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罗斯福 > 第九章 总统新风

第九章 总统新风

 斯蒂芬森先生(记者):我一天问40个这类问题。

    总统:另一类是由于不同的原因我不想谈,或者还不适宜谈,或者我毫无了解。还会有许多问题是我了解不够无法回答的。至于新闻发布,总统秘书助理史蒂夫和我都觉得由这里得到的纯粹新闻最好都不直接引用原话。换句话说,我不希望引用我的原话,除非是由史蒂夫用书面提供我的原话。这一点完全明确吧!

    我还想谈两件事;第一是“背景情况”。指的是你们各位自己作主、自己负责加以使用,而不提来自白宫的材料。因为我不愿意不得已再去恢复“谎言俱乐部”(笑声)。第二件事是“不供发表”的情况,指的是只供出席招待会的人参考的机密情况。现在我要声明一点,希望大家都能同意。我请各位既不要把“不供发表”内机密情况转告各位的总编辑,也不要转告没有出席的同事;因为,总有这样的危险,各位自己不违背规则,有人却可能忘记提到“这是不供发表的和机密的”,于是别人就可能写进文章。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既不能发表,也不能转告给恰好没有来参加招待会的人。换句话说,只供出席的人参考。至于新闻,我想今天一点也没有(笑声)。

    史蒂夫提醒我,我刚刚在要求加入新闻俱乐部作为准会员的申请书上签了字。此事我很乐意告诉各位。

    随后,罗斯福就紧急立法计划、金本位、充分而有偿付能力的货币以及银行存款的担保等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这样,罗斯福同新闻界的关系与胡佛同新闻界的关系就形成鲜明的对照。当萧条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胡佛对日益增长的批评的反应是不愿向新闻界人士提供消息的,这使得被指定来对他进行采访的记者们的工作更加困难。罗斯福却由于他容易接近,有问必答,以及对记者的问题和心理的了解而很快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钦佩。就像他和白宫工作人员的关系那样,他很快就和经常采访白宫消息的记者们以教名相称,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甚至还喜欢和他们打打嘴仗。海伍德·布龙说,罗斯福是“当上美国总统的最好的报人”

    经过罗斯福巧妙地劝导和宣传,采访白宫新闻的记者团中的大多数人都同情新政和罗斯福的目标;但是促成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因却是互利。总统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这对记者们说来就是保证有一个无与伦比的权威消息来源。如果关系良好,他们就处于值得羡慕的地位,能够在政府的政策在别的地方讨论之前,在提供背景情况的基础上了解这些政策。而对罗斯福说来,经常与新闻界保持接触,这使他能控制新闻,左右新闻报道,还能使他挫败社论撰写人对他的反对。记者招待会经常是发表新的见解的场所,也是动员舆论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巧妙地利用背景材料和不供发表的讨论,让聚集在一起的记者知道他的意图。这样,记者不仅心中有数,而且以同情的态度报道政府即将采取的政策。

    在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慷慨激昂,忽儿表示好奇或惊恐,忽儿哄堂大笑,他总是能主宰会场。在遇到不好对付的问题时,他经常能巧妙地回避这些问题,办法就是在会议开始时宣布一些极有新闻价值的消息,使记者在整个会议期间转到注意这些消息上来。专栏作家马克·沙利文说,罗斯福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因此采访白宫的记者,甚至包括反对党的记者,往往都成了他的俘虏。

    罗斯福总是牢牢地控制着记者团。确实,在对待他的瘫痪问题上,新闻界与白宫之间有那么一种默契。很少有人提到他的瘫痪,没有几个美国人意识到总统赖以活动的主要工具是他的轮椅。当总统被人抬着上下台阶时,从来没有人为此拍照而出他的洋相。罗斯福通常是诙谐幽默的,但他喜欢用锐利的语言对付批评他的人。有时,他也说些刻薄的话,特别是在记者想要从他嘴里得到消息时。他会说:“这是一个未经确定的问题。”或者说“请不要盘问”。对那些举止超出他可以接受的范围的人,他会说“戴上你的笨蛋纸帽,到墙角去”。

    罗斯福的时间是安排得很满的。自从他进入白宫以来,他就很少到温泉去度假,或者乘坐海军巡洋舰作一次长途航海旅行。但他总不时地回到海德公园。那是他的家,他向往的地方。他一直对这个地方抱着一种乡恋的感情。特别是在圣诞节,总统经常在炉火边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夹杂着夸张的动作,读狄更斯的《圣诞颂歌》。他喜欢让来访的朋友们乘坐他的用手操纵的福特车去看看他的庄园。他会轻声说:“多美啊,你看这里有多美!”

