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休斯 > 第六章 泛美公司的劲敌

第六章 泛美公司的劲敌

    1. 战后国际航线的划分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战,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

    战争给美国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大约100多万美国人伤亡,其中死亡者达34万。由于战火没有蔓延到美国大陆,凭借其经济实力、资源及其未遭破坏的工业力量,战后的美国堪称头号超级大国。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战争费用是空前庞大的,据统计资料表明,1941年62亿美元,两年后增加了11倍,达到大约720亿美元,1944年上升到870亿美元。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战前的885亿美元猛增到1944年的近2000亿美元。军需物资的生产非常惊人,在大战期间美国制造了30万架飞机,1200艘军舰,86000辆坦克,315000门大炮,64000艘登陆艇,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枪支和数量惊人的弹药。

    美国生产的大量军需物资,为战胜德、意、日法西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最终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同时,美国许多军火商也从中发了大财,战后,其中有的大亨所身于美国的大财阀之列。

    霍华德·休斯在二战期间,尽管在设计和试制新式飞机方面耗费了大量资金而没有从中获取多少利润,但是,随着战时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采油业及其钻井机械设备也迅速发展,休斯工具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占领了国内外许多市场,这样使得霍华德·休斯的财源滚滚而来。二战期间霍华德·休斯就成为美国资金雄厚的亿万富豪之一,战后他更加飞黄腾达,成为美国企业界的一大巨头。

    二战期间,霍华德·休斯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跟特利普的泛美航空公司,一直在进行激烈的竞争。到了大战接近尾声的1945年初,双方在战后争夺国际航线的持续多年的拉锯战的序幕就已经拉开。

    1943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会谈,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讨论了中国、印度、缅甸等国对日本作战的有关问题,同时还考虑了大战结束后关于恢复国际民航的初步设想,此外又谈到战后禁止德、意、日三国生产飞机,它们的国内和国际航线上的所有民航业务将由占领国全权经营管理等等。

    这一年11月的一天下午,罗斯福总统在白宫的办公室里召集了有关部门的一些负责人开会,他第一次向这些部长级的政府要员透露了三个月前魁北克美英首脑会谈中关于战后国际民航的恢复工作的打算。

    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吸了一大口雪茄烟,沉思片刻,接着谈出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认为一年后大战就要胜利结束,到那时无论是同盟国,还是中立国,都势必想方设法争取拥有更多的国际航线的所有权,特别是对战败的德、意、日等国的民航业的控制。

    罗斯福总统对战后的国内和国际民航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预测,他指出英国、荷兰、法国等国都将成为美国在国际航线上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它们都对大西洋航线极为关注,决不会心甘情愿地让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家独霸这些重要的“空中走廊”。他谈到这一点时,朝坐在自己身旁的副国务卿助理亚道夫·巴尔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

    亚道夫·巴尔在国务院里主管国际航空事务,他原先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是罗斯福新政的坚决拥护者。当时他注意到了罗斯福总统投过来的目光,心领神会,知道该轮到他发表意见了。

    巴尔说道:“大战结束后,美孚石油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的垄断地位应该被打破,同时,我们对于英、法、荷兰等国的国际航空公司的竞争,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巴尔没有谈出具体的想法,他考虑到负责军方航空事务的罗伯特·洛贝德也在场,这人跟泛美航空公司总裁特利普交往很深。巴尔机敏过人,他发现会议开始后不久,罗斯福总统就借故要副国务卿史泰蒂尼斯去机场给前往德黑兰为召开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作准备的国务卿恰尔送行,也是考虑到副国务卿史泰蒂尼斯跟泛美航空公司的关系过于密切的原故。

    在这次会议上,罗斯福总统表示今后无论如何不能让泛美航空公司垄断所有的国际航线,形成它独霸民航业的局面,因为这对国民生计很不利。

    1945年4月12日,第四次连任总统不到三个月的罗斯福,这位美国人民的英明领袖,在佐治亚州温泉的轻松气氛中坐下来让人画像,忽然他说头痛得厉害,几个小时后,他因严重脑溢血而与世长辞。

