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左宗棠评传 > 第四节 自号"湘上农人"

第四节 自号"湘上农人"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举积年修脯"所得,买田70亩于湘阴东乡柳家冲,并决定"明年移居湘上,此为有家之始"。④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宗棠携带妻小由湘潭周宅移居湘阴东乡之柳家冲,署其门曰柳庄。他"每自安化归来,督工耕作,以平日所讲求者试行之。日巡行陇亩,自号'湘上农人'"⑤,打算从此做一个"太平有道之民"。⑥

    左宗棠视"农事为人生第一要务",注重农学,于道光二十五年(1835年)撰写了《朴存阁农书》,"以诏农圃"。⑦他"自耕之田,略以古农法之便于今者行之,甚良。……茶园所入,今岁差可了清国课,逐渐增加,于人事不无裨益。倘更桑竹之利成,其可以存廉耻广惠爱者大矣"。①对此,左孝同记述称:"府君于柳庄艺茶、种树,期尽地利。湘阴产茶,实府君为之倡"。②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湖南在连年苦旱之后遇到大水灾,饥馑遍野。左宗棠四出奔波办理赈务,劝富有人家捐赈。他认为"捐赈是古今通义",他于"授徒之暇,亦曾办过,统计长沙、善化、湘阴、湘潭、宁乡各属所捐银钱谷米,不下五十余万"。③他还"劝族里储谷以备荒",并对络绎经过柳庄的饥民,罄其所藏,与周夫人"散米俵食,并丸药乞病者"。④

    第二年,左宗棠来到长沙,于朱文公祠开馆授徒,所带的学生如周开锡等人"颇能刻苦立志,为有用之学"。⑤这一年,在长沙湘江舟中,左宗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了林则徐。这次会面对左的一生都有着意义非凡的影响。林则徐早年于江苏为官时曾被两江总督陶澍所赏拔,他在遣戍伊犁释回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担任云贵总督。其间,他视部下胡林翼为左右手。陶与林的同事关系及与左的亲家关系,胡与林的上下级关系和与陶的翁婿关系及与左的同窗好友关系,都构成林与左会面的因缘。特别是左对林则徐伟人品质的一向倾慕和林从胡处得悉左对经世致用之学的追求,更促成了此次湘江之会。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林则徐因病卸云贵总督职回福建原籍途中经过长沙,遣人至柳庄约请左宗棠相晤。左宗棠赶至长沙,在湘江见到了他所崇拜的林则徐。早在这次会面的前一年,胡林翼已向林则徐推荐了被视为"楚材第一"、"究心地舆兵法"的左宗棠。由于左宗棠已为"陶婿预订读书之约,未能忽然",无法离湘赴滇去做幕宾,惟有"西望滇池,孤怀怅结"而已。他在复胡林翼的信中表述了对林则徐的倾慕之情:

    少穆宫保爱士之盛心,执事推荐之雅谊,非复寻常所有,天下士粗识道理者,类知敬慕宫保。仆久蛰狭乡,颇厌声闻,宫保固无从知仆。然自十数年来,闻诸师友所称述,暨观宫保与陶文毅往复书疏与文毅私所纪载数事,仆则实有以知公之深。海上用兵以后,行河、出关、入关诸役,仆之心如日在公左右也。忽而悲,忽而愤,忽而喜,尝自笑耳。迩来公行踪所至,而东南,而西北,而西南,计程且数万里,海波、沙碛、旌节、弓刀,客之能从公游者,知复几人。乌知心神依倚惘惘欲随者,尚有山林枯槁未著客籍之一士哉?此刻,左宗棠与林则徐同乘一舟,心中激动不已,他视林则徐为"天人",于"江中宴谈达曙,无所不及"。①林则徐对左宗棠则"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②"谈论竟夕,称为不凡之材"。③左宗棠对他们的这次会面作了如下描绘:

    "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侍公饮,抗谭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橘洲之畔,岳麓之滨,好一派"潇湘夜话"的美景!二人纵横古今,神驰南北,尤其是对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的探讨,为日后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的创举和收复新疆的业绩铸下了思想基础。

    一年后,林则徐便奉命为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