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罗斯福传 > 第一章 童年

第一章 童年

    引 言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的政治家之一,是举世无双的一连四任当选的美国总统。他自1933年上台后所实施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即是所谓的“新政”,克服了美国多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危机,缓和了该国的各种矛盾。在他执政的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特别是从1941年底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到他1945年4月间辞世,他亲自领导了美国彻底粉碎德、意、日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为世界各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富兰克林·德·罗斯福的辞世,就像家中一个亲人的病故,除了他,他们记不得别的总统了。在他之后,没有一个政治领袖像他那样支配过他们的生活。他的面孔占据着报章 、杂志和影院放映的新闻短片及其他媒介,在大萧条的最困难时期,大部分人全靠“新政”给予的救济才得以免于饥馑。

    罗斯福的名字虽然仍旧唤起某些人的缅怀之情,但“新政”所激起的感情之火却基本熄灭了。对于年纪较轻的美国人来说,罗斯福不过是这时的电影剪辑中的一个人物,他们几乎不能理解他在将近半个世纪以前所引起的那种热情。关于罗斯福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我国也有美国早年出版的关于罗斯福传略的译本,但当时罗斯福逝世不久,中国发表的资料不多,原作者难于作出全面的阐述与评价。因此,这本书就在于为现代的读者再现罗斯福的形象,一个公正而坚定的人物的真实形象。特别是,这本书试图表明,这个被同时代的大多数人认为不过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乡绅,他怎样成为所有维护精神文明的价值观念的人所信赖的人物,怎样为美国百姓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1882年1月30日,在斯普林伍德庄园里,一个呱呱落地的男婴,睁开眼睛看着面前的陌生世界,他就是日后成为一代伟人的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父亲詹姆斯·罗斯福和他的母亲萨拉·罗斯福并不想让自己的独生子去从事政治活动。竞选公职不是士绅的职业,尽管詹姆斯的远亲西奥多在1880年被选进州议会时曾使家人吃了一惊。实际上,在生这个孩子的前一年,詹姆斯就曾跑到纽约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去阻止他的乡亲提名他当国会议员。“在富兰克林年轻时你是否想到过他有朝一日会成为总统吗?”他的母亲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没有,从来没有想到过!我最不希望他当总统,或者担任任何一种公职。”她希望他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当个乡绅,甘愿在赫德森河河畔过宁静的生活。“我所能为我们的儿子考虑的崇高理想是长大后像他父亲一样耿直诚实、公正仁慈,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

    大概没有一个美国总统的童年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童年那样幸福和安定。“他是在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多年以后他的姑妈这样说。

    赫德森河的贵族对各种不幸都默然不予注意。这些人从来不谈金钱,也不谈论社会抱负——虽然二者都被视为准则。文学艺术和戏剧中的新东西被看成是鲁莽的东西,不予以讨论。商人们毕恭毕敬,规规矩矩。这里有的是好客之情、一群一群的马匹与猎犬,真是一个舒适的天地,生活像赫德森河一样从容不迫地流逝。

    当时还不曾有儿童心理学,这个孩子的妈妈亲自负责抚育工作,她执行一则旨在“使富兰克林的心灵纯洁高尚”的计划;“但……在做法上使富兰克林从未意识到他不是在按照自己的爱好行事。”这项计划似乎很成功,因为他健康、快乐,而且听话。除了在他7岁时害了一场伤寒外,几乎没有患过什么大病。

    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跟他争夺父母的宠爱,富兰克林成了他们的小天地的核心。他们不想宠坏他,他的生活受到了严格的、深情的管束。五岁以前,萨拉一直让他留着垂肩的金色卷发,穿着童装,以后又坚持要他穿她的祖先默里族特有的苏格兰式短裙,短裙前配有毛皮口袋,头戴典雅的苏格兰高地式帽子。快到8岁时富兰克林才说服母亲给他买了几套英国海员式的服装。

    在整个童年,他都必须符合母亲规定的各种标准,甚至在他当了总统后,天气寒冷时她还时常提醒他穿得暖和些或穿上御寒的套鞋。萨拉和富兰克林之间存在着一种温暖而体贴的关系,她给予他以安全感和充分的自信心。

    虽然富兰克林对母亲特别依恋,父母并没有在博取儿子欢心方面偏于溺爱。富兰克林把自己的父亲当偶像来崇拜。詹姆斯按年龄可当这孩子的祖父,但他喜欢同孩子亲近,对孩子所提的问题从来不感到厌烦或不屑置答。萨拉说过:“他爸爸从来不笑他,对他经常表示赞许。”有一次萨拉觉得孩子有点捣乱,需加管教一下,于是就要丈夫来对付。父亲把富兰克林叫到一旁,说:“小心揍屁股。”詹姆斯在富兰克林身上花费了许多时间,教他骑马、钓鱼、游泳、驶船。冬季,他们到附近的山坡上往下滑行,他的叔叔约翰·罗斯福用在冰上滑行的船带他出去游玩。富兰克林确是一名出色的骑手,于是不久就得到一匹专用的强悍的威尔士种小马,有了这匹马,他就亲自照料和饲养它。在他8岁时,他就打扮得像是庄园的贵族少爷一样,跟着他父亲骑马二十英里而面无倦容。

    富兰克林的父母想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一种服务精神和大方知礼的风度,而不汲汲于低卑的金钱利益。萨拉说,当时“家里的大人不让孩子们受到悲伤苦恼的影响”,罗斯福夫妇在教养他们的孩子时也遵从这一原则。詹姆斯认真安排自己的生活,定期去纽约照料自己的商务,但是他们在孩子面前从来不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