    哈里·杜鲁门就任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一位副总统像他这样面临着战后国内外错综复杂的许多难题,可以说他是在一种极度艰难的时刻走马上任的。

    杜鲁门总统入主白宫后,马上显示出他惊人的行政管理才干。他最大的特点是敢于决策,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写有“决断在我”的座右铭。为了整顿战后美国航空界的混乱局面,杜鲁门总统果断地把大西洋国际航线划分为三大航空圈。属于第一航空圈的北大西洋航线又一分为二,由泛美航空公司负责经营从美国东部大城市到英格兰、爱尔兰的核心航线;另一家组建不久的新航空公司获得从美国至莫斯科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际航线的经营权。不过,泛美航空公司还继续拥有第二航空圈内的两条国际航线,一条是途经巴尔干半岛到伦敦、布鲁塞尔的中大西洋航线;另一条是至印度加尔各答的航线。尽管泛美航空公司仍然控制着大多数的国际航线,但是由它在航空界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已经开始被打破。在这次整顿中,霍华德·休斯的环球航空公司获得了不少实惠,由它负责经营第三航空圈。 1945年 7月 9日它正式获得了包括经地中海到欧洲、北非和波斯湾等地的几条重要航线的飞行权。这样一来,泛美和环球这两大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形成了相互对峙的竞争局面。

    2. 环球航空公司陷入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萧条景象和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人心有余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杜鲁门总统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力求稳定工资、物价和房租,把战时实行的生产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逐步终止和取消军事订货合同,使美**队从800万减少到180万,尽量妥当地安置几百万复员退役军人。然而,当时美国社会和经济上出现的混乱和骚动仍然相当严重,特别是许多商人和农场主囤积商品,哄抬物价,抵制政府的价格管制,使得通货膨胀愈来愈严重。仅1946年10月份,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价格指数已上升到 32%。美国的广大平民百姓深受其害,罢工的浪潮开始兴起。杜鲁门总统上台一年多,其威信降到最低点。

    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霍华德·休斯拥有的几家大企业困难重重,出现了许多不景气的现象。

    战争结束后,对军用飞机的需求量急剧减少,政府终止和取消军需物资的订货合同,各个大型飞机制造公司迅速转产大型客机。环球航空公司取得了第三航空圈的经营权,可是,霍华德·休斯1939年向洛克希德公司订购了40架D49大型客机,战后的价格暴涨了6倍多,而当时只有这种飞机最适合在国际航线上飞行。洛克希德公司认为“奇货可居”,它再三告诫环球航空公司,如果筹措不到一亿多美元的资金,这批 D49大型客机就会由泛美航空公司统统买下,至于当年霍华德·休斯跟洛克希德公司总裁戈洛斯签订的关于优先供货的秘密协定,如今已不再生效。

    战后第一年,环球航空公司恢复了国内航线,一年内就亏损了一千多万美元,在恢复和扩大国际航线的民航业方面,面临着资金短缺而无法购买D49型飞机的难题。

    当杜鲁门总统关于第三航空圈划归环球公司全权经营的决定被宣布后,环球公司的股票迅速上涨,每股71美元,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它陷入困境,使得股票大幅度下跌,每股为18美元。

    主管财务的高级助手第特利西到处奔波,筹集资金,他向霍华德·休斯建议,为了渡过难关,以解燃眉之急,只得向杜邦财团所属的公正保险公司贷款4000万美元。霍华德·休斯从来不愿被人掣肘,此刻别无其他选择,只好采纳了第特利西的这个方案。

    霍华德·休斯从来就不是一名幸运儿,在他奋斗的一生中,总是从失败到成功,成功后又遭到失败。当然,整个地说,他仍不失为一位获得辉煌成就的最大成功者。

    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霍华德·休斯的头脑往往更加冷静,他总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冥思苦想,认真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理清头绪,寻找对策。他在孩提时代就经常把家里的钟表之类物件拆散,大大小小的机械零件摆满一桌,然后他很有耐心地进行装配,一一复原。

