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蒙哥马利 > 第六章 驻防海外

第六章 驻防海外

敌军”的准确位置都还不知”道时,便要发动先制攻击。为了确保胜利,参谋长德·甘冈不得不使他的进攻节奏慢下来,于是说:“旅长,等一等,我们手上还没有足够的情报资料可以说明‘敌军’的准确位置……”然后,德·’甘冈马上找到一位在开罗的皇家空军朋友,请他到“敌军”上空去飞一次,拍些照片回来。照片很快就送来了,上面精确地标示了“敌军”装甲车在沙漠中的集结地点。于是,蒙哥马利指挥部队兼程赶去,在黎明前将“敌军”包围起来,彻底打败。

    这次“胜利”部分是由于德·甘冈的智慧,但主要还是由于蒙哥马利对部队的精良训练,是那种训练使部队能够完全在夜间运动和搜索“敌军”目标。

    蒙哥马利的工作效率极高,亲自控制着营里的一切,因此显得**和霸道。尼尔·霍尔迪奇中尉在45年以后回忆说,从战术的观点看,这个营是顶尖的。甚至那些下士们也开始像在战场上一样,满脑子战术思想。可是那些连长却并不特别精明。带着那样的庸碌军官,蒙哥马利只好把全营的一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决定一切,任何人与他争辩都无济于事。不经过他批准,任何人都不能从一个排调到另一个排去。副营长、副官等,全都是些唯唯诺诺的人,他亲自决定所有人的升迁,结果弄得谁也不知自己的处境如何。第1营是个正规、刻板的战前陆军营,蒙哥马利的方法,官兵们不一定都能适应,因此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得人缘。

    在营以外的情形也是一样。旅长弗雷德里克·派尔是炮兵军官,不懂步兵业务,蒙哥马利就告诉他应该做些什么,但由于方法不当,弄得两人的关系很不融洽。

    尽管如此,在蒙哥马利后来调离埃及时,派尔还是在给陆军部的报告中写道:“蒙哥马利的能力肯定超出了他的军衔,他应当在陆军里获得更高的军衔。只有当他偶尔会犯的专横毛病变得太严重时,他才达不到这个目的……他具有丰富而独创的思想,并且能用无与伦比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他真正为士兵所喜爱的,是他关心他们,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也许第一步应该派他去军事训练总监部服务,他的知识和工作方法必定使陆军在效率方面获益最大。”伯内特一斯图尔特将军表示同意派尔的建议,他写道:“伯纳德·蒙哥马利当营长的时间已经是够长的了,是应该让他担任高级职务的时候了。我希望能派他去训练总监部干一两年。”

    可能是由于这一类的建议,才使得蒙哥马利在埃及服务期间,至少有两次担任参谋职务的机会。但是,他已把自己的前途全部盘算好了,不会让任何事物来妨碍他的计划。当他在埃及指挥他的营参加演习时,有人建议调他去任参谋职务,但他拒绝了。他的一名连长P·J·格辛少校对他说:“长官,这一着儿聪明吗?这是你第二次拒绝参谋职务了,也许以后不会再有这类机会了。”他回答说:“什么?我要回去,要到陆军部去拍桌子。你听着,今年年底,我将带着这个营去印度。然后,我将晋升准将,再去指挥一个师,最后成为帝国参谋总长。”

    蒙哥马利的自信心迅速增长,这或许与其快乐的家庭生活不无关系。贝蒂现在与他在一起,对他的雄心壮志处处鼓励,而不是使他分心。大家发现,贝蒂·蒙哥马利是一位贤淑的“上校夫人”,她仁慈、宽厚、诚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不炫耀,从不耍手腕,并且乐意帮助其他眷属。贝蒂虽然有艺术家的气质,但在穿着和仪态上丝毫没有特异之处,她的衣饰是朴实而得体的。她为人风趣,富有幽默感,和她交谈不会使人感到沉闷。她也常常开蒙哥马利的玩笑,逗得他大笑不止。

