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陈纳德传 > 第五章 飞虎队(下)

第五章 飞虎队(下)

    1. 陈纳德请求停发薪金

    迪威像多数步兵军官那样,认为战斗机的作用不过是观察罢了,再多也是完成一些攻击地面的扫射任务。另外,英国人还经常要求志愿队的战斗机护送英军的轰炸机,进入防范严密的敌占区。

    这些任务的危险性极大,因为距离地面很近,很可能为敌军击落。

    久而久之,穷于应付的志愿队驾驶员,终于疲惫不堪了。1942年4月中旬。

    驻扎在垒允的志愿队驾驶员决定集会抗议。

    陈纳德立即从昆明赶赴现场。“我们参加志愿队是为了打仗,也不在乎保卫机场或飞一些高空飞行任务,以便有机会打击敌人战斗机。但是,我们觉得搞扫射任务是在让我们牺牲生命。”

    驾驶员一个接一个地发表他们的意见。

    然后,他们联名签署了辞职书。

    陈纳德板着脸听完了他们的发言。

    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陈纳德平静地对他的驾驶员们说:“先生们,我非常理解你们的请求。我想提醒各位的是:你们的行动要是在大敌当前采取的话,可以被认为是逃避战斗。要知道,根据美国战争条例,逃避战斗的惩罚是死刑。这个诸位都很清楚的。我不想重复。当然,你们现在不着军装,也可以说是老百姓、平民,并不完全像现役军人一样受条例的制约。但是有一点请别忘了,现在是战争时期,尤其是珍珠港事件之后。”

    屋内一片沉寂。

    一场辞职风波终于慢慢地平息了。

    事后,陈纳德了解到,志愿队驾驶员辞职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基地上流传着马格鲁达的一份电报:

    昆明美国志愿队指挥部

    陈纳德:

    顷闻,前由中央飞机制造公司聘用的70名地勤人员正按陆军部指示编入美驻澳洲的军队。

    马格鲁达

    陈纳德也担心美国陆军部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于是他接着致电宋美龄说:

    我相信,至少90%的美国志愿队人员宁可中断其与中央飞机制造公司的合同也不愿意被编入陆军航空队。原因之一是这些人在参军之前曾要求休假,但陆军部未有表示同意之迹象。如能从军方得到保证,使这些人都编入拟在中国成立的新的第23战斗机大队,那他们或许会考虑参军。

    陈纳德同时将该电副本送给了马格鲁达。

    4月20日。

    宋美龄电告陈纳德,罗斯福总统已向参议院建议,提升陈纳德为准将,他的永久性军衔自4月18日起生效。陈纳德获悉此事后,他立即致电重庆周至柔将军:

    我要求中国政府从我被授予准将军衔之日起,立即停发薪金和补贴,并从此以后不再接受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任何馈赠。

    数日后。

    陈纳德收到马歇尔将军发给他的一份密电,是罗斯福总统打来的,电文如下:

    总统致美国志愿队:

    美国志愿队的英勇和无畏及其非凡的作战效力实为全美国的荣耀。人们很了解美国志愿队在物资匮乏及艰难情况下工作的情形。

    我们正派遣大量飞机,充实第23战斗机大队的力量,并要在今后的重要时期内,保持其力量。对志愿队增援的地勤和飞行人员均在来华途中,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美国正以最大的努力将供应物资运到我们人员的手中。不幸的是,在澳洲西部和印度洋上发生了沉舰事件,造成了飞机的损失,致使增援在此紧要关头姗姗来迟。现在飞机已迅速派去了。

    一旦接替人员熟悉了你们的经验和传统之后,美国志愿队队员都应给予休假,以便恢复身心健康。当替代人员受到充分训练之后,我们计划,把挑选出来的美国志愿队老兵召回美国或派往其他战场,以便将其经验和训练传授于新建单位之人员。你们的总统对即将来临的重要作战时刻极其关心。他对志愿队驾驶员获得举世赞赏引以为荣,并期望该队重新装备后迅速恢复战斗。

    马歇尔

    陈纳德看完电报后,笑了一下。

    他心想,舆论的作用竟是如此神奇,就连罗斯福总统也都惊动了。一支小小的非正式部队,本来在总统眼里是无足轻重的,这回却发来电报,表示慰问。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打开抽屉,抽出一封比斯尔寄来的长信。

    原来比斯尔早就在策划美国志愿队编入陆军航空队的事比斯尔在信中写道:

    1942年7月4日,将定为解散美国志愿队的最后日期。从该日期起,一切合同将予以取消。取消合同的具体办法是:要么一次性付给一笔款项,要么补足合同规定的薪金与改编后志愿队人员按军衔和级别所领取的薪金之间的差额,此外,再发500美元的旅差费。美国政府已同蒋介石达成协议。

