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风光

    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诗人、评论家。著有诗集《画梦录》,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等。

    濒长江上游的县邑都是依山为城:在山麓象一只巨大的脚伸入长流的江水之间,在那斜度减低的脚背上便置放着一圈石头垒成的城垣,从江中仰望像臂椅。假若我们还没有因饱餍了过去文士们对于山水的歌颂,变成纯粹的风景欣赏家,那么望着这些匍匐在自然巨人的脚背上的小城,我们会起一种愁苦的感觉,感到我们是渺小的生物,还没有能用科学,文明,和人力来征服自然。这些山城多半还保留着古代的简陋。三年前,也是在还乡的路程中,我于落日西斜时走进了那个夔府孤城,唐代苦吟诗人杜甫曾寄寓过两年的地方,那些狭隘的青石街道,那些短墙低檐的人户,和那种荒凉,古旧,使我怀疑走入了中世纪。我无可奈何的买了几把黄扬木梳。那种新月形的木梳是那山城里惟一的名产,也使人怀想到长得垂地的,如云的,古代女子的黑发。

    但溯巫峡而上,一直到了我的家乡×县,我们却会叹一口气,感到了一种视线和心境都被拓开了的空旷。两岸的山谦逊的退让出较多的平地。我们对于这种自然的优容,想到很可以用人力来营建来发展成一个大城市。也就是由于这,三十四年前外国人才要求开辟为商埠,而在地图上便有了一个红色的锚形符号,在那些破旧的屋舍间便有了一座宣传欧洲人的王道的教堂。

    这个县城在江的北岸。夹着一道山溪,我们可以借用两个堂皇的名词来说明,东边是政治区域,西边是商业区域。旧日的城垣仅只包围着东边那部分。江的南岸是一片更平旷的大坝,曾有人预计随着这县城的商业的发达,那里会开辟成一个更繁荣的商场,不过这预言至今尚未应验,隔着浩荡的大江,隔着势欲吞食帆船的白色波涛,我们遥遥望见的仍仅是一片零落的屋舍附寄在那林木葱茏的苍色的山麓下,像一些蚂蚁爬在多毛的熊掌上。那是翠屏山。一个漂亮的名字,列为县志里的十景之一。关于十景,当我在中学里作本县风景记那个课题时倒能逐一举出,现在,恕我淡漠的说,早已忘记了。但从忘记中也有还能忆起的,翠屏山其一。此外在县城西边有一个太白岩,相传李太白曾在那里结庐隐居过,但在那岩半腰上实际只有一些庙宇,僧尼,并无任何证物可以说明它与那位饮酒发狂而且做诗的古人有过关系。当我在中学时,春秋旅行常常随着同学们爬上那羊肠似的几百级的石梯,最后在那香烛氤氲,几乎使人窒息的庙宇中吃着学校发的三四个鸡蛋糕。那时我虽不鄙薄名胜或风景,名胜或风景却也一点不使我感到快乐。岩脚下还有一个流杯池,那倒有碑为证,从那被印,被风日侵蚀而显得有一点漫漶的石碑上,我们可以读到一篇黄庭坚手写的题记,说他在什么时候经过这里,当时的郡守陪他游宴是如何尽欢。碑前面是一块大石板,刻着流杯的曲池。后来我在北平南海流水音看见了一个更大的曲池,才想到我家乡的那个胜迹大概是好事者所为,与古碑相映成趣而已。

    现在让我又忘掉它们吧。让它们的名字埋在木板县志里再也无人去发掘吧。然而,十景之外,有一个成为人们所不屑称道的地方却是总难忘怀的,它的名字是红砂碛。

    顺江水东流而下,在离开了市廛不久但已听不见市声的时候,我们便发见一个长七里半宽三里的碛岸。铺满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石子。白色的鹅卵。玛瑙红的珠子。翡翠绿的耳坠。以及其他无法比拟刻画的琳琅。这在哪一个孩子的眼中不是一片惊心动魄的宝山呢,哪一个孩子路过这里不曾用他小小的手指拾得了一些真纯的无瑕的欢欣呢。而且他们要带回家去珍藏着,作为梦的遗留,在他们灰色的暗淡的童年里永远发出美丽的光辉,好像是大地给与孩子们惟一的恩物,虽说它们不过是冰冷的沉默的小石子。

    因为我的家在江的上游,孩子时候很少有机会经过这个碛岸。就是那仅有的一二次,也由于大人们赶路程的匆促,不愿等待,总是带着怅惘之心离开了那片宝藏,其悲哀酸辛正如一个不幸的君王被强迫的抛弃了他的王国。我常以他日的欢忭安慰自己,我想当我成年时一定要独自跑到那里去尽情的赏玩整整一天,或者两天。

    然而我这次回到家乡并未去偿还那幼年的心愿。我不是怕我这带异乡尘土的成人的足会踏碎了那脆薄的梦,我不相信那璀璨庄严的奇境会因时间之流的磨洗而变成了一片荒凉。这回是由于我自己的匆促。匆促,唉!这个不足作为理由的理由使我们错过了,丧失了,或者驱走了多少当前的快乐呢?我们为什么这样急忙的赶着这短短的路程,从灰色的寂寞伸向永远静默的黑暗的路程?

    在县城里我只能有一天半的勾留,我在乡下的家更盼切的等待着我。这是久旱的六月天气。一个荒年的预感压在居民们的心上。萧条的市面向我诉说着商业的凋零。

    我不能忍耐这一幅愁眉苦脸。对这县城我虽没有预先存着过高的期望,也曾准备刮目相看,因为已别了三年。而且据说它已从军阀手中解脱了出来。然而,容我只谈论一件细微的事情吧。关于我们这民族,我常有一些思索许久仍无法解释的疑惑,比如植物中有一种草卉名叫罂粟,当我们在田野间看见那美丽的微笑着的红紫色大花朵将发出怎样的赞叹啊,数十年来我们的国人竟有许多嗜食它的果汁而成了难于禁绝的癖好,而且那种吸食的方法,态度……我除了佩服我们的国人深深了解所谓“酒要一口一口的喝’的“生活的艺术”而外再也无法描绘了。我不说这种癖好在我的家乡是如何风行,总之我当孩子时候常常在一些长辈戚族的家中见到。他们是不问世事的隐逸,在抚摩灯盘上的小摆设时像古董收藏者,在精神充满时又成了清谈家。我的祖父是一个痛恶深绝的反对党。我却在那时候便疑惑为什么他们与那直接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的仇敌相处得那样亲善。如今在统一的名义之下,我对自己说,这种蔓延的恶习也许已剪除殆尽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