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舍得 > 第五章 在舍得中丰富自己,提高事业能力(3)

第五章 在舍得中丰富自己,提高事业能力(3)

可是别人在很远的地方还是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虽然音量并没有提高多少,可是别人也能很清楚地听到,这就是善于借力的好处。

    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儒臣”督师,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他的成功就离不开用人之智的法宝。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不论是智慧绝顶者,还是大仁大智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是有缺憾的,而那些所谓的愚笨至极的人也有可爱之处。本着这样的想法,他认为自己属于“中才”,或更接近于“笨”的一类。他的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相传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就不高。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他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呀等,就是不见他睡觉,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忍无可忍,大怒之下他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贼人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从此以后,自以为不够聪明的曾国藩,就更加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他的幕府就是他的智囊团,有什么疑难问题,曾国藩都让他们出高招、献良策。

    曾国藩幕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幕府,享有“神州第一幕府”称号。在同幕僚长期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曾国藩经常以各种形式向他们征求意见,在遇有大事决断不下时尤为如此。有时幕僚们也常主动为曾国藩出谋划策,以供其采择。而幕僚们提出的意见,无疑会对曾国藩产生重要影响,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其中的郭嵩焘,他就曾经说服因为父亲去世而辞官在家的曾国藩,组成团练,也就是后来名闻天下的湘军,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死敌。后来曾国藩又采纳郭嵩焘的意见,设立水师,湘军的水师也从此名闻天下。咸丰四年太平军围困长沙,长沙的官绅们都向曾国藩求救,而此时羽翼尚未**的湘军能否打好这一仗,事关湘军的生死存亡。曾国藩就亲自召集各级将官多次讨论战与守的问题,又在官署前设建议箱,请幕僚出谋划策。他最终采纳陈士杰、李元度的建议,遂有湘潭大捷。这些都可以说是曾国藩成功的关键。

    其他方面,比如曾国藩采纳容闳的意见,送有识之士出国留学,使他们成为洋务派的领袖,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曾国藩是以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自己深得众人相助之益,也多次写信让他的弟弟曾国荃也如法炮制。当然,曾国藩拒绝幕僚的正确建议而遭失败或非议的事例也不少,曾国藩晚年对此也颇为后悔。总体而言,曾国藩能够虚心纳言,鼓励幕僚直言进谏,这对他事业的成功有很大帮助。所以有人说:“曾国藩的成功并不是他个人的才能出众,而是由于他的幕府人才众多,而他又能集思广益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