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 > 第十三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十三章 慕尼黑的悲剧

    “绥靖大公”迷心窍,降尊纤贵行鬼道;丘氏劝阻无济事,牺牲捷克罪难饶。

    事实证明,慕尼黑协定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时代的和平”,而是时代的灾难。如今,它已作为人类最卑鄙的阴谋而载人史册甲其实,丘吉尔早就清楚,慕尼黑协定使欧洲力量对比的变化多么不利于英国。他十分公正地把幕尼黑协定看成是英国和法国的失败。为此,丘吉尔对张伯伦政府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尖锐的公开批评。他说:“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失败,其后果将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历史上经历过欧洲均势遭到破坏时的一个可怕阶段……如果我国被纳粹德国控制,落入它的势力范围,受它的指使,或者我们的生存变得非仰赖它的善心和恩典不可,那我就无法忍受了。”他在结束讲话时提出严厉的警告:“不要以为这件事会就此结束。这不过是惩罚的一个开端。”的确,慕尼黑事件后希特勒用十分挑衅的口气同英国对话。他扬言,他不喜欢丘吉尔或某些英国政治家参与政权。希特勒声称:“如果英国人逐渐丢弃他们从凡尔赛和约时代承袭下来的那种神气,那就算是一件好事情了。

    我们不能再忍受女管家的管教了。”事后证明,希特勒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是蓄谋已久的。他在兵不血刃地占领奥地利后,就在着手实施他的绿色方案了。希特勒侵捷,仍然是玩弄“特洛伊木马”的诡计。在开始时,他并不直接出面,而是唆使他在这个国家的代理人、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头目康拉德·汉莱困出面闹事。

    1938 年3   月28 日,希特勒把汉莱因叫到柏林,密令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制造事端,让他提出捷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因此,所谓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少数民族的困境,对希特勒来说,就像1   年以后但泽之于波兰一样,不过是一个借口,以便让他用来在自己所垂涎的土地上制造纠纷,进行颠覆,用来迷惑其友邦,掩饰他的真实意图。至于这种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从希特勒在1938 年5   月28 日向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们下达的命令中表示得清清楚楚了:

    “看到这个不可容忍的挑衅……我决定把苏台德日耳曼问题加以彻底的、一劳永逸的解决。5   月28 日,我命令:在10 月2   日以前做好对这个国家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立即加速扩大我们在西线的防御工事。”消灭捷克斯洛伐克,攫取它的领土与人民,使之归属第三帝国,这就是希特勒的目的。但他的军事顾问们并不全都和他?   样信心十足。德国的将军们不相信法国和英国会对“元首”的挑战表示屈服,因为他们考虑到协约国的实力除空军外仍然比德国强大得多。要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突破或包抄波希米亚防线,就必须出动整整35 个师。德国参谋部的将领告诉希特勒,要考虑到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是有效率的,而且拥有最新式的武器和装备。“西墙”或称“齐格菲防线”虽然已经构筑好了野战工事,但距全部完成还很远。

    而在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时,德国只能抽出5   个正规师和8 个后备师来保护西线,以防御可能动员100   个师的法**队的进攻。将领们听到要冒这个危险,不禁大吃一惊。而如果能再等几年,德**队是可以重占优势的。由于协约国的和平主义和软弱性,使德国在实行征兵、进占莱因地区和强夺奥地利这几件事中,证明了希特勒的政治判断非常正确,然而德国最高统帅部却不能相信希特勒的虚张声势的恫吓,会获得第四次成功。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深信只有他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在6   月18 日宣布了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动进攻的最后命令。在这中间,他曾经一再向那些感到焦虑的将领们保证:“只有在我坚信法国一定正像我们重占莱因非军事区以及侵占奥地利时那样不会进军,因而英国也不致于进行干预,我才决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尽管有了奥地利的先例,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仍然没有憬悟到这一点。

    由于他们政治上短视,惧怕战争和战后可能爆发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仇视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所以准备把捷克斯洛代克奉送给希特勒,作为推动德国法西斯向东反苏的礼物。

    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本来订有同盟条约,当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法国有义务给予援助。可是,一纸条约从来不能保证帝国主义者说话算数。达拉第政府虽然口头上多次声明恪守对捷的条约义务,背后却同张伯伦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1938 年4   月底,达拉第前往英国与张伯伦磋商。张伯伦对达拉第说,英国是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的,劝法国也这样做。张伯伦和达拉第说什么希特勒的全部要求只不过是要为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同胞“申张正义”而已。张伯伦说:“希特勒要求的是民族自决,而不是征服。”英法会谈后,法国通过外交途径密告希特勒,法国尽力摆脱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英法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会卷人军事冲突。