    也许,他正是这样从小就养成了不急不躁的思维方式。长大后,特别是他好几次驾驶飞机在空中遇到意外事故时,总是非常沉着冷静,最终化险为夷。在经营企业方面,霍华德·休斯面临着随时发生的各种危机,也总是镇静自若地想方设法去克眼,从不惊慌失措,自己乱了阵脚。

    不过,跟霍华德·休斯合作共事多年的一些人,却往往缺乏他的这种自信心和毅力。环球航空公司的总裁杰克·福莱就是这类人物。

    杰克·福莱在30年代还只不过是一家航空邮运公司的普通飞机驾驶员,凭借着他擅长花言巧语、投机钻营的本领,竟然爬上了环球航空公司的总裁位置。当他获悉霍华德·休斯决定向公正保险公司贷款4000万美元的消息后,便认为是自己转身投靠泛美航空公司的机会到了。他利用总裁的权力,瞒着第特利西和霍华德·休斯等人,竟然私自把用于购买18架D49大型客机的4000万美元贷款作为他用,使得泛美航空公司可以趁机抢先一步,把这批大型客机据为己有,给环球公司施加巨大压力而迫使它退出第三航空圈。

    霍华德·休斯对杰克·福莱的背叛行径,感到非常气愤,立即免除了他的总裁职务。同时,他果断地采取了应变措施,使杰克·福莱的这一阴谋未能得逞。

    杰克·福莱离开环球航空公司后不久,就去华盛顿政界高层人物当中活动,企图卷土重来,从各方面对霍华德·休斯施加压力,以便挤垮环球航空公司。

    福莱在华盛顿拜访了国会参议员普柳司脱。这位年近六旬的共和党人野心勃勃,正在积极活动,多方奔走,企图跟杜鲁门在1948年竞选中争夺总统宝座。1924年他担任缅因州州长,20多年来,在美国政界一直很活跃。他当选参议员后,跟泛美航空公司总裁特利普等人紧密勾结,利用在国会讨论通过各种民航法案的机会,为泛美航空公司捞取利益。

    杰克·福莱投靠到普柳司脱、特利普的门下,显然给霍华德·休斯构成了新的威胁。营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杰克·福莱在担任环球航空公司总裁这些年里,不只是掌握了公司的不少情况,而且拉帮结派,在公司内部网罗了一些亲信。在华盛顿期间,福莱跟普柳司脱、特利普等人多次秘密商谈,精心策划搞垮霍华德·休斯的环球航空公司的阴谋。

    3. 试飞失事身负重伤

    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霍华德·休斯对     XF11型高空侦察机寄托希望,尽管二战已经结束,但是军方仍需要这种性能优良的高空侦察机,只要试制成功后投入生产,休斯飞机公司可以从中获取6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1946年6月,经过三年精心设计与试制的XF11型高空侦察机的样机问世,霍华德·休斯决定亲自驾驶这架飞机进行首次试飞。

    XF11型飞机上安装有两座普拉特·惠特尼R4360S型引擎,拥有3000马力,这在当时制造的同类飞机中是极为罕见的。通过对 XF11型飞机的各个部件和仪器设备的反复检查测试,它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质量上是过得硬的。不过,最关键的考验在于首次试飞。驾驶任何新式飞机试飞都是冒险的。

    1946年7月7日,霍华德·休斯穿着飞行员服装,来到坐落在莫哈比沙漠腹地的爱德华空军机场。天空晴朗,气候酷热,除了霍华德的高级助手欧第克、帕梅、第特利西和随行人员以及右野基地军方订货局的几名官员之外,前来观看的人寥寥无几。

