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 > “圣屎”新闻(3)

“圣屎”新闻(3)



    不过,《华盛顿邮报》也有得记一功的地方,那就是,它有时候利用匿名来源保护告发者,而这些告发者也并不一定是在说些想入非非的话。

    水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华盛顿邮报》率领一批媒体推翻了尼克松政府,这也使这家报馆赢得普利策奖。该报因此应该得到这个奖项,而且也值得保留它。

    《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凯伊·格雷汉姆是水门事件的主要操作者。她积极参与水门事件许多报道的评审工作,总体上说,她在那个时期对布拉德利是严加管教的。

    关于简内特·库克的故事,布拉德利和他的人马可以自己去评判,他们的确滥用了自己的权威,而且错待了自己的读者。

    但是,在涉及水门事件的报道中,《华盛顿邮报》的代笔者提出了一些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声称,他们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是“深喉”,此人是政府部门的一名未指出姓名的雇员,据说经常会在多层停车库里突然出现,并在很深的背景里提供信息,这意思是说,“他/她”的话并不能直接引用。

    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现在更加坚信,那个“深喉”不是别人,正是本·布拉德利本人。

    大家不妨会奇怪,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呢?

    很简单。布拉德利在华盛顿有数以百计的政界和社交界的关系,其中很多关系人可以在酒会或者电话里极其方便地透露消息给布拉德利。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或者是大部分人都不会直接跟记者说话。

    因此,我的预感是,布拉德利本人就是传奇中的深喉。除非布拉德利退休,或者开始写他的传记,否则我们也许不可能了解实情。他的传记应该取名为“圣屎!”

    美国大部分报纸都有相当明显的风格。《华盛顿邮报》就是一种好得古怪,也坏得出奇的报纸。其他大部分报纸都在实践希望新闻理论,但是,有一些报纸仍然在为绝望新闻购买昂贵的车票。

    《今日美国》前任编辑约翰·奎因曾被华盛顿的全国新闻基金会评为年度最佳编辑,他回顾过这样的新闻风格。接受那个奖项的时候,他说,根据报纸头版头条登载最坏消息──世界末日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各家报馆的风格。

    奎因的预测是:

    ►《纽约时报》:“世界结束了。第三世界国家损失最重。”

    ►《华盛顿邮报》:“世界结束了。白宫忽视了早期预警,据未透露姓名人士说。”

    ►《今日美国》:“我们死定了!各州死亡情况,见8A版。最后一次体育决赛结果,见10C版。”

    新闻理论教育工作者有助于为媒体设定基调,或积极或消极,因为大多数有才干的新闻记者都是他们教育出来的。

    在过去40年里,我见到过很多学生从新闻院校毕业,我们从几十所不同院校聘用了数百名毕业生。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最佳新闻院校的最有意义的方法。利用这个标准的话,我就可以给1980年代的那个10年评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