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 第33节:孩提时代的“旁听”

第33节:孩提时代的“旁听”

    买皮鞋的风波很快过去了。但它对少年郁达夫的触动很大。郁达夫不仅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也体验到社会上存在着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他暗下决心,发愤苦读,为穷苦人争气。1910年冬,郁达夫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当时著名的杭州府中学。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俗语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贫出孝子”,但贫穷并非是天生和美好的品质联系在一起的。像郁达夫的母亲这样任劳任怨、辛勤操持,而又无私地爱着孩子的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许多多的贫寒子弟,使得他们勤奋学习,葆有善良淳朴的各种美好品质。郁达夫的母亲不但感动了儿子,使他懂得真正值得追求的应该是什么,也使许多没有身受贫穷之苦的人感动,在充裕的物质条件下,我们难道反而不能给予儿女无私的爱了吗?许多家庭条件优裕的孩子反而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放学后宁愿在街头逛荡也不愿意回家。泡网吧、游戏厅、电影院,有些孩子难免就此走上了歧途,当青少年吸毒、犯罪现象日渐严重的时候,该反思的除了学校和社会,更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生养他们的父母啊!

    孩提时代的“旁听”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其著作《傅雷家书》至今都是畅销书。楼适夷先生称“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成才。长子傅聪成为著名钢琴大师、次子傅敏现为英语特级教师。

    傅雷的家中时常高朋满座,来客大都是社会名流贤达,有高尚的人品素养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聚在一起论人生哲理、谈文学艺术。那时,傅雷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还年幼,傅雷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让他们在家里打扰大人谈话,更不允许他们随便插嘴。但是两个小孩天性好奇,总想在大人中间好好表现自己。父母越是不让听,小孩就越是想听。有一次,傅雷邀请画家刘海粟到家里作客,客人与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