    几天前,霍华德·休斯初次结识的琴·丽达斯小姐,也应邀前来观看这次试飞。她是俄亥俄州人,在该州的大学读书时就当选过校花,以容貌美丽和富有表演才华著称,她19岁时开始进入好莱坞电影界,在影片《征服者》中扮演重要角色并获得成功。霍华德·休斯在洛杉矶的一家夜总会跟她邂逅,对这位年轻女演员产生极大的好感,特意邀请她专程来到爱德华空军机场观看他驾驶 XF11型飞机进行首次试飞。他相信自己高超的驾驶技术一定会给这位漂亮可爱的小姐留下美好的印象。

    霍华德·休斯从容不迫地登上 XF11型飞机的驾驶舱,他不需要任何助手,很有信心地按动开关,拥有强大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R4360S型引擎发动了,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30秒钟后,宛如一支利箭,以每小时240公里的速度飞上万里晴空。看来,一切都很顺利。

    XF11型飞机在1500多公尺高的空中飞行了大约45分钟,眼看规定的试飞时间就快完了,霍华德·休斯决定逐渐降低飞行高度,并且放下降落装置,准备驾驶飞机降落。这时他用无线电跟地面上的欧第克进行联系,可是他没有得到对方的任何反应,原来卡巴城的控制台事先按照右野基地军方订货局的指示采用 频道跟C     XF11型飞机保持联系,起飞之前霍华德·休斯没有仔细检查和试用C频道,于是,他只好改用B频道跟洛杉矶的国际机场进行联络。

    不知怎的,工程师布拉德福特对这次试飞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兆,在 XF11型飞机从爱德华空军机场起飞前,他就要求跟霍华德·休斯同机试飞,以便在空中随时监视和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但遭到霍华德·休斯的婉言谢绝。布拉德福特仍然不放心,在XF11型飞机起飞后不久,他就驾驶A20型飞机一直尾随在它后面观察试飞情况。

    这时候,霍华德·休斯从耳机里听到了布拉德福特的声音:“XF11型飞机没有放下着陆用的起落架,又飞得太高,非常危险!请注意!”

    霍华德·休斯这时发现飞机起落装置的控制器失灵,他极力保持镇定,拼命地用手按紧开关,可是无济于事,实际上,飞机的水压装置出现故障,右引擎推进器逆向回转,使得飞机无法控制,急速地朝地面坠落。

    一刹那间,霍华德·休斯看到眼前的仪表上表示飞行高度的刻度只有304公尺,XF11型飞机掠过比佛利山旁边的一家高级别墅的屋顶。正在千钧一发之际,霍华德·休斯不愧为久经考验的飞行英雄,他头脑冷静,急中生智,把双脚高高抬起,踩在前面的仪表盘上,身子尽力后仰,利用自己的体重和全身力气使失去控制的飞机的机首上翘,机尾下垂,机翼擦过一棵大树的树尖,避开了比佛利山的悬崖峭壁。

    失控的 XF11型飞机像一匹脱缰的狂暴的野马乱闯,它掀去了一间民房的屋顶,穿过另一间房屋的木板墙壁,霍华德·休斯极力使飞机迫降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他立刻解开安全带,在飞机起火前跳出驾驶舱。

    霍华德·休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精湛的驾驶技术,临危不惧,机智冷静,总算没跟这架XF11型飞机同归于尽。然而,这次他受伤非常严重,当即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眼看就要被熊熊燃烧的飞机的火焰所吞没,幸而一位海军中士发现飞机失事,急忙跑来把霍华德·休斯从烈火中抢救出来。后来,霍华德·休斯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按月寄给他一笔相当可观的生活津贴费,直到这位海军中士去世为止。

    霍华德·休斯立刻被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急救。医生们给他施行手术时,发现折断9根肋骨,左肺严重受损,左肩膀骨头破碎,鼻梁被撞断,头骨出现裂缝,全身失血很多,脸色苍白如同死人一般。

    欧第克、帕梅、第特利西等高级助手闻讯赶到医院,看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霍华德·休斯,他们都泪流满面,伤心不已。琴·丽达斯小姐也来了,她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刚一结识这位世界名人,却遇上他发生这种惨祸。

