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萨特传 > 第十五章 滑稽战争

第十五章 滑稽战争

    1939年,战争的风云愈来愈烈。3月15日,德国撕毁慕尼黑条约,进军布拉格。4月6日,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6月30日,法国、英国、土耳其签署互助条约。法国人民开始焦躁不安,不知战争的火焰何时会蔓延到自己身上。

    然而,儒昂·莱·朋海滨浴场仍然幽静、雅洁,几幢豪华别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住在这里的莫莱尔太太一家还对和平与文明保持着信心。作为主人多年的老友,萨特和波伏娃也应邀来这里度假。波伏娃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她认为战争不会波及到法国,因为假如苏联与英、法站在一起,希特勒就会有所顾忌;而如果他一定要挑起战争,那么俄国和西方军事力量的联合就可以把他打败。萨特也不愿看到法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再流一次血,但他确实感觉到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向非常不妙。不管怎样,和波伏娃一样,他也不打算让时局对自己的生活有太大的影响。

    清晨,海滨公园内,松柏参天,树叶繁茂,蓝天碧海美得让人心醉。一把撑洋伞下,萨特在专心致志地写作,波伏娃捧着一本书在吟读。偶尔,两个人的头凑到了一起,许许多多关于未来的计划在酝酿着。一直到下午2点,烈日有些毒辣了,他们才返回宽敞的别墅,在百叶窗紧闭的饭厅里用午餐。黄昏,人们会再次来到海滩,跑步、游泳、开怀大笑。7月飞逝而过。随着8月的来临,消息越来越令人沮丧。繁华住宅里宁静、甜美的生活总让人觉得有些虚幻。萨特和波伏娃也不由自主地开始紧张不安起来。

    萨特永远不会忘记1939年8月23日这天。早晨,当他打开报纸读到有关“德苏”的新闻时,脑袋“嗡”的一下。事情昭然若揭了,一切都被撕破开来。斯大林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纳粹德国竟然与苏维埃俄国站在了一起!到昨天为止,在密集着的乌云中,尚有一束巨大的希望之光一直在闪耀,但是,这条可怕的新闻却将这一线希望扑灭了。黑暗笼罩大地,也渗进了萨特的骨髓深处。

    萨特和波伏娃准备正视眼前的不幸。时日已经不多了,如果发布全国总动员令的话,萨特就得再次应征入伍,他们必须尽快返回巴黎。与莫莱尔太太及其他朋友告别后,带着一阵阵离别的悲伤,萨特和波伏娃踏上了归途,何时能再会?在再次相会之前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归途中的萨特和波伏娃忧心忡忡,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更加剧了他俩的惊恐。每个车站都人山人海,每辆车都严重超载,许多车厢里挤满了年轻人——他们即将被送往马其诺防线去送死。

    此时的巴黎一空如洗,街道寂静得让人恐惧。政治气氛已经紧张起来,**的报纸被查封,市民们只能悄悄地议论着企图将法国出卖给纳粹分子的“第五纵队”。法国产生了分裂,右派和一部分左派指责政府:既然有妥协的可能,为什么仍将法国推向战争?左派谴责人民阵线忽视重整军备而进行社会改革,削弱了法国的势力。尽管战争已迫在眉睫,不少人还在期待着出现任何一种缓和的可能,报纸一出版便被抢购一空,人们企望在上面找到一点和缓的预示。

    天不如人愿,局势仍然急转直下。9月1日,希特勒悍然入侵波兰。

    9月2日凌晨1时,法—英正式宣布战争已经开始。正午时分,法国部长会议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德国和阿尔及利亚戒严,征兵应战马上开始。萨特被要求在24小时内到南锡港报到。匆匆地跟母亲和继父告别后,萨特在波伏娃的陪同下,坐出租车来到火车站。

    萨特、波伏娃和许多巴黎人坐在火车站的露天咖啡馆内,等候着即将把其中的年轻男子拉走的列车。这是正常生活的最后瞬间了,看出波伏娃掩饰在平静外表下的惊恐,萨特不停地说着宽慰的话。他说一切都用不着担心,首先他将很快返回,因为战争肯定不会持久。德国现在缺乏食品、钢铁、汽油,德国人民已经开始使用配给卡,他们承受不了一场太长的战争,德意志帝国必将崩溃瓦解。其次,自己只会被留在机场或其他什么场所的后部,不会被派往前沿阵地,因而危险不大。萨特还在絮絮叨叨,人们已经开始缓缓地走向已经进站的火车。接着,人们拥到每扇窗前,向亲人道最后一声别,做最后一个手势。一根铁链挡住了月台,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