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 第九章 帝国的首席猎人

第九章 帝国的首席猎人

    排斥同类惜异类,保护动物法令诏;

    首席猎人忙外交,狩猎大会射双雕。

    戈林可以说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是他对动物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爱恋之情。他酷爱狩猎,可决不像有的人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狂捕滥杀。

    戈林在称雄第三帝国期间所做的唯一的一件好事,就是在1934 年敦促立法机关制定了比较文明的《帝国狩猎法》,这一法令是在1934 年7 月3 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的。在同一次内阁会议上,希特勒还作了一个有关清洗罗姆集团的报告,夸奖戈林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夜晚成功地除掉了43 个帝国的“叛徒”

    的壮举。然后,内阁会议便通过了戈林提议制定的《普鲁士狩猎法》,其主要内容是严格禁止捕杀未成年的幼兽和怀孕的母兽,列出不许捕杀的各种动物和飞禽,并对狩猎的各种形式作了详尽的规定,这一法律一直保存到现在,令人回味的是,悲喜剧竟同台上演,杀害同类的血腥和保护异类的仁慈竟形成如此鲜明的对照,从中可以看出戈林的内心并非没有任何矛盾,也更反衬出此人的虚伪和残忍。

    戈林还在卡琳庄园建立了一个野生动物的避难地,在这里他以人工辅助的方法饲养了大批的糜。鹿、野马、野牛等动物。他在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普鲁士总理后,曾对许多人讲过,在德国狩猎本身就反映了德日社会好像一盘散沙的现状,各州虽都有五花八门的关于狩猎的规定,但出于税收和其他目的,人们仍在自行其是,肆意捕杀,使得德国原有的一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他在刚刚担任普鲁士总理后,便对他手下的主任护林员谢尔平说,他已不能容忍上述情况再存在下去了,再也不能眼看着这些“可怜无助”的动物就那样被人们随意捕杀。戈林授权谢尔平,由他出面组织一个全国性的狩猎协会,戈林对他说:“不要担心钱,我会给这一协会足够的钱,花多少钱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因为我再也不能看到这种野蛮的猎捕现象继续下去了。”不久,一个全国性的狩猎协会宣告成立,这个协会的宗旨是对狩猎进行限制,重修湖泊,对森林加强管理,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协会出面向每一个猎人收费,以维持协会的日常开销。不久,戈林便让谢尔平去负责制定“普鲁士狩猎法”,戈林对谢尔平说:“先建立一个新的普鲁士狩猎法,然后再向全国推广。”

    在“普鲁士狩猎法”制订的过程中,戈林对每一个条款都要过问,有些部分甚至亲自动手撰写,如有关禁止猎捕鹰的条文。戈林规定,在德国境内,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猎捕鹰,否则以违法论处。另外,他还让人在其中加入禁止使用人工照明、毒药、钢夹等方式捕猎的条文。

    “普鲁十狩猎法”于1934 年1 月18 日正式实行。可以说,戈林很少注意过某一部法律实行的情况,却唯独对这部法律的推行和实施备加关注,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法律开始实行后,他指示有关人员,要选拔最可靠的人担任护林员,最好是纳粹党员,井说:“不管是什么人违反了‘狩猎法’,这个护林员都要敢于直占,要有独立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有人胆敢不服从这一法律,那么让他来找我!”说归说,其实在后来的很多场合中,戈林都未表现出他有多么赞赏有独立见解的护林人,当年曾在瑞士驻德国大使馆担任外交官的布尔克·哈待教授回忆说,他有一次去拜访戈林,亲眼看见他对一个给他来电话的护林员人发雷霆。这个护林员对戈林说,在他负责的地区有几头公野猪闹瘟疫,请求戈林允许当地的农民自行处理。但戈林不同意,大概这个护林员争辩了几句,戈林便对着电话大吼:“你再说一句,我就用猎枪把你的鼻子打到天上去。”然后气呼呼地放下了电话,自我解嘲地对布示克·哈特说:“开始革命的时候都是这样,让人们去自行处理吧?”

