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罗斯福 > 第十六章 荣获三连任

第十六章 荣获三连任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根据美国人民怕打仗的心理,极力在政治上低毁罗斯福。他指责说,投票选举罗斯福,等于投票派美国青年到欧洲战场上送死。如果罗斯福重新当选总统, 美国部队将在4月份以前被派到海外。在大选之后,威尔基承认,他的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只不过是“竞选言词”而已。但是这些言论,却提高了他在民意测验中的地位,煽动了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和极右势力对罗斯福的围攻。

    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罗斯福认为该是“提醒全国人民注意有意或无意歪曲事实的行为”的时候了。10月份,他开始了一次竞选巡回旅行,走遍所有的工业州,往西远至克利夫兰。罗斯福在讲演中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1940年对美国男女劳动人民假装慈悲的共和党人,在1932年却愿意让他们挨饿;第二,同共和党的说法相反,在重新武装美国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第三,共和党人反对加强美国防务的一切努力。罗斯福始终是在政治活动中奚落对方的老手,他指责共和党头目口是心非,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当欧洲人民遭受法西斯躁踊时,他们却见死不救。

    在竞选活动后期,罗斯福已经看出舆情的变化。随之,他讲话的调子也就逐步升高了。在1940年10月12日以西半球防务问题为主旨的一次演说中,他说:“我们的方针是明确的。我们的决心已经下定。我们将继续增强防务和军备。我们将继续援助那些抵抗侵略的人们,继续援助离我们海岸很远的抑制侵略者的人们。”“美国人民,美洲各国人民,反对绥靖主义。他们认识到绥靖主义是怎么回事——一是侵略国的主要武器。 ”这是罗斯福对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公约的答复。在演说中罗斯福还对保卫西半球的概念作出新的解释:不仅包括北美、中美和南美的领土及其邻近的岛屿,而且还包括“和平利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权利”。

    两星期后,也就是投票前一星期,罗斯福对共和党孤立派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评。由于美国公众舆论倾向于加强军事准备以应付法西斯国家对西半球的威胁,国会中的共和党孤立派领袖为了哗众取宠,转而指责罗斯福忽视国防建设。罗斯福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国会记录,白纸黑字,既改不掉,也禁不了。”接着他点了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麦克纳里和范登堡、奈伊、约翰逊等人的名,揭露他们反对加强军备,反对废除禁运条款的一贯言行。罗斯福在投票前夕采取的进攻姿态,说明地摸准了舆论的脉搏。投票那天,罗斯福照例来到海德公园同家庭成员和亲朋挚友们一起等待大选的结果。罗斯福的母亲和几位老太太在靠近房子前门的一间小客厅里,一边织毛衣一边聊天,几乎没有注意电台广播的投票结果;总统穿着衬衫,在餐厅里准备好了计票单和新闻自动收报机。埃莉诺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照看着所有的客人,似乎根本设有注意电台的广播。最初的结果表明.威尔基的票数出乎人们的预料,但到10点钟,结果清楚了,罗斯福在30个州获胜,获得选举人票449张;威尔基在10个州获胜, 获得选举人票82张。在选民投票中,罗斯福领先500万张。在庆祝胜利时,总统对朋友们说:“我们似乎防止了一场暴动。”要是他落选,那就可能被视为绥靖政策的胜利。

    1940年的大选结果, 不仅打破了美国100多年来的政治传统,而且成了第二次大战期间的一次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搏斗。罗斯福第三次受任,比他在大危机年代临危受命,担当起挽救资本主义体系免于崩溃的任务来,有着更重大的意义。

    罗斯福理所当然地把他第三次当选作为美国人民对他的政策的认可。如今,总统可以比较放手地执行他的外交政策了。 1941年1月中旬的民意测验表明,70%的人支持援助英国,哪怕冒战争危险也好。实际上,从1941年1月29日开始,到3月29日,英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进行秘密会商,制订美国日后参战的蓝图——《abc-l》,计划集中力量于大西洋打击德国,在太平洋方面采取守势。这一战略原则的出发点是:打垮了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则无法坚持下去;打垮日本和意大利,德国仍能打下去。