    蒙哥马利记得,有时一个小小的事情也能逗得贝蒂欢乐无比。例如,在埃及时,为了使军人们快乐和满意。蒙哥马利鼓励各种嗜好,其中一项就是放养鸽子,就连他自己也养了一些。一天,一位军需官指控一名下士偷了他的一只鸽子。下士否认,说那只鸽子是他的。于是,蒙哥马利出场裁决。他对军需官和下士说,如果把这只鸽子放掉的话,它总会直飞它自己的鸽房。对此双方表示同意。于是,他命令把那只鸽子送往营文书室饲养24小时。第二天上午10时他将亲手把鸽子放掉。这件事早已惊动全营官兵,大约有800人站在各个有利的位置观看放鸽结果。当鸽子被放掉之后,它在兵营上空盘旋了几分钟,然后直飞蒙哥马利的鸽房,并呆在那里不走了!这一结果为双方所接受。军需官撤回了他的指控。

    蒙哥马利平时稍饮一点酒,抽一点烟,偶尔赌赌钱,经常玩桥牌,并且督促办事人员确保亚历山大的部队使用清洁的“军中乐园”。伯奇中尉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那些妓女是由我们自己的军医检查的。士兵们不必说出他们的名字,只说出他们的部队番号,并填写一张小纸条,说明他们已经使用过规定的预防药。结果,我们患性病的比率极低。我是说,亚历山大是个最有名的地方。那里什么都有,赛马、网球、打鸭子——只要你说得出来的,那里一应俱全。你没有办法阻止官兵们去找女人,但你可以保证他们找的女人都是健康的。蒙哥马利鼓励这种活动,并使这种活动继续保持着。事实上,他把这种活动当作一种笑料——他常常和士官们开玩笑,谈论他所谓的‘平面娱乐’。”

    虽然蒙哥马利认为,对一个士兵的真正考验不在于他能否很好地站岗放哨或不逛窑子,而在于他在战场上怎样行动,但他决不会让部下无限度地纵欲。当时营里有一位叫恩XX的单身军官,不仅嗜好杯中之物,而且常常拈花惹草,贪恋女色。后来,他终于显露出疲乏不堪的样子,被蒙哥马利发现。蒙哥马利不忍心办他,但却逼他说出实情,并要他答应以后过一种问心无愧的生活。

    “不准再贪杯!明白吗?戒色!如果你真耐不住,先告诉我。”蒙哥马利警告他说。

    有一天晚上,蒙哥马利正在家中举行宴会,电话铃忽然响了。他拿起电话问:

    “哪一位?”

    “长官,我是恩X.X。”

    “什么事?”

    “长官,我非找个女人不可。”

    “唔,好吧,——只一次,记着!”

    许多年后,麦克唐纳少将回忆说,蒙哥马利给自己定的标准很高,如果别人不能同他配合,他是冷酷无情的。但是,他也能体谅人,甚至是很重感情的,从不会忘记每一位朋友或每一位好部属。当年他营里的年轻中尉伯奇感染了小儿麻痹症,他从开罗请来最好的医生给他诊治,并和贝蒂经常到医院去看他,直到他返家调养为止。瘫痪了的伯奇中尉的病情虽有好转,但根本还谈不上履行军职,可蒙哥马利仍要他回到营里,又坚持把他破格提升为皇家沃里克郡团一个地区自卫部队营的副官,致使另外两个候选人落选。

    蒙哥马利废除营里的周末教堂阅兵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举行营音乐会。在一次营音乐会上,有两位列兵惟妙惟肖地模仿蒙哥马利和团士官长。蒙哥马利在一片吵闹中大声吼道:“有这种本事,怎可以让他当列兵,升他下士!”蒙哥马利的幽默在部属心中赢得了好感。

    1933年底,皇家沃里克郡团第互营离开亚历山大,移防印度南部的浦那。当他们于1934年及月到达那里时,得到的却是异常冷淡的接待。

    原来,浦那是以注重传统的制式操练、仪式和各种社交活动而闻名的“懒人地带”。皇家沃里克郡团第1营重视战术训练,不注重礼仪训练,其营长又以在亚历山大支持合法的“军中乐园”而闻名。这样一支部队的到来,自然不会受到印度陆军南方指挥部的欢迎。