    戈林还在彼美拉尼亚的达尔斯半岛和东普鲁士的罗明顿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最使戈林感到得意的还是他在柏林附近的绍夫荒原新开辟的野牛禁猎区,这里有两头纯种公牛和七头杂交母牛,不久又引进了糜。尽管前几代国王也都想把野牛这种动物引进德国,但由于它很难成活,所以多少年来也没有成功。戈林未被以往的失败所阻上,他多次请教动物学专家,咨询有关人工授精的方法。一开始,实验的效果并不大理想,戈林却毫不气馁,坚持要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功夫不负苦心人,野牛这种德国从未有过的动物终于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安家落户了。接着,戈林又先后引进了瑞典糜和加拿大麋,可惜都没能成活。最后,他又前后三次从东普鲁士引进幼麋,到1937年,幼麋长大,并开始生育后代,繁衍下去。引进野牛和幼麋的成功,使戈林极其兴奋。他又让人从韦尔贝林湖畔的狩猎实验室引进了一批动物,其中有猫头鹰、松鸡、灰鹅、河狸和水獭等等。经过几年的经营,绍夫荒原成了柏林附近著名的野生动物观赏区,每年大约有十几万人到这里游览参观。

    戈林对动物的热爱与对人类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对动物所表现出的那种仁慈,使人很难相信他同时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1937 年,在戈林的努力下,普鲁士议会通过了禁止动物**解剖的法律。在这一法律通过之前,戈林在电台发表了一个讲话,在讲话中,戈林言辞激烈地谴责对动物进行**解剖的人,并说,在禁止这种行为的法律没有通过之前,如果胆敢有人无视他的警告,继续那佯做,就将被视为犯罪,将被投入集中营。与此同时,戈林的高空实验室却在用活人(罪犯)进行致命的低温低压的实验,戈林对此从未动过任何恻隐之心。

    戈林酷爱狩猎。他每次去狩猎区,常常在清晨4 时就起床,然后就是持续7 、8 个小时的捕猎活动。每当这时,平日臃肿笨拙的戈林,就变得十分灵活机敏,他一刻不停地跑来跑去,追逐猎物,从不愿意守株待兔般地等在一个地方,使得陪他狩猎的护林员都累得疲惫不堪,不管有多累,只要有人告诉他说附近又有猎物出现,戈林就会连水都不喝一口,立刻策马前往。二战结束后,戈林在1936 至1937 年的狩猎日记被人在柏林发现。在这本日记中,戈林绘声绘色地记述了每一次狩猎的经过,甚至将每一次追杀猎物的细节都记录下来,尤其是追逐中的自我心理感受和猎物在被射杀时的情景,戈林都描写得甚为详细。这本日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戈林的变态心理,许多文字都使人或莫名其妙,或难以置信,以致后来的读者假如不知作者是谁,会以为出自一个精神病患者之手。

    戈林对他部下中的狩猎好手,从来都是非常宠爱的,这种人一旦被戈林发现,就将很快得到提升。在戈林的日常生活中,狩猎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不过戈林决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在他的狩猎活动中,往往掺杂着不为人知的政治目的,穿插着一些政治色彩极强的活动。戈林在猎枪声中得到的东西绝不仅仅是猎物,可能还有其他纳粹官员希望在谈判桌上得到却又难以得到的东西,可谓一箭双雕。戈林最喜爱的猎场是由他一手创建起来的位于东普鲁士的新施腾贝格的动物保护区,这里有着大批的野鹿,戈林经常邀请驻德外交官和政治家们在此狩猎,很多人将得到戈林的邀请引以为荣。戈林把狩猎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使用,而许多国家的官员们也知道戈林的这项爱好,于是常常利用狩猎的机会与戈林商谈一些事情,有时确能收到在办公室里收不到的效果。戈林经常将杀死的野兽送给他的那些所谓的“名誉猎友”,当然,享有此项殊荣一般都是其他国家的达官贵人,如巴尔干的一些小国的国王等。

    1937 年春,戈林带着埃米,卡琳的姐姐莉莉·马丁、戈林的姐姐保拉、冯·罗森伯爵以及佣人和保嫖等一大批人来到罗明顿保护区狩猎,戈林特意将英国驻德大使亨德森请来。在到达罗明顿的当天傍晚,戈林便与亨德森埋伏在一处高地,等待猎物出现。不久,一只公鹿出现了。戈林与亨德森同时发现了猎物,但戈林没有开枪,因为他知道英国绅士们将荣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他要等着亨德森开枪射中猎物,以满足这个英国人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享有这种无关紧要的荣誉。亨德森哪里知道戈林的用心,他见到猎物来到面前,立刻站了起来,边跑边射击,居然一枪中的。戈林此时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看着兴奋的亨德森扭动着肥大的腰身向猎物跑去,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看得出,他这次狩猎的真正的猎物已经离他的枪口不远了。

