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王羲之评传 > 二、工草隶善丹青

二、工草隶善丹青

    王献之自幼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有人说他五六岁开始学习书法,有的① 《晋书·王献之传》。

    ② 《晋书·王献之传》。

    ③ 《论语·里仁》。

    ④ 《资治通鉴》九三《晋记》注:"晋人多好摴蒱,以五木掷之,其采有黑 犊,有雉,有卢,得卢者胜。"⑤ 《春秋传》曰:"楚伐郑"。师旷曰:"不害(不害怕,不可怕),吾骤歌 《南风》,南风不竟,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曰:"歌者吹律以咏入风,南风音 微,故曰不竞也。"说法不一。① 《晋书·王献之传》。《世说新语·德行》云:"《刘尹别传》曰:'惔字真长,沛国萧人也,汉氏之后。真长有雅栽,虽革门陋巷,晏如也。历司徒左长 史、侍中、丹阳尹。为政务镇静信诚,风尘不能移也。'"认为"学书之始,大约在七岁前后"。最初的老师是卫夫人和他的父亲王羲之。当时卫夫人年事已高,她写了一篇《大雅吟》给王献之以资鼓励。他的这位表姑奶奶谢世后,王献之的书法就由王羲之亲授。祖上留下的枕中秘--《笔论》,这时成了教科书。王羲之还写了正楷《乐毅论》以作书法教材。王献之从最基本的执笔方法学起,切实做到指实掌虚。有一次,他父亲从背后掣其笔而不脱,感叹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献之和几位长兄如王凝之、王徽之、王涣之、王操之同时学习书法,后来都有成就,但王献之比他们高一筹。王羲之是一位杰出的书法教育家。他本人转益多师,所以他知道研习书法不能只限于某一家,某一种书体,他对儿子的教育亦是如此。王献之在向父亲学习时,特别注重学习张芝草书。

    有人认为,王献之学习张芝书法是在王羲之死后,看来情况不是这样,因为在王羲之还健在时,他就曾建议父亲将张芝变章草为今草的经验用于创制行草书。如果他没有仔细研究过张芝草书,怎能向父亲提出很有见地的建议呢!王献之与他父亲一样,学书不仅限于一门,也不是专攻一体,对名家之长兼收并蓄,在向传统、向别人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名师教育学生不能以自己的作品为标准,而是要超过自己,创造出新的风格。

    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轰之的教育在王献之身上达到了理想效果,项穆曾道:"书至子敬尚奇之门开矣。"①据《晋书·王献之传》记载:"工草隶,善丹青??尝书壁为方丈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