从英国人那里收到电报..第三帝国的头目们就这样把他们的最后希望系在一根游丝上,结果他们的幻想又完全破灭了。

    从2 月底开始,艾森豪威尔所统率的百万大军就向莱茵河进逼,两个星期以后,他们就牢牢地控制了摩泽河以北的莱茵河左岸。德军死伤和被俘的又有35 万人,其中被俘的占29.3 万人,大部分武器和装备均已损失。希特勒对此又大发雷霆。3 月10 日,他最后一次再把伦斯德革职,换上来的是在意大利长期苦战坚守的凯塞林元帅。但是战局的发展,和希特勒所希望的完全背道而驰。

    3 月7 日午后,美军第九装甲师到达雷马根。几天以后,3 月22 日晚上,巴顿的第三军团在美国第七军团和法国第五军团的配合下,打了一个漂亮仗,拿下萨尔一巴拉丁那特三角地带以后,又在美因茨以南的奥本海姆渡过莱茵河。3 月25 日,英美军队已经完全控制了莱茵河西岸,并在两处地方渡河建立了坚强的桥头堡。在六周之内希特勒在西线的兵力损失1/3 ,并且损失了差不多可以装备50 万人的武器。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所向披靡,与柏林的距离愈来愈近了。据古德里安后来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交代,在形势日益危机的情况下,他与纳粹元首又在俄国战场形势问题上大吵了两个钟头。

    “他站在我面前,举起拳头,脸上气得通红,全身发抖。”古德里安说,“狂怒使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完全丧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在每一次发作之后,他就在地毯上走来走去,然后猛地在我面前停下来,重新指着鼻子骂我。

    他几乎是放开嗓子嘶叫,两只眼睛鼓得要脱出来,额头的青筋也暴了起来。”

    就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这位德国元首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重大决定之一。3 月19 日,他下了一道总命令,要把所有德国的军事、工业、运输和交通设备以及所有的储备统统毁掉,以免它们完整地落入敌人之手。这些措施要在纳粹地方领袖和“民防委员们”的协助下由军事人员执行。命令最后说:“一切指示与本命令相抵触者均属无效。”这就是说,德国要变成一片荒漠不毛之地,可以使德国人民在战败后维持生存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保留下来。

    纳粹政府的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斯佩尔,从以前和希特勒的谈话中已经预料到他会发出这种野蛮的指示,因此在3 月15 日曾写了一个备忘录交与“元首”。备忘录写道:“四至八个星期内,德国经济将要最后崩溃,这是可以料定的。经济崩溃之后,战争就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即使在军事上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尽力保持一个基础,哪怕是一种最原始的状态的基础,使这个民族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们没有权利在战争的现阶段进行一种可以影响这个民族的生存的破坏行动。如果我们的敌人要摧毁这个曾经无比英勇地作过战的民族,那么,这个历史的耻辱应完全由他们承担。我们有责任使这个民族有一切的可能在遥远的将来得到复兴。”

    但是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的希特勒,对于他曾经表示过无限热爱的德国民族的继续生存是毫无兴趣的。他对斯佩尔说:“如果战争失败,这个民族也将灭亡。这种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必要考虑这个民族维持一个最原始的生存基础的问题。恰恰相反,最好由我们自己动手把这些基础破坏掉。因为这个民族将被证明是软弱的民族,而未来只属于强大的东方民族(俄国)。

    而且,在战争以后留下来的人不过都是劣等货,因为优秀的人已经战死了。”

    因此第二天,这位最高统帅公布了他那臭名昭著的“焦土”政策的指示。

    元首办公厅主任马丁·鲍曼在3 月23 日也发了一道同样野蛮的命令,这位胆小如鼠的人物,现在在希特勒宫廷中的地位超过任何其他的纳粹暴吏。斯佩尔在纽伦堡法庭上叙述道:“鲍曼的命令旨在把德国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包括外国工人和战俘在内,移至德国中部。数以百万计的人必须徒步旅行。对他们的生存,没有准备任何条件,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准备。

    这势必要造成不可想象的饥荒。”

    人们普遍认为,假如希特勒和鲍曼的命令都付诸执行的话,数以百万计的尚未在战争中死去的德国人也要死去。斯佩尔在纽伦堡法庭上总括各种“焦土”命令说,必须摧毁的有:“所有工厂、所有重要的电力设备、自来水厂、煤气厂、食品店、服装店;所有的桥梁、铁路和交通设备;所有的河道、船只;所有的机车和货车。”德国人民所以能够幸免这最后的灾难,除了因为盟军的进展神速使得这次巨大破坏无法执行之外,还由于斯佩尔和一些军官尽了他们非凡的努力。他们终于直接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在国内四处奔走,保证重要的交通、工厂和商店不被那些死心塌地服从命令的军官和纳粹党徒们所炸毁。

    希特勒虽然还作垂死挣扎,但他的未日眼看就到了,德国法西斯已处在“四面楚歌”之中。

    战争进行到1945 年3 月底、4 月初,德国法西斯已处在最终灭亡的前夕、除了东方的日本,德国在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盟国,彻底被孤立起来。反法西斯的战火正从东西两面猛烈而迅速地向着德国中心地区燃烧。德国人民的反战厌战情绪日益高涨,法西斯恐怖手段再也镇压不住工人的怠工和军队中的开小差现象。在失败和灭亡的恐惧中,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的尔虞我诈和互相倾轧更加露骨地表现出来。德国法西斯政权已摇摇欲坠了。