    据医生说,霍华德·休斯的生命仍然危在旦夕,救活的希望顶多只有 50%。欧第克指派公司里的两名保安人员赶到病房担任警卫,禁止任何人前来探望,特别不准任何记者闯进来采访。

    直到手术后的第二天晚上,霍华德·休斯才苏醒过来了,他惦记着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守候在身旁的欧第克,他怀疑导致这次飞机失事是由于右边的螺旋桨产生故障而引起的,要欧第克派人回到公司去秘密调查和核实这一情况。

    第三天,霍华德·休斯可以翻转身体了,欧第克叫人连夜赶制一张能够随意移动的病床,使遍体鳞伤的霍华德·休斯躺在上面少受痛苦。

    美国各地报刊都登载了这位飞行英雄不幸失事身负重伤的消息,人们从四面八方寄来了信函和拍电报表示慰问,杜鲁门总统的电报中写道:“我深信您一定能战胜伤病,我一直密切注意关于您的病情的报道,祝您早日康复。”

    过了一个星期,霍华德·休斯的伤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左肺严重损坏,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仍然整天输氧,医生说还没有脱离危险期。

    霍华德·休斯一心考虑的却是这次飞机失事的原因。他只要自己病情略有好转,就努力振作精神,他口述了一份完整的报告,吩咐欧第克当即笔录下来,呈送给美国陆军航空兵总部,其中详细地说明了飞机失事的主要原因。霍华德·休斯的高度责任感和顽强的毅力,由此可见一斑,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霍华德·休斯的身体基本上痊愈了,医生们都说,这真是一个奇迹。出院时,霍华德·休斯的体重减少了大约16公斤,左手两个手指神经损坏,再也无法伸直,身体非常虚弱,看样子,他仿佛成了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似的。医生再三叮嘱他,出院后仍然要躺在欧第克找人特制的病床上休养半年,才可以出外自由活动。

    可是,霍华德·休斯出院后的第三天,就在房间里呆不住了,他乘车跟欧第克等几位高级助手去好莱坞,观看和了解《不法之徒》影片的上映情况,使他感到高兴的是,《不法之徒》在全国各地放映时都很卖座,特别是在亚特兰大的电影院里《不法之徒》已经超过了《乱世佳人》创下的票房记录。

    《不法之徒》的上映获得巨大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跟霍华德·休斯与鲍威尔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有关。

    两年前,《不法之徒》影片刚一问世,霍华德·休斯发现在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反响,好莱坞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对这部影片不加理睬。于是,霍华德·休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决定大做反面文章,抓住人们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以此吸引广大观众对 《不法之徒》的注 意力,造成欲睹为快的声势。

    霍华德·休斯亲自驾驶飞机,把48位美国著名的记者、专栏作家和电影评论家及其家属,请到旧金山的豪华舒适的高级旅馆里,热情款待,观看 《不法之徒》。同时,霍华德·休斯通过各种方式,使这批文人们 有意或无意地按照他的意图撰写文章评论这部影片。

    几天后,在美国的大小报刊上登载了不少文章,几乎都是对《不法之徒》进行严厉批评,认为这是一部彻底失败的影片,其中不少镜头淫秽不堪,有的记者在文章中写道:“这是我40年来所看到的最糟糕的一部影片。”有的专栏作家撰文评述 《不法之徒》时故弄玄虚,令人捉摸 不透这部影片究竟是好是坏。

    接着,霍华德·休斯派人到上映该片的当地警察局和有关审查机构多方活动,结果由政府部门出面,表示要禁止《不法之徒》上映,同时对制片人霍华德·休斯追究法律责任,甚至扬言要逮捕他。霍华德·休斯也煞有介事地聘请律师,举行新闻发布会,为自己进行辩解。总之,围绕着《不法之徒》,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所谓评说“性感电影”的热潮,使成千上万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观看 《不法之徒》这部很有争议的影 片。

