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孙子评传 > 四、威王重用

四、威王重用

    田忌与齐王赛马,以三战二胜赢得齐王千金,这使齐王感到十分惊讶。

    因为齐王觉得,他的马,实力并不比田忌的差,何以胜一局后会连输两局。他向田忌询问获胜的窍门,田忌以实情相告,是门下宾客孙膑出的主意。齐王急于想见其人,田忌就把孙膑进献给齐威王。

    威工一见孙膑是个刑余的残废人,开始有些看不起他,便问他对用兵之事有何看法的问题,想以此考察他的见解,测试他的才能。孙膑一接到威王的话头,便滔滔不绝的谈论起来。他说:"用兵作战,这不是经常可以依靠的势力,而是先王辅助行道的手段。①战胜,则所以存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故用兵时不可不谨慎从事。以用兵为乐的,必然要灭亡;贪图胜利的,一定会受辱。所以正确的用兵方法是事备而后功。城小而守固者,有委(委积)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如守城而无委,战而元义,则天下没有人能使其固且强的,尧有天下之时,废弃王命而弗行的有七个国族,因此尧不能常处安逸而致利。尧对违抗工命的国族,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农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并三苗,汤流放染,武王伐纣,商奄反,周公践灭之。故日,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而曰:'将欲积仁义,用礼乐,垂衣裳而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见威王》)这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它既说明了不可滥用武力,而必须讲道义;但当仁义礼乐行不通的时候。又必须"举兵绳之","战胜强立"而服天下。

    其时,齐威王刚即位不久。在齐威王以前的几十年间。齐国由于内乱和政治**,常常受到邻国的侵伐,国势衰弱不振。公元前405 年,齐"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史记·田世家·索隐》引(《纪年》),引起齐赵之间大战。赵将孔青大败齐师,"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使齐国"车甲尽于战"(《吕氏春秋·不广》)。次年,三晋联军又大举"代齐,人长城"(《水经·位水注》引《竹书》)。到公元前380 年,因齐国袭燕,魏、赵。韩又联合伐齐,至桑丘(今河北徐水县西南)。公元前378 年,三晋再次伐齐,至灵丘(今山东高唐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