    史迪威将军已得到授权,给予志愿队队员适当的军衔和级别,以表彰他们以前的功劳。你可对这些擢升提出意见。前属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人员如本人愿意,可参军。

    凡属美国公民的志愿队队员不愿编入三军者,回美后,将受制于选征兵役制。

    以前是预备役的军官而现在为美国志愿队队员的人将重新恢复其职位,回美后将重召入伍,服现役。

    我已命令第51战斗机大队从印度调到昆明,归你指挥。该大队有17名军官和215名军人,但没有飞机,你能否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

    陈纳德怕这封信的内容会影响志愿队的士气,所以一直没有公开。

    2. 怒江阻截战

    5月4日。

    日本空军派出50架轰炸机攻打保山,为正在接近怒江的日军装甲部队开道。

    保山是日军与昆明之间的最后一座城市,它位于怒江东侧的滇缅公路上。

    日本人的意图是,沿滇缅公路进犯中国,穿过怒江上陡峭的峡谷,攻下昆明和重庆,他们就可直入中国,最后结束这场战争。

    这时,驻守在这里的中国第29师,在长驱直入的日本人进攻之前就已经撤走了。日本人的装甲部队不久即抵达怒江。陈纳德细心建立的云南警报网,早已支离破碎。在缅北的一些流动警报单位,前些日子已遭到日本人的破坏。

    云南的一部分警报单位,因领不到政府的发饷,只好自行解散了。

    另外,有一些警报单位则为日本间谍所收买,不再传递警报了。

    美国志愿队由于缺乏警报网,从而导致防备不力。日本的炸弹炸毁了保山这座古老的城市,城内到处起火,古老的居民楼在炸弹的爆炸声中坍塌,街上遍地是尸体和垂死的人。

    美国志愿队的一名驾驶员查尔斯·邦德后来向陈纳德报告说:

    “我大约在上午11时从保山起飞,升高到1.8万英尺去袭击轰炸机,敌机共两批,每批25架,没有战斗机护航。他们是从50度角度方向飞来,大约在我起飞后30分钟时,在离中缅边界有一半路的距离上,遇上了第二批,我集中火力,攻打侧面的一架,在我第四次袭击时,它的左引擎爆炸起火并从云层中坠下。我又对侧面的轰炸机用同样的战术打尽了我的弹药,但没有结果。我知道一些子弹肯定打中了该机。由于没有了弹药,我回到中国的保山基地。我低飞掠过机场,慢慢横滚,在城市上空约1000英尺盘旋,然后准备放下起落架降落。蓦然,我听到子弹从后面击中了我的护甲板,我回头一看,看到了一架零式战斗机在我的机尾。我的飞机着了火,我即跳了伞。我的脸、颈部、双肩和双手均被烧伤。我的飞机坠毁。”

    第二天,日本装甲队抵达怒江西岸。

    弯弯曲曲的公路上,拥挤着成千上万名难民和士兵。日本装甲队行进在手无寸铁的难民和士兵之间的公路中心上。

    美国志愿队无法做到既打击日本人同时又不伤害难民。于是,陈纳德向宋美龄报告说:

    夫人阁下。美国志愿队昨日在保山附近打下8架飞机。日本人炸城和机场。一名美国志愿队队员失踪。与保山的一切联络中断,最后一次收到的报告称,5月4日15时,日本人在怒江西岸。桥梁被毁。日本人未遇抵抗,因兵民惊恐,沿公路东撤,我认为,形势无望,日本人可乘卡车直驶昆明,除非将公路和桥梁炸毁,并坚决阻击。许多中国卡车仍然在怒江西岸,有被日军缴获之虞。特请委员长核准进攻怒江与龙陵之间的目标。

    5月7日,宋美龄给陈纳德的复电;

    陈纳德将军:5月6日急电。委员长指示你派出一切可派出的志愿队袭击怒江与龙陵市之间的卡车和船只等。

    5月8日,志愿队的4架飞机在怒江峡谷上空进行侦察,并且扫射了车队。

    陈纳德当日便致电宋美龄:

    蒋夫人:美国志愿队轰炸了怒江西岸,第二次出击有中国轰炸机支援,袭击了龙陵附近的卡车。敌人无空中活动,但发现大批敌人的空卡车向龙陵移动。今午将痛击卡车车队。未发现炮兵阵地。

    接着,志愿队又出动满载重磅炸弹的轰炸机对怒江西岸的日军装甲队进行轰炸。

    5月9日,陈纳德致电宋美龄:

    致蒋夫人阁下:昨16时40分美志愿队在怒江桥以西5至10英里处进攻日军炮兵卡车队,用的是0.50机枪。许多卡车被焚。不少车辆中弹累累。我机全都返回,惟一架为地面炮火所击伤。未遇日机,今晨云层较低,不宜行动。请告地面形势变化。