    在军事上,维斯瓦—奥得河战役、匈牙利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东波美尼亚战役结束之后,苏军已进抵奥得河—尼斯河一线,并开始积极准备攻克柏林,在西线,艾森豪威尔统率的美、英、加、法军队,于3 月中旬先后渡过莱茵河后,4 月中旬正向易北河方向猛进,其先头部队于4 月12 日到达马格德堡,接着又解放了莱比锡和纽伦堡等地区。德军在东西两线大批大批地被歼和被俘,控制的领土急剧地缩小。

    德国的部分领土被占领,又失去欧洲的盟国和仆从国,加之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德国工业区和交通线的猛烈轰炸,致使德国的经济全面瘫痪。尤其严重的是德国失去了它的钢铁和煤炭基地鲁尔区和西里西亚,使其战时经济遭到致命的打击。而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解放,则断绝了德国石油的主要来源。

    3 月份德国煤的产量下降为1944 年平均月产量的26%,钢下降为15%。1 至3 月份平均每月只生产了333 辆坦克。1945 年第一季度,德国的空军每月需要12 万吨煤油,但每月只能生产1 万吨:坦克和汽车每月需要18 万吨燃料,而实际的产量仅为4 至6 万吨。结果德军的相当一部分飞机和坦克无法开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工业的产量下降得越来越厉害。所以,德国的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斯佩尔1945 年3 月中旬在致希特勒的备忘录中心酸地写道:“4 至8 个星期内,德国经济将最后崩溃,这是可以料定的..经济崩溃以后,战争就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希特勒原来打算在4 月20 日,他56 岁生日那天,离开柏林前往上萨尔斯堡,在神话般的已巴罗沙山间堡垒中指挥第三帝国的最后决战。政府各部门大部分都已南迁,汽车上满载着政府文件和拼命要离开这注定要沦陷的柏林的疯狂的官员。十天以前,“元首”也把他的大部分恃从人员送往伯希斯特加登,收拾他的山间别墅伯格霍失,专候他的到来。

    然而命运已经注定他再也看不到他那心爱的阿尔卑斯山上的山间别墅了。他没有想到未日来得这样快。苏军和美军正神速地向前推进,已会师于易北河上。英军已兵临汉堡和不来梅城下,被占领的丹麦有被切断的危险。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已经沦陷,亚历山大率领的盟军正在向波河流域推进。

    苏军在4 月13 日拿下维也纳以后,沿着多珍河挺进。而美国第三军团也在顺河而下准备和苏军在奥地利的希特勒的家乡林茨会师。在战争期间一直在修建宏伟的大礼堂和体育场以作纳粹党的首府的古老城市纽伦堡已被包围。美国第七军团的一部正绕过纽伦堡向纳粹运动的诞生地慕尼黑挺进。柏林已听到苏军重炮的隆隆声了。

    纳粹财政部长冯·克罗西克伯爵,一听到布尔什维克党人要来了,便离开柏林仓皇逃向北方去了。他在4 月23 日的日记中写道:“整整一星期,噩耗不断传来。我国人民似乎正面临着不幸的命运。”

    希特勒是在上年11 月20 日由于苏军的逼近,最后一次离开他在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大本营来到柏林的。自从东线战场战事爆发以来,他很少来柏林,如今他就一直待在柏林了。直到他的末日为止,他都在总理府。总理府的大理石的大厅,已被盟军炸成废墟。他就在下面50 英尺深的地下避弹室中指挥他的正在崩溃的军队。

    这位纳粹元首的健康在急剧恶化。2 月间第一次见到他的一个陆军上尉,后来回忆当时他的容貌时说:“他的脑袋微微晃动。他的左臂松弛地垂着,手颤动得很厉害。他的眼里射出一种无法形容的闪烁的惨淡的光辉,给人以恐惧的、极不自然的感觉。他的面色和眼圈使人感到他已经精疲力尽。

    他的一切动作都和衰老的人一样。”

    自从1944 年7 月20 日炸弹事件以来,他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甚至对党内老伙伴也不例外。“所有的人都欺骗我,”3 月里希特勒向一位女秘书这样发火道,“我没有可以信赖的人。他们都背叛了我。这使我难过..假如我出了什么事,德国便没有领袖了。我没有接班人。赫斯疯了,戈林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希姆莱不会得到党的赞同,而且他根本不讲艺术..你去想吧,有谁能做我的继承人!”

    希特勒的身体虽然已经垮了,而且由于苏联红军打到了柏林和西方盟军占领了德国西部本土,可怕的末日已迫在眉睫;但是,他和他的几个最疯狂的追随者却顽固地盼望着能在最后一分钟出现奇迹,使他们得救。他们之中,戈培尔尤其如此。

    四月初的一个夜晚,戈培尔向希特勒朗读其元首喜爱的一本书:卡莱尔所著的《腓德烈大王史》。他所朗读的这一章叙述的是七年战争中最黑暗的日子,那时这位大王已感到日暮途穷。他对他的大臣们说,如果在2 月15日以前他的运气仍不好转,他就要放弃战争,服毒自杀了。这一段历史的确很合时宜,戈培尔无疑是用极其戏剧化的方式朗读的:“英勇的国王!请您等一等,您那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了。您那交好运的太阳就要拨云雾而升起来照耀着您了。2 月12 日,俄国女皇死了,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就出现了。”

    他们在这本英国人所写的书的鼓励之下,从希姆莱的无奇不有的研究室档案里调了两张预卜吉凶的星象图来研究。一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