    南方指挥部指挥官乔治·哲弗雷斯将军曾参与第一部步兵训练教范的编写工作,对制式基本操练十分“着迷”。蒙哥马利编写了第三部步兵训练教范,对战术训练热衷得“发狂”。结果,这两个训练教范作者在训练问题上的对立,变成了一场旗鼓相当的争斗。

    1934年1月的某天早上,蒙哥马利带着部队在浦那跑马场上训练,哲弗雷斯将军来到训练场,在蒙哥马利还未喊出“敬礼”或其他任何口令之前,哲弗雷斯就说:“你早,蒙哥马利,你应该站在你的营前面XX步,你站的位置错了。”接着,他坚持要看这个营做他最喜欢的连会操。蒙哥马利本应下达一连串的口令,可他一点也不懂。结果,部队弄得七零八落,乱成一团。蒙哥马利灵机一动,马上大喊:“皇家沃里克郡部队,成四路纵队,跟我来!”话毕,策马而去。全营官兵终于找出一个头绪,紧紧跟在他的后面,乱作一团的局面才告结束。

    哲弗雷斯尽管在操场上羞辱了沃里克郡团第1营营长,但在其他事情上,他却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南方指挥部坚持说,1857年的印度起义,是在星期日上午英国人全都在教堂时发生的,因此要求第1营在星期日必须集体携枪进入教堂。蒙哥马利不愿那样做,因为那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每支枪取出来时要签字,交回去时又要签字。但指挥部坚持必须那样做。结果,蒙哥马利便在每个星期日派出一队武装士兵站在教堂外面,“以防爆发第二次叛变”。

    蒙哥马利的态度等于是不服从命令,令哲弗雷斯将军非常生气。因此,当蒙哥马利请假和妻子去远东旅行时,立刻如愿以偿。他们预定从孟买启航,途经科伦坡、新加坡、香港、上海,最后到达日本停留两周。蒙哥马利和贝蒂早就盼望进行这次完全脱离军营生活的旅行,于是5岁的戴维由一名保姆带回英国。

    1934年3月底,当邮轮抵达香港时,蒙哥马利收到一份驻印陆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推荐他到奎达参谋学院担任首席教官。得到这个消息,蒙哥马利并不怎么高兴。因为他曾对他的连长格辛拍胸脯说,他下一步将要指挥一个旅,然后指挥一个师。他已经有在参谋学院任教的经验,没有必要再任教官。他现在46岁,等到首席教官任期结束时,他将是49岁。会不会因为走了这一步而耽误他当旅长的3个重要年头?陆军部于1934年3月19日发给驻印英军总司令的的电报说:“同意对蒙哥马利的推荐。但你应该告诉他,如果他不接受,明年则可能派他回国任参谋。”最后这句话很可能促使蒙哥马利下了决心。

    在奎达当三年教官可能是他军旅前程中的一条岔路,可再在浦那多熬一年,然后回到英国去担任参谋工作,岂不是更浪费时间?在与贝蒂商量后,蒙哥马利即回电表示接受首席教官的职务。接受这个职务,便表示在1934年6月上任时,即晋升为上校。不过,蒙哥马利似乎总有一种担忧:自己可能会成为一条“误了期的船”,等最后战争爆发时,自己可能已年纪太大,不适合担任指挥职务了。

    实际上,蒙哥马利离开沃里克郡团第1营的时机是恰到好处。他刚离开后,便有一个谣言传出来。在埃及时,皇家沃里克郡部队曾夸口该部队头等射手之多,非一般部队可比。但在印度,打靶是由其他营验靶。结果,沃里克郡部队全都是三等射手!实际情况是,在亚历山大时,蒙哥马利要求各连好好训练射击,各连长由于害怕成绩不好而挨训,便暗地里用尖铅笔将成绩记录卡上的数字加以篡改。不过,印度的蹩脚步枪也可能是打得不好的真正原因。

    不管真实原因如何,皇家沃里克郡团第1营的名声只好留给继任营长去挽回了。1934年6月29日,伯纳德·蒙哥马利前往奎达参谋学院就任首席教官。正是:朝思暮想当旅长,谁知再把教官当。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