    事实上,当春天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的时候,英国和法国政府就开始对捷政府施加压力,要它给予苏台德日耳曼人以范围极广的让步。5   月3   日,德国新任驻伦敦大使赫伯特·冯·狄克森向柏林报告说,哈利法克斯勋爵曾告诉他,英国政府不久将在布拉格采取一项步骤,其目的在于劝说捷总统贝奈斯对苏台德日耳曼人表示最大限度的和解。四天以后,德国公使向柏林报告说,驻布拉格的英、法公使就在5   月7   日采取了这一外交步骤,敦促捷政府“尽最大限度”来满足苏台德人的要求。希特勒和外长里宾特洛甫看到英法政府如此热心帮助,甚为高兴。

    为了加速这一出卖工作的进行,8   月3   日,张伯伦又派伦西曼勋爵,带着一项奇怪的使命到捷克斯洛伐克去充当苏台德危机的“调解人”。所谓调解只不过是个骗局。从伦西曼到达捷克斯洛伐克的当天晚上以及此后几天的活动看,捷克斯洛伐克人完全知道伦西曼是张伯伦派来为把苏台德区转交希特勒而铺平道路的。这是一个卑鄙的外交花招。

    现在,1938 年的夏天已经几乎过去了。伦西曼风尘仆仆地往返于苏台德区和布拉格之间。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的友好姿态越来越多,对捷克斯洛代克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苏台德人要什么,就要捷政府给什么。伦西曼扮演的为泛日耳曼主义服务的角色,纳粹头目是很欣赏的。他们非常了解伦西曼使命的真正意义。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活动家费林格指出,伦西曼的使命是,“遮盖英国公民的眼睛,使之看不到苏台德区被割让的情况,苏台德区的命运预先在伦敦就决定了。”当伦西曼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拼命施加压力时,希特勒便以战争相威胁。在8   月里,德国动员数十万军队参加军事演习,德国飞机经常到捷克斯洛伐克领空骚扰。8 月23   日,希特勒还到基尔湾检阅德国的海军演习,并邀请外国驻德武官参观,以炫耀武力。9   月10 日,戈林在纽伦堡纳粹党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好战演说。他说:“欧罗巴的一块小小的地方在折磨着全人类……

    这个可怜的侏儒般的民族(指捷克人),在压迫着一个文明的民族,站在他们背后的是莫斯科和犹太鬼。”当时的形势正是:希特勒,如癫如狂;侵捷克,剑拔弯张。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英国首相张伯伦却被希特勒的威胁吓破了胆。9   月13 日当天晚上11 点,他急电纳粹头子希特勒,愿前赴柏林屈尊求见。电报说,“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来见你,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

    我提议乘飞机前来,并且准备在明天启程。请赐告你最早能在什么时候接见我,并请赐告会面地点。盼尽早赐复为感。”就这样,这位掌握着大英帝国命运的人,这位已经是69 岁高龄而且又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人,不顾丘吉尔等人的劝阻,居然肯降尊纡贵,不惮作七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德国最偏远的伯希特斯加登,去向希特勒央求,这真使纳粹头子喜出望外,“啊,我的天哪!”希特勒在看到张伯伦的电报时这样叫了起来。

    张伯伦的飞机是9   月15 日中午在慕尼黑机场着陆的,然后他乘火车前往伯希特斯加登。正在这时,德国所有的电台都转播汉莱因要求苏台德区归并德国的声明。这是张伯伦下飞机后听到的头条新闻。这显然是有计划地让他在会晤希特勒之前就知道这件事。纳粹头子十分肯定:张伯伦此次前来,等于进一步保证,英国和法国将如他一贯认为的那样,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干涉。张伯伦一到,希特勒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没有到伯希特斯加登火车站去迎接,而是在伯格霍夫高高的台阶上等候他的贵宾,故意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大国元首的架子。

    希特勒对张伯伦如此了解并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长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张伯伦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1937 年5   月上台执政。他出身于伯明翰的大资本家,是大军人制造商的董事,死硬的反苏**分子,而巨是一个“软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战争。他一上台就全面推行绥靖政策,姑息侵略。这正适合法西斯国家的愿望和需要。德国驻英大使写道:“张伯伦政府是战后英国历届内阁中第一个把谋求对德妥协作为自己政纲中最重大事项的政府。”张伯伦上台不久,同年11 月中,就派遣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去德国拜见希特勒,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谈。希特勒答应在六年内不会认真提出归还殖民地的问题,哈利法克斯则表示:不反对德国在中欧扩张,但德国必须避免公开使用武力。他还代表张伯伦恭维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克的屏障”,暗示德国可向东欧方向进军。