    XF11型飞机试飞时坠落,霍华德·休斯本人也身负重伤,这给他带来巨大损失,心头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出院后第三天就来到好莱坞,了解到《不法之徒》这部影片一直常映不衰,创下了跟当年《地狱天使》不相上下的票房价值,他不由得回顾自己在《不法之徒》首映前后所采取的反宣传的策略,脸上露出了洋洋得意的微笑。

    霍华德·休斯出院后不到一个月,他就驾驶B23型飞机,往返于纽约、堪萨斯加和墨西哥等城市之间,原来,他是想尽快消除坠机事件所带来的恐惧心理,不至于造成某种潜意识。他简直把飞行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比生命还宝贵。

    1946年底,严寒已经悄悄降临,许多人都蜷缩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围着火炉取暖,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乡村的田野森林里,很少看到人们的身影,整个世界仿佛进入了冬眠状态。

    在一个寒风冷凛的星期日,霍华德·休斯和欧第克一起驾驶着 B23型飞机前往华盛顿。飞机刚一降落在首都的国际机场,他俩就急忙乘车直奔空军副司令官伊加中将的住所。

    霍华德·休斯一见到这位将军,就要求由他驾驶 XF11型的二号飞机再次进行试飞,由于是跟军方签订合同制造的军用飞机,因此试飞需要获得空军当局的批准。

    伊加中将眯缝着双眼,从上至下仔细打量着出院不到半年的霍华德·休斯,他真是不可理解,难道在美国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位试飞的驾驶员吗?在美国空军里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飞行员大有人在,他们驾驶飞机的高超技术与丰富经验,恐怕也不比眼前这位九死一生的手指伤残的霍华德·休斯相差多少吧。

    伊加将军反复解释,极力劝说霍华德·休斯放弃由他亲自驾机进行第二次试飞的计划,可是,这位胆大包天的飞行英雄毫不退让,并且火气越来越大。伊加不愿跟他发生顶撞,他当即打电话请家住附近的美国空军司令官斯柏茨上将前来劝阻霍华德·休斯的这种冒险行动。

    斯柏茨上将认真聆听了霍华德·休斯的详细介绍,不时地提出一些值得引起高度注意的问题,他深知霍华德·休斯的个性以及此刻的心情。

    这位举世闻名的亿万富豪和飞行英雄永远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士。

    斯柏茨沉吟半晌,终于同意霍华德·休斯驾驶 XF11型 号飞机进行2第二次试飞。临别时,美国空军的两位司令官再三嘱咐他,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好一切周密准备。这以后,两位将军又召来了右野基地的负责人,指示当地空军一定要认真协助,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霍华德·休斯的第二次试飞。

    1947年4月5日,初春时节,风和日暖,霍华德·休斯驾驶XF11型的2号飞机,成功地进行了90分钟的试飞,一切正常,飞机性能优良,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和军方要求。XF11型飞机被政府批准正式投入生产,成为美国空军的最新式的高空侦察机,后来成为60年代美国在高空摄影侦察领域称王称霸的U2型间谍飞机的原型。

    4. 普柳司脱和特利普发动联合攻势

    随着1948年美国大选的临近,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斗争愈来愈激烈。大战结束后不久,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执行罗斯福新政的政府要员们纷纷辞职或被解职。杜鲁门继任总统的民主党政府面临战后的大量难题,危机四起,威信下降,共和党人趁着这种非常时期对执政的民主党展开猛烈攻击。在1946年国会和各州的竞选**和党人大获全胜,在参议院赢得了多数席位,在众议院也取得很大优势,这是全国性的胜利。

    1947年是两党斗争的关键时期。共和党人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到处寻找借口,大造舆论打击杜鲁门总统的民主党政府,甚至把矛头指向他的前任总统罗斯福。

    这时霍华德·休斯也成了共和党人攻击的活靶子,一是由于他自始至终坚决拥护罗斯福的新政,全力支持民主党政府;二是他掌握的环球航空公司是泛美航空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后者一直是共和党的三大财政支柱之一。