    第二天,兴致仍然极好的亨德森与戈林共进午餐。戈林很自然地将谈话引入了正题。他向这位英国外交官透露了德国人的打算,即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为奥地利、苏台德地区、但泽、默梅尔和波兰走廊。过了一天,戈林与亨德森又一次就德国的下一步行动进行了讨论,戈林希望亨德森能够向英国首相张伯伦解释,德国的下一步行动对英国决无任何敌意和威胁,并再一次向亨德森描绘了未来英德联盟的前景。他向亨德森保证,一旦英德联盟建立,德国将保证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利益,而前提是英国心须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在这一天的日记里,戈林写道:“浓雾,但露出了一丝阳光。”

    美丽的奥地利是戈林的元首希特勒所无法忘怀的故乡。希特勒曾在首都维也纳渡过了他一生中最力浪漫也最为悲惨的时光。同他的元首一样,戈林对奥地利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戈林对奥地利的感情比对德国的感情还要深。戈林永远也忘不了他童年时代在毛特恩多夫城堡住过的那段日子,更忘不了1923 年啤酒馆暴动后,他在流亡因斯布鲁克时当地纳粹分子对他的掩护和照顾。现在,奥地利的施蒂里亚和卡林西亚猎场,更是令戈林无比向往。另外,由于戈林工厂的发展,奥地利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使他垂涎欲滴。由于种种原因,戈林成了希特勒提出的德奥合并的设想的最积极的拥护者。

    在纳粹党取得国家政权后,希特勒在公开场合一直信誓旦旦地声称德国决不会要求与奥地利合并。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财以奥地利的保护者自居,曾多次明确地表示意大利将反对德国对奥地利的兼并,因为他不愿意看到意大利的北部边界驻扎着德**队。在纳粹党没有控制德国之前,墨索里尼就曾就此对希特勒发出过警告,希待勒也多次向这位意大利独裁者保证那种事情不会发生。但是,在暗地里,希特勒连一天都没有忘记过奥地利。当纳粹党在国内猖撅活动之时,希特勒也派出了大批的纳粹党徒到奥地利进行纳粹的宣传,并不断发展当地的纳粹力量。

    1934 年7 月25 日,希待勒指示在维也纳的纳粹党徒暗杀了一直与他们作对的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与此同时,纳粹党徒占领了维也纳电台,宣布陶尔斐斯“辞职。”由于许士尼格率领的奥地利政府军很快平息了纳粹分子的暴乱,重新控制了奥地利政局,纳粹的阴谋才没有得逞。意大利为了防止纳粹德国趁火打劫,将4 个师派驻在勃伦纳山口。希特勒见势不妙,急忙声明奥地利出现的一切都是奥地利的内政,并对陶尔斐斯的被害表示“遗憾”,又将已经担任德国驻奥地利大使的巴本派去重新与奥地利修好关系。4 年后,德国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出现了变化。纳粹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德国的一切,德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力量日益强大起来。而且,意大利也与德国结成联盟。希特勒认为吞并奥地利的时机就要成熟,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他想最好还是能迫使奥地利政府自己找上门来,“要求”德奥合并。因此,自1937 年起,希特勒逐渐加紧向奥地利施加压力。

    在实现希特勒的计划中,戈林自然一马当先。戈林首先通过他的两个姐姐与奥地利的纳粹头目们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空军部的大楼门前和卡琳庄园,经常呵以看见奥地利的珠宝商人米勒曼的身影,他是戈林与奥地利纳粹分子之间的联系人,在笼络奥地利纳粹分子的同时,戈林也知道,最终解决奥地利问题仅仅依靠奥地利的纳粹分于是不行的,还得在奥地利上层人物身上下功夫。经过一番考察,戈林发现奥地利的副外长吉米·施密特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此人年纪不大,出身显赫,办事颇有魄力,因而在未来的奥地利政坛卜,是一个颇有前途和影响力的人物。看准目标之后,戈林便想千方百计把这个人拉过来,一次,戈林在奥地利的一家电影公司工作的弟弟阿尔贝特受公司之托,求戈林为德国多从奥地利电影公司进一些电影片。戈林同意了,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让这个公司设法将施密特引见给他。

    1936 年11 月,施密特与戈林第一次会面。开始,施密特对这位德国纳粹的二号人物保持着警惕,而戈林则显得很善解人意,只是很友好地就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与他聊了起来。当他知道施密特对狩猎也很在行,就好像遇到了知音一样,马上将话题转入了狩猎。这样,两人的距离又缩短了一些。

    第一次会面给施密特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尽管在会面时,施密特很强硬地对戈林说:“只要我在奥地利有一天发言权,奥地利的独立就一天下会改变。”

    戈林对此未置一词,只宽容地笑了一笑。回到奥地利后,施密特对他的同事说:“这个德国人对奥地利至少是随和的,我想与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