    5月10日,志愿队继续进攻。

    志愿队驾驶员弗兰克·希尔后来写道:

    小队得到指示只扫射猛锡以西的地方,大约有1000辆卡车排列在怒江峡谷的东边,但并无活动。两座桥均被炸掉。在该江西边,见到许多卡车在向猛锡西行,从那里到南面约20英里处,可见一些零星卡车西行。从畹町到遮放,有不少卡车和数辆装甲车东行。9时45分左右,我和博尔斯特对东行车队和10辆卡车进行扫射,有二三辆起火,这说明它们装着汽油。几分钟后,我们在一条笔直的路上看到了车队的前端,它们显然在等候支援车队。我和博尔斯特每人各进行两次袭击,扫射了整个队伍,几辆车子起火。看来在场的只有驾驶员。在扫射了主要车队以东的个别几辆卡车时,我们向云南驿出发,在10时30分降落。

    5月11日傍晚。日本的前进已被阻止。

    剩下的一些日本卡车,正在朝南驶向缅甸边界。5月12日,陈纳德致电宋美龄:

    美国志愿队昨轰炸和扫射向南行驶的75~100辆日军卡车,车队的后端刚进入畹町市,而其车首在城南。有20辆被焚,不少车辆被击毁。我机受到车队中轻型坦克火力的还击。沿回到怒江的公路侦察时发现,隔了较长时间才偶尔有卡车出现。我认为,在畹町以北没有大于营一级的日军。今晨沿怒江西岸也未发现日军踪迹。怒江西岸由于遭到志愿队巨大炸弹的轰击,岸边的滑坡几乎把滇湎公路淹没了。

    日本步兵和炮兵在西岸筑堤设防。东岸的中**队则挖壕据守。从此,双方一直在那里相持着。直到1944年,日本军队逐步被赶走为止。

    3. 空袭河内机场

    结束了对怒江上的日军轰炸和扫射之后,陈纳德开始筹划对河内机场的空袭。因为据侦察得知,河内机场已经集结了大批日本飞机。

    5月12日,6架志愿队飞机从昆明起飞。他们在河内机场上空,看到了60多架日机排列在机场上。

    经过一阵猛烈的扫射,摧毁敌方1架运输机和15架战斗机。

    志愿队驾驶员约翰·杜诺万的飞机,不幸被地面火力击中,他的僚机看到他在河内机场上空跳了伞。

    这一天,陈纳德正在详细分析空袭河内机场的战况时,忽然接到两封由宋美龄拍来的电报。

    第一封电报的内容是:

    陈纳德将军:从周一起,请派美国志愿队在密支那与八莫之间以及英都和辛博之间飞行,以保护我在辛博附近的地面部队从西向东横渡伊洛瓦底江,并使敌机无法攻击我军,如可能,请一天三次在不同时间每次派三到六架飞机。委员长希此计划能连续执行五日。

    第二份的内容是:

    陈纳德将军:请派飞机了解密支那和八莫有否敌军,因日军声称他们已占领上述城市。还请派机去密支那与八莫之间的辛博了解我军是否已有单位抵达该处。请要求驾驶员观察敌我在上述城市的军队动向。请告美国志愿队,我感谢他们优异的工作。致意。

    对于这两封电报,陈纳德觉得相当为难,又十分费解。一个月前,陈纳德曾致电蒋介石,告诉他不要再把P—40飞机作为低飞侦察机来使用,因为低高度飞行容易被地面火力所击中,也容易受到坏天气的影响。

    当时蒋介石同意了陈纳德的意见,并通过宋美龄回电说,美国志愿队的飞机只用来同日机作战。

    陈纳德心里很清楚,美国志愿队根本无法执行这项任务。但是,他还是坐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写了一封回信:

    中国四川重庆委员长大本营

    蒋夫人阁下

    亲爱的夫人:

    在对形势和各种有关因素进行了周密调查之后,我遗憾地告诉您,志愿队无法执行您五月十二日927号来电中所述及的任务,理由如下。

    1.距离太远,从昆明经密支那到辛博再回到昆明共785英里路程,而从昆明去英都和去辛博再回到昆明的距离是897英里。这两段路程均超出了P—40机的航程。如云南驿能用作基地,上述距离可缩减到500和607英里。在第一种情况,P—40机只能留在前方约20分钟。在第二种情况下,飞机几乎无法回来。

    2.从昆明到英都的飞行条件迅速恶化。低云和大雨成天不停。为此,我认为,在辛博地区的军队不需要战斗机保护。因为日机由于阴雨,无法经常运作。军队夜间行动或在多云的白天行动不会被日本空袭部队发现或遭其攻击。

