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左宗棠评传 > 第二节"诎以求伸"与"张我国威"

第二节"诎以求伸"与"张我国威"

有见地的主张。他说:

    "俄自窃踞伊犁以来,无日不以损中益西为务,蓄机已深。此次崇厚出使,乃始和盘托出。若仍以含糊模棱之见应之,我退而彼益进,我俯而彼益仰,其祸患殆将靡所止极?不仅西北之忧也!⑥

    主战固以自强为急,即主和亦不可示弱以取侮。

    譬之围棋,败局中非无胜著,惟心有恐惧,则举棋不定,不胜其耦矣。慨自海上用兵以来,其始坏于不知洋务之人,不知彼己真实情形,侥幸求胜;继坏于自负深悉洋务之人,不顾大局,长久下落,苟且图存,以致愈办愈坏,无所底止。"

    这不仅表明了左宗棠在对待和与战问题上的基本态度,而且展示出他勇于抵御外侮、竭力扭转清政府"苟且图存"外交局面的雄心壮志。特别是在中法有关越南交涉之际,左宗棠进一步认识到法国的侵略野心,坚决主张抗法卫国,把"张我国威"视为奋斗目标,希望籍此一吐40余年之恶气,其"求伸"的爱国思想昭然若揭。

    左宗棠"张我国威"的思想,一方面表现在他的主战姿态,另一方面则体现于他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处处以维护国家尊严的潜意识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同治五年(1866年),法国驻华公使阿礼国向总理衙门"控告"左宗棠,理由是左在对待法国驻福州领事贾禄时"较上海、广东有失礼之处"。贾禄认为,福建官府给他的行文"不应用札称该领事","领事见将军督抚,皆开门鸣炮,福建何独不然?"左宗棠则以"外国领事与中国道员平行"为由,认为"闽、浙向来遵约用札,来见向不鸣炮开门",拒绝了贾禄的非份要求。左宗棠"守定条约"的主张即由此出。他向总理衙门建议不要在条约之外更议通融,"如阿使再向尊处饶舌,请向其询问如何违约,如何失礼,以便逐条登复"。①左宗棠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口角取胜,而是要维护中国的尊严,反对在外国人面前唯唯诺诺的妥协媚态。他在光绪三年(1877年)指出:"窃维邦交之道,诚信为先。彼此实意交孚,而后情顺理周,推之皆准。其一切权变作用、牢笼驾驭之说,非所尚也。诚信立矣,而又加之以明,济之以恕,则刚柔协节,彼此均在情理之中,不必以口舌取胜,而事得其平,终可要诸久远。"②可以说左宗棠此论已完全摈弃了那种"夷性犬羊"、"加意牢笼"的"驭夷"之说,表明了他的开放姿态。他在担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时,决心一改清政府外交长期积弱的局面,提出"洋务必当振作"的施政纲领,以"壮中朝之气"。即使是一向对总理衙门飞扬跋扈的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被左宗棠召去商议鸦片加税问题时,也不得不为左宗棠的声威而"夺气"。左宗棠因此而得到了"外国怕尔之声威"③的美名。他的外交思想和举措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增添了新的光彩。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八,页五○。

    ①《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6册,第188-189页。②《复陈交收伊犁事宜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五,页三三。

    ③《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九,页五二。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四五。

    ②[清]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四,页一○。

    ③[清]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郭嵩焘奏稿》,第343页,岳麓书社1983年版。

    ④[清]薛福成:《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薛福成选集》,第167页。

    ⑤[清]王韬:《韬园尺牍》,第149页。

    ①[清]薛福成:《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薛福成选集》,第167页。

    ②[清]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四,页一一。

    ③《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四,页一二。

    ④《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七,页二。

    ⑤《答刘荫渠》,《左文囊公全集》书牍,卷一七,页四○。

    ⑥《复陈李鸿章所奏各节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五,页四一。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四,页六六。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八,页四九至五○。

    ②《遵旨派员确查中外交涉案件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6册,第709页-710页。

    ③[清]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3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