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王羲之评传 > 第七章 文学方面的成就 一、《兰亭序》的文学价值

第七章 文学方面的成就 一、《兰亭序》的文学价值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早被人们所公认,关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涉及,这也许是被他书法名声掩盖的关系。

    王羲之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不应忽视的,他的文学作品大多见于书帖,但他的文学创作同书法创作不一样:"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惬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先笔前"。他没有长篇巨著,也不像某些文学家专注于某一文体的创作,刻意求索。他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陶渊明为文不多,且若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也。"①那些文章好象是不经心写出来的,但这种文章不是靠死功夫就能学会的,不是文章难,而是没有那种情怀。在王羲之文学作品中,感情自然流露,题材也是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不枝不蔓,或整或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他的作品与东晋时代的玄风相比更显得清新自然,特别是山水抒情散文,在当时是很负盛名的。

    山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包括人类自己。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由于科学不发达,自然是神秘莫恻的,自然并不是审美对象,而是膜拜的对象。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怀有敬畏心理。恩格斯曾经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畜牲一样服从它的权力。"①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也逐步提高,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诗经》中有不少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靠靠。"(《小雅·采蔽》)"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并不是表现其本身的美,而是为了"比"或"兴"的需要,一言以蔽之,是一种手段。

    因此,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在自然物形式属性及其象征意义上,而忽视了它的自然属性。孔子曾以山、水、松、柏等比喻人的品德。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②汉代末期,自然界的山水才开始作为审美对象。《全后汉文》卷六七荀爽《贻李膺书》:"知以直道不容于时,悦山乐水,家于阳城。"就是证明。

    魏晋时由于地主阶级的壮大,大庄园的兴起和老庄学术思想的盛行,以山水为内容题材的诗、画发展起来,我国的山水画都是以魏晋为源头的。这一时期的名人雅士们不仅游山玩水,而且吟咏山水之美。

    "(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戈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①王献之有帖云: "镜湖澄澈,清流泻①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①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58 年第1 版,第35 页。

    ② 《论语·雍也》。

    ① 《晋书·谢安传》。

    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②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作了这样的阐述: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而有灵趣。"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然使人有凌云意"。晋宋人欣赏自然,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超然玄远的意趣。这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郭景纯有诗句曰:"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享评之云:"泓静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这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渗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未宋初的谢灵运以山水为对象集中描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准确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种形象,形成了鲜丽清新的艺术风格,山水诗文从晋开始发展到唐代,成为中国文苑的一大宗派。"谢灵运师承先辈谢安遗风,登山临水,并诉诸于诗篇??"谢安与王菱之是同时代的人,可谓莫逆之交,情谊深厚。谢灵运的山水诗受到王羲之《兰亭序》的启迪和影响是必然的。

    在论析山水诗的发展时,瞿蜕园认为:孙绰的《天台山赋》是替"谢氏山水诗开了门径的启迪之作"①。《天台山赋》是孙绰的力作,他自诩"掷地要作金石声"。《天台山赋》有许多特色,确实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意境深邃,词句精当,不愧为名篇佳作。孙绰被称为一代"文宗"也不过分。然而开谢灵运山水诗门径的应首推王羲之。王羲之和孙绰是挚友,曾应邀参加兰亭聚会,但《兰亭集》一致推举王羲之作序,而没有请孙绰撰写,可想而知王羲之在当时就其文采方面要比孙绰声名大得多。王羲之的文学地位在当时超过孙绰,就其作品而言,《兰亭序》要比《天台山赋》影响大得多。《晋书·王羲之传》云:"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兰亭序》和《与吏部郎谢万书》是王羲之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永和九年即公元353 年,王羲之邀请"筑室东土"、"文义冠世"的名人雅士谢安,郗昙、孙绰、孙统、李充、支循、许询以及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四十二人,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聚会饮酒赋诗,现存的兰亭诗三十六首为二十一人所作。《兰亭序》系王羲之为诗集所写的序言。《兰亭序》全文如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侈楔事也。群贤毕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