    如果说, 一年前, 罗斯福正在为废除中立法中武器禁运条款而苦战,那么,1940年12月29日发表炉边谈话时,他已能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口号了。

    在这次谈话中,罗斯福首先将目前这场危机同八年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作了回忆对比。他说:“今天晚上,面对着一场世界性危机,我脑中回想到八年前的一场国内危机中的一个晚上。那时,美国工业的轮于正在夏然欲止,我国整个银行体系已经停止活动。我清楚地记得,我坐在白宫的书房里,准备对合众国人民讲话时,我眼前出现了听我讲话的那所有美国人的形象。我看到工厂矿山里的工人,柜台后边的女售货员,小店主,正在进行春耕的农场主,寡妇和为自己一生积蓄发愁的老头。我试图向广大的美国人民群众说明银行危机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意味着什么。”

    “今天晚上,在美国面临这一新的危机时,我还是要对广大的美国人民群众说明这次危机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意味着什么。”罗斯福指出,“自从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礁石一直到现在,我们美国文明还从来没有遭逢过这样的危险。因为,1940年9月27日,三个强国—一两个欧洲的和一个亚洲的—一在柏林签订协定,联合起来发出威胁说,如果美利坚合众国干预或阻挠它们三国的扩张计划—一旨在统治世界的计划——它们就要联合起来对合众国采取最后的行动。”

    总统说:“由于这一无可否认的威胁的性质,我们可以有理由明确断言:合众国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鼓励谈论和平,除非有一天侵略国一方清楚地表明打算放弃支配成征服世界的一切想法。”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的行为。对于燃烧弹是不能讲道理的。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同纳粹有和平。”罗斯福进一步强调说。

    总统对国内的孤立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美国爱姑息的人不顾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比利时、荷兰、丹麦和法国的命运所提供的警告。他们对你们说,轴心国家反正是要订胜的;世界原可以避免这一场流血牺牲;合众国还不如施加自己的影响去促进强制的和平,来争取我们所能够得到的最好钩结果。他们把这叫‘谈判和平’,完全是胡说!如果一伙亡命徒把你们的居民点包围起来,以杀光相威胁,迫使你们交纳钱物以赎一死,这算得上谈判和平吗?!”

    “考虑到今天和明天,我向美国人民直截了当地声明,”罗斯福说,“如果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或者默认他们失败、驯服地屈从干轴心国的胜利,等待在以后另一饮战争中自己挨打,两相对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合众国卷入战争的机会要少得多。”因此,总统呼吁工厂的老板、经理和工人们,政府的职员们,都要急速地、毫不吝惜地把每一份力量投入生产这些军火上。“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

    作为合众国的总统,罗斯福号召全国人民作出这种努力。他说:“我以我们热爱和引以为荣的、为之服务而感到光荣自豪的国家的名义发出这个号召。我带着我们共同事业必将大胜的绝对信心向我们的人民发出这个号召。”

    随着战争和军火生产的加紧进行,“新政”面临的许多难题都开始解决。工厂不再担心开工不足,就业也不再是一个爆炸性的问题。整个美国的工业实际上已向“兵工厂”过渡。罗斯福及其政府的注意力已由国内问题转到国际事务上去了。后来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新政大夫”用特别的药方来医治内部的严重无秩序的失调状态。当它复原以后,病人遭到一次很糟糕的意外事件—一珍珠港事件,遭受很严重的打击,“新政大夫”对此就无能为力了。他不擅长于冶腿、臂的毛病,他就请他的同伴来治,这是一名外科矫形大夫—一“打胜战争大夫”。新政从此宣布“光荣退役”。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支援战争,打败法西斯已成为当务之急了。正是:孤立主义受猛攻,总统大棒不留情。为了有效地贯彻他的政策,白宫的班子重新进行了调整。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