    罗斯福每天睡得较晚,通常在午夜前后上床。但在熄灯前,他常常要花个把小时同埃莉诺聊聊天,交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并在某个重大问题上听取她的意见。自罗斯福力主白宫以来,埃莉带就兢兢业业,对丈夫的事业鼎力协助。埃莉诺是很勉强地担任第一夫人的角色的。如今,她已经是一个深孚众望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作家了。她害怕成为礼仪和传统的俘虏。她对一位朋友说;“我从来不想当总统夫人。”尽管如此,她把疑虑置于一边,在白宫里表现得精力充沛、热情而又仁慈,同她丈夫的非凡的活力一样吸引着公众。以前所有的总统夫人都是谨小慎微,避免抛头露面,但埃莉诺觉得没有必要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总统会见新闻界之前,她就举行了她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她说:“我觉得我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协助他,干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1933年春天,退伍军人示威队伍来到华盛顿。罗斯福并没有派军队用催泪弹对付他们,而是命令退伍军人局为示威者准备宿营地并提供食物。为了缓和这一危险形势,埃莉诺受丈夫之托,冒雨踏着齐踝深的泥浆来到营地。退伍军人们对第一夫人的来访非常惊讶。他们欢迎她的到来,她则倾听他们的问题和诉怨。他们谈起战争,唱起古老的歌曲。埃莉诺协助把一些人安排到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为其他人准备了回家的车票。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退伍军人们说:“胡佛派来的是军队;罗斯福派来的是他的夫人。”

    埃莉诺对新政的社会福利方面特别感兴趣,她不愿关在白宫里,经常到处走走,看看取得什么进展。 在第一年里,她行程约4万英里。她向总统汇报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埃莉诺的下访很快成为美国人谈论的话题之一。《纽约人》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一个又惊又喜的矿工对另一个矿工说:“我的天啊,罗斯福夫人来了!”人们的笑声未绝,埃莉诺真的去访问了一个煤矿。不久罗斯福的母亲萨拉老夫人给他儿子送来了带刺的话:“我希望今天上午埃莉诺是和你在一起……我看见她却从矿井里钻了出来。”有一次,埃莉诺一早就离开白宫到巴尔的摩访问一所监狱,走时没有向总统道别。总统向埃莉诺的秘书马尔维娜·汤普森打听他妻子到哪儿去了,秘书告诉他:“总统先生,她在监狱里。”罗斯福回答说:“我真奇怪,她为了什么事进了监狱呢?”

    尽管罗斯福夫妇性格不同,爱好各异,但是他们互相尊重,真诚相爱。在1933年3月17日罗斯福夫妇结婚28周年那天,总统给埃莉诺寄去了一张200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最亲爱的宝贝:

    一周来苦思冥想,夜不能寐;

    不知你需要内衣还是

    外套、鞋帽、床单,还是毛巾、胭脂,还是托盘、糖果。

    鲜花、台灯,还是

    泻药、威士忌、啤酒,还是蚀刻画或鱼子酱,

    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可知道你需要某些生活必需品——

    去吧,带上我的爱。愿我们年年庆祝,

    永远庆祝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罗斯福为有这样一位贤内助感到“十分自豪”,尽管有时他拿她的乐善好施的声誉取笑她。他不止一次地说过,“要知道,埃莉诺真能干,她很会待人接物。”他对她的报告非常相信,还根据她的观察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在第一夫人中,她对政策和舆论的影响最大。但她注意向丈夫学习,在他的指导下成为全国最能干的政治家之一。然而,罗斯福夫妇也有冲突的时候。在支持黑人民权和给妇女以平等权利方面,埃莉诺走在她丈夫前面,也走在全国的前面。当总统在民权方面的政绩不佳时,她劝他和吉姆·法利任命黑人和妇女担任政府中的高级职务,劝他们支持反对私刑、禁止种族歧视的其它法律。1939年,当“美国革命女儿会”不让黑人女低音歌唱家玛丽亚·安德逊在宪法大厅举行音乐会时,她辞职以示抗议。在此以前,当纽约市的侨民俱乐部因为亨利·摩根索夫人是犹太人而不肯吸收她入会时,她也曾以辞职而表示反对,伊克斯曾当过全国争取黑人进步协会芝加哥分会主席,在埃莉诺的劝导和鼓励下,他安排黑人女歌唱家安德逊小姐在林肯纪念堂前的台阶上演唱,到场的听众多达75万人。大煞了种族主义者的威风!

    在对待种族问题上,罗斯福不如他妻子大胆和开明。为了保住选票,他迁就了南方的种族隔离行为。总统认为,新政给全体美国人民带来的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越来越多的受教育的机会、也会改善黑人的处境。比如,为救济工程项目工作的白人和黑人拿同样数目的工资,这在南方还是没有听说过的事。但是,他担心失去南方强有力的一些委员会的南方主席对他的立法计划的支持。因而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即便如此,他并不反对埃莉诺在种族问题上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他说:“我总可以这么讲,‘嗨,那是我妻子,我对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在重大问题上,总统夫妇总是缓急相助,配合默契。在某些棘手的问题上总统不便出面时,罗斯福就打出“夫人外交”这张王牌,这也是总统新风的一个侧面吧!正是:推行新政阻力多,夫人协助度险坡。欲知罗斯福的“新政”前景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