    环球航空公司的背叛者、原总裁福莱与共和党人参议员普柳司脱认为时机已到,1947年1月31日,在当时担任参议院国防计划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的普柳司脱的指使下,该会事务局抛出了一篇调查报告,发表在美国的主要报纸上,揭发所谓霍华德·休斯“重金贿赂军方人士,假借研制KH1型水上飞机,骗取政府巨额资金”等,报告中有着大量不实之词,同时还攻击了罗斯福总统的儿子艾略特·罗斯福上校。

    国防计划特别调查委员会是二战期间成立的参议院的一个监督机构,主要职责是监督罗斯福总统的民主党政府对于英国、苏联的军用物资援助和美**需生产的计划调度等方面的执行情况,有权揭露和控告其中出现的任何违法行为。杜鲁门曾经担任过该委员会的主席,在这个职位上干得相当出色,深孚众望,后来当上了副总统,接着又继任总统。

    看来,普柳司脱很想利用这个职位作为跳板,在1948年的大选中一跃而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他这次精心策划制造的所谓“ KH1水上飞机贿赂事件”,只不过是他选择的打击民主党政府的一个突破口,他还大造舆论,严厉指责罗斯福总统疏忽大意而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阴谋得逞。

    当时重伤初愈,出院后不到半年的霍华德·休斯,既要准备驾驶XF11型 号飞机进行第二次试飞,又要考虑如何使环球航空公司渡过2战后连年亏损的难关。该公司的股票继续下跌,已由每股76美元猛跌到每股2美元,欠公正保险公司的贷款4000万美元。休斯工具公司也开始出现不景气的迹象,这是前所未有过的。

    显然,这时参议院的国防计划特别调查委员会在报纸上发表所谓调查报告,准备兴师动众对霍华德·休斯进行指控,在精神上对他是巨大的打击。

    一心想挤垮和吞并环球航空公司的特利普,在参议员普柳司脱炮制的所谓“KH1型水上飞机事件”调查报告出笼前一个月,就开始了他对环球航空公司的试探行动。

    1946年底,刚过完战后第二个圣诞节,泛美航空公司总裁特利普,就来到纽约的一家高级饭店,专程拜访霍华德·休斯的高级助手第特利西。

    特利普诡计多端,处事圆滑,跟人洽谈生意时,他往往喜欢转弯抹角,试探到对方的真正意图后,他才攻其不备,占据主动位置。不过,这次他却开门见山,对第特利西谈出了他的如意算盘。自从辞退了福莱后,霍华德·休斯就把环球航空公司交给第特利西主管。

    当然,老谋深算的特利普把话说得冠冕堂皇,他说,希望把整个美国民航界建设成为一个民主的共同体,决定跟环球航空公司之间消除激烈的竞争,携手合作,一起克服战后不景气的现象。实际上,他的言下之意是趁机把环球航空公司合并到所谓泛美的“共同体”里去,形成战后美国最大的民航垄断集团。

    对于特利普和普柳司脱发动的联合攻势,霍华德·休斯审时度势,决定采取以静观动和后发制人的策略。当1947年4月5日他驾驶XF11型2号飞机进行第二次试飞获得圆满成功后,他便了却了一件重大的心事。接着,他找来第特利西、欧第克、帕梅等人,仔细商量对付泛美航空公司和参议院国防计划特别调查委员会的一系列办法,决定分头行事,迎接这场关系到环球航空公司生死存亡的严峻的挑战。

    这以后,霍华德·休斯突然失踪,他一个人悄悄地隐居在墨西哥的一个偏僻小镇上,连他的最亲近的高级助手欧第克等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霍华德·休斯离开了繁华的都市和喧闹的人群,暂时摆脱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激烈竞争的商界,他感到无比轻松愉快。他经常独自去附近的森林里打猎,到小河旁垂钓,登山浏览美妙的大自然风光,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对于他受伤后的身体恢复大有益处。

    这时他已经42岁了,但仍然没有妻室儿女,过着独身者的生活。他拥有万贯家财,但整天奔波劳累,为自己拥有的企业和爱好的事业不知疲倦地奋斗着。

    他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