    3.尽管可勉强从云南驿进行侦察,但利用云南驿作为基地不切实际,可要求整个志愿队执行来电所示的任务,但云南驿并无容纳一个中队的居住条件。那里的警报网很不可靠。它的运作原则是安全第一,也无人试图对情报进行估计。如将空军部队驻在该处,它将被迫成天执行预警任务,或者停在机场上,冒被突然轰炸之险。

    4.保山无法作基地,尽管它位于上述地区的有效航程之内。保山周围的警报系统在该城被炸之前即已失灵。我的一个中队在那里地面上挨过打。自从保山被炸后,没有必要再在那里维持一个可以信得过的警报系统。

    5.美志愿队的飞机和设备均需大修,而飞机均未具备执行如此长久任务的条件。

    鉴于本地区天气日益不宜于飞行,我谨建议,一俟重庆准备工作就绪,即执行迁往重庆的原计划。在此期间,我们可对设备进行大修,并由我驾驶员从印度运来新的飞机。

    我已开始将指挥部的无线电台和一些设备准备用卡车运到中部地区的新机场,为时约1周或10天,志愿队便能在该地有效运作。如在指定地区的地面部队的行动能与我空中行动相配合,我深信,将会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结果。

    恭候您进一步指示并重申我们愿给予最大援助的愿望。

    最诚挚的

    美国志愿队指挥官

    美国准将陈纳德

    1942年5月14日

    陈纳德将这封长信加密用电报发出后,长长松了一口气。他的心情不免有些低落。美国志愿队拥有的飞机越来越少,一些优秀的驾驶员在战斗中不断地损失。5月17日。

    美国志愿队出动八架P—40机,轰炸河内到老街的日本工厂,并且对老街的日军铁路货车场进行扫射。

    驾驶员彼得·赖特向陈纳德报告了这天的战况:

    “我们起飞后,沿铁路飞去,一直飞到应炸列车的地点。列车不在那里。我们折向北面,并朝老街前进,因它是替代目标。我们从南到北向铁路货车场俯冲。我是第二个俯冲的,紧随毕晓普之后,他在指挥。正当我在500英尺左右高空投掷炸弹时,我看到毕晓普往上升时,他机尾冒出了四英尺高的火焰。他升向左面。翻身横滚,并跳了伞。他的伞立即打开,飞机坠毁在山崖上,并起了火。毕晓普下降在老街城的那一部分即江的西面。他落在城市本部。当他消失在树林里时,他还是活着的,与此同时,我注意到他的炸弹,我的炸弹和我后面由霍华德驾驶的飞机都打中了老街货车场内的三排货车。我同霍华德一起,向勐遮前进,他下降了,我又飞往昆明。”

    毕晓普那天共打下了5架日机,在俯冲扫射货场时飞机中弹燃烧,他跳伞降落,当了俘虏。他被日本人关押了好几年,后来他在由上海押送到华北的火车上跳车逃跑。回来后,他又于1945年加入了陈纳德领导的第14航空队。

    陈纳德通过他多年来对日本空军战术的观察,他确切地认为,日本人仍然以为他会把三个战斗机中队全部驻扎在昆明和重庆附近的基地。

    于是,他出人意料地把指挥部设在桂林。而不久前,桂林还遭到过日本轰炸机的轰炸。陈纳德早就了解到,位于广州的白云机场的日本空军基地,是一个实力很强的轰炸机训练基地,那里的士官生经常以桂林为轰炸目标。

    4. 桂林保卫战

    桂林机场。

    一条长6000英尺,用碎石铺成的跑道,在陈纳德指挥下,成千上万的中国民工花费了数日的时间,终于完工了。它可供战斗机、中型和重型轰炸机起飞,降落。6月11日早晨。

    陈纳德命令美国志愿队两个中队进驻桂林,几乎是同时,他的指挥部也迁到了桂林。

    他在昆明和重庆两地,仅仅部署了六七架P—40飞机,用以对付日本的空袭。

    志愿队进驻桂林的第二天,黎明时分。

    桂林城头响起了警报。

    城里居民开始疏散,大多数人都去了市郊周围的大溶洞中避难。

    志愿队队员个个严阵以待。

    陈纳德花费了很大力气重新建立起来的警报系统,此时发挥了它的作用。

    广州的监视员在向陈纳德报告:

    “日军一个混合机群已从广州起飞,目标很可能是桂林。”陈纳德一支烟还未吸完,只见日军九架三菱双引擎轰炸机,从西南边1.5万英尺方向飞来,轰炸机群的上方,有两队战斗机护航。

    此时,早已在空中盘旋待命的志愿队战斗机群,立即分成两个小队,迎战日本混合机群。

    他们中的一个小队向日本轰炸机俯冲过去,迫使这些轰炸机从桂林上空散开,朝着他们的基地方向返回。

    就在追击的过程中,他们连连击落零星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