    这次德英政府首脑会谈,希特勒除了吹嘘他的“丰功伟绩”外。就是对张伯伦进行敲诈恫吓。他说:“我现在下定决心,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捷克斯洛代克境内的300   万日耳曼人必须重返德国。”他警告张伯伦,不要对他的决心产生任何怀疑,他决心不容忍一个小小的二等国家,把有1000 年历史的强大的德国看作仿佛是次一等的国家。希特勒说,他今年49 岁,如果德国为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卷人一场世界大战的话,他希望他能以壮盛之年领导德国度过危难,他为此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

    世界上其他各国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决不会后退一步。

    接着,希特勒提出了他的建议:“英国是否愿意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还是按民族自决的原则作出割让?”这一建议并没有使张伯伦感到震惊。他回答说,在他同阁员和法国人商量以前还不能把话说死。不过,就他个人来说,他同意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他希望回到英国向政府报告他的个人态度,并且取得政府的批准。

    9   月17 日,星期六,张伯伦返回伦敦,立即召集内阁会议。那时伦西曼勋爵已经回来,而他的报告当然也引起了英国政界人士的注意。这些日子这位特使的健康状况一直很不好,执行这项使命又使他精神极度紧张,人也消瘦了。他建议采取“一项直截了当的行动的政策”,即“把以日耳曼人占多数的地区移交给德国”。首相和伦西曼都深信,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劝住希特勒不下令侵犯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在他和希特勒会谈时强烈地感到希特勒“充满斗志”。他的内阁也认为法国是毫无斗志的,因此根本谈下到抗拒希特勒向捷克斯洛代克提出的要求。

    在英国内阁会议上,张伯伦还特意介绍了他对希特勒的印象:“我想,尽管我从他的脸上看出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但我所得到的印象却是:这个人在作了保证之后还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现在,当务之急是必须同法国政府取得一致后退的步骤。9   月18 日,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外交部长博内应邀来到伦敦。张伯伦已经决定在原则上接受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所提出的要求。剩下来的事情只是拟出建议,由英法两国驻布拉格代表向捷政府提出。法国内阁送来了一份确实想得比较周到的草案。他们不赞成公民投票,因为他们看到,这样一来,斯洛伐克和露西尼亚地区也可能会提出同样的要求。他们赞成直截了当地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不过他们又说,英国政府应该和法国,加上苏联(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与之磋商过),共同保证这个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

    英国和法国政府将他们的决定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通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并要贝奈斯总统尽快答复,以便“首相必须最迟在星期三同希特勒先生再举行会谈”。20 年来,贝奈斯总统始终是法国的忠实盟友,而且几乎是法国的附庸,在国际联盟和其他场合都支持法国的政策和利益。如果世上还有所谓神圣庄严的义务的话,那么现在的法、捷关系就是了。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一旦战争爆发,捷克斯洛代克遭到入侵,法国一定会前来帮助,而英国也会立即同法国采取一致行动。而如今,捷克斯洛伐克却被他的英国和法国盟友出卖了。9   月20 日深夜,到21 日凌晨2   时,英法两国驻布拉格公使往访贝奈斯总统,告诉他已经没有希望根据1925 年德捷条约进行仲裁,并极力敦促他“在法国和英国不能承担责任的形势还没有出现以前”,要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不仅引起了英国朝野的重视,而且引起了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关注。9   月21 日,丘吉尔在向新闻界发表的声明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异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受到威胁的,不单是捷克斯洛伐克,还有一切国家的自由和民主。”他要求英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9   月21 日的国际联盟大会上,苏联外长李维诺夫奉命提出正式警告:

    “现在,捷克斯洛伐克内政正在受到其邻国的干涉,而且受到公开的咆哮的攻击恐吓,说什么要以武力相加。欧洲最古老、最文明、最勤劳的民族之一,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压迫之后才获得独立;在今天,或者在明天,也许就要决定拿起武器为保卫独立而进行战斗了……“对于奥地利被消灭这一重大事件,国际联盟竟然毫不在乎地放过去了。苏联政府深知这个事件对于欧洲尤其是对于捷克斯洛代克的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在德国侵占奥地利之后,就立即正式向欧洲各大国提出建议,应对这个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立即进行集体磋商,以便采取集体的预防措施。遗憾的是,我们的建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