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做人左右逢源,办事游刃有余 > 第七章 做事先做人,得道者多助(3)

第七章 做事先做人,得道者多助(3)

”、“不害人”的好人。在南菜市上,他和程敬竟然成了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几天之后,冉雍就此向老师复命。

    孔子说:“我料定你能把此事处理得很好。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学识深、仁德高的人啊!”

    古语云:多容则融,有量则谅,善合则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做人还是比较厚道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像孔孟那样以“君子之行”要求自己,但人们对这样的君子还是有几分佩服的,还是心向往之的。

    4.“中庸”做人好办事

    消费时代的来临,导致现代人越来越倾心于感官的享受,这引发了许多对名利、金钱、地位的过分追求的典型现代病,使人不能平静地对待自己的际遇。在这样的大背景、大前提下,中国古人提倡的“中庸之道”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它是哲学上讲的最合适的“度”。对于一种行事方法的判断,无所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只有什么是合适的方法。就是不走极端。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其实质是物极必反、以柔克刚的辩证哲学,它源自古人对世界的洞察与体悟。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总是阴阳相对、黑白相依的:有吸引就有排斥,有物质就有反物质。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是具“二元性”的。

    中庸之道,是让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内外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把中庸称为至德,这既说明他把中庸视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也说明中庸是他的哲学基础。

    不但孔子身体力行中庸之道,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更是深契其精髓,孔子曾经这样夸奖颜回: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下面我们来看看,颜回学“中庸”以致用,未卜先知的故事。

    有一次,鲁定公饶有兴致地问颜回道:“先生,您听说过东野毕很擅长于驾马吧?”

    颜回答道:“擅长是很擅长,不过他的马将来必会跑掉。”

    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东野毕擅长驾马是众所周知之事,可如今,颜回却说他驾的马必会跑掉,不知颜回是何用心。便对旁边的人说:“原来君子也会诬人啊!”

    颜回听后,没有辩白什么,默默退了出去。

    颜回离开后第三天,掌管畜牧的官员突然跑来报告鲁定公说:“东野毕驾的马不听指唤,挣脱缰绳,车旁的两匹马拖着中间的两匹马,一起回到马厩里了。”

    鲁定公一听,惊坐而起,急忙唤人派车将颜回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