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小说故事 > 异界之战神纵横 > 异界之战神纵横-第94部分

异界之战神纵横-第94部分

飞行速度和战斗力为第一位,烈风雕并非东方家族成员的首选。如今,东方家族需要拿到大秦杀害东方战皇的证据,如此他们就能公开以报仇的名义对付大秦。只是如今八大神殿和其他三大家族都在盯着东方家族,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不敢随便造假。

    东方家族无力再帮助大晋联军运输粮食,大晋更是无法做到,眼看城中的联军已经彻底断粮,东方家族当即命令那大晋元帅指挥部队和大秦决战。如此一来,即可消耗大秦的兵力,又避免这些大晋部队成为俘虏。

    大晋王也别无他法,只得让大晋元帅遵从东方家族的命令,但让大晋元帅安排妥当后直接返回。虽然大晋元帅是东方家族培养,但却是大晋唯一的战皇,这种损失会让大晋的实力下跌一个台阶,现在的大楚甚至已经无法被称为真正的超级势力。

    大晋王当然也知道那些大晋部队无法救回,甚至连运送物资都无法做到。随着大秦的西扩,大晋联军驻扎的边城已经处于大秦腹地六千里深的地方,想要将大量物资运送进被大秦严密包围的边城,就连东方家族都无力做到,大晋如今就更是无能为力了。

    既然如此,大晋王当然就希望这些军队可以消耗一些大秦的兵力,也顺便让这些联军的家属仇视大秦。至于部队官兵的生命,反正已经注定失去那些部队,就要让部队为大晋贡献出最后的价值,决不能白白便宜了大秦。

    yuedu_text_c();

    大晋元帅安排任务后,带着另外五名将军和侍卫长一起飞离了边城,那些都是他的亲信,既然是打算让这里的大晋联军宁为玉碎,他自然不能让自己的亲信一起陪葬。而且,东方战皇在运送物资时被半途截杀,他多带几个人也可以为自己保驾护航。

    大晋元帅的飞行坐骑是一只7级的疾风隼,也是风系魔兽,虽然体型较小,承重力一般,但速度和灵活性却都属一流,比之烈风雕尚要略胜一筹。而且,大晋元帅也并未沿最近的路线直飞,而是从边城南方绕道返回,避过了徐三才的拦截。

    就在大晋元帅命令大晋部队打开城门冲出决战,而后却自己飞离,其他大晋将军原本对于元帅命令没有战马的部队决战就有些疑惑,此时已经明白自己成为了弃子。当然谁也不想白白放弃生命,当即又有数名大晋将军选择了逃跑,而剩余的将军知道逃走也难逃大晋的军法,又看到部队军心涣散,却也没有了战意,有数人竟直接选择了投降。

    大晋部队冲出后,看到大晋将军已经纷纷离去,原本就已经低落的军心更加涣散,又有数名将军又直接选择带领部队投降,真正还坚持与大秦交战的大晋士兵寥寥无几,而当大量大晋官兵投降后,剩余的将军看到大势已去,又有两人逃走,其余将军则都选择了投降。

    徐三才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大晋元帅若是不着急离开,就算大晋军心不稳,也会在元帅余威的震慑下坚持作战。只是大晋元帅从未指挥过劣势下的部队,也没想到部队会不服从命令,只是想着自己的安全,故而才会选择提前撤离战场。

    大晋部队同样是从未有过在战争中处于下风的经历,大楚和其它联军的全军覆没也让大晋部队越来越失去信心,这让他们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陈大富和王有才多年来不断对外宣传大秦优待俘虏和如今大秦百姓的富足生活,则成为大晋联军选择投降的最终催化器。

    五十万降军的后续处理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大晋依旧在和大秦交战,这些降军的家属都在大晋,徐三才自然不能将这些人立即编制进大秦的队伍,只得让军方将这些降军分别押解到二十个军方训练营。

    但为了避免降军出现怨言,在讲明道理后,对这些降军的待遇倒是和大秦部队一样,而且给予了他们一定的人身自由。这些军方训练营都是在大秦原有领地的内部,距离如今的边境近万里,就算那些大晋士兵打算逃回也几乎不可能。

    为此,徐三才还不得不在后方留下五十万正规军,让这些大秦部队和大晋降军混编进入训练营。其余五十万正规军和九十万大秦精锐则赶赴了西线边境。五十万正规军分别进入五座边城,而九十万精锐则依旧是留在边城后方的郡城。

    新兼并了八个大国和六十多个中型国家,加上得自联军手中的战利品,大秦如今大型战争器械的数量充足,每座边城都有三百多架投石器,弩车更是多达数千。毕竟,投石器一般只有大型国家才会准备,而弩车则是普通中型国家就会大量准备。

    而运输队也将大量滚木礌石等各种物资运送到位,边城正在紧急加固,而新的联军队伍在一个月后完成了集结,竟组织了八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大秦进发。既然大晋联军已经全军覆没,新联军也就不用着急,而是等待全体联军人员集结完成后才缓缓开拔。

    联军携带了大量的物资,自然行进速度缓慢,这给了大秦充分的时间加固城池和运输物资。虽然大秦如今每座边城的守军只有一百一十万正规军,但如今大秦正规军的修为标准提高到了五级战师,实力比之联军的普通正规军还要更强。

    而大秦精锐部队的标准也提高到中阶大战师,这已经超过了普通大国的精锐部队,与大楚、大晋相比也略胜一筹。这主要还是大秦领地广阔、子民众多,现在大秦有二十多亿的子民,而大楚、大晋的子民也不过是二亿而已。

    大秦、大晋的军队有一百六、七十万,而大秦的总兵力才不过七百万,大秦、大晋基本是百人中有一人参军,普通大国基本是百人中有两人参军,而大秦如今是千人中三人入伍,不但消耗的国力更少,自然挑选士兵的标准也更严格。

    而且,大秦军队现在使用的大型器械和武器装备大部分是战利品,军队数量比之兼并国家原本的总兵力精简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装备自然也是挑选了精品,部队官兵的实力远比普通大国要强,在城防工事和大量大型器械的辅助下,守城倒是问题不大。

    这当然也是因为边城面积有限,同时参与攻城的联军最多也就是二百万左右,再多的部队,根本展不开队形。而守城部队在城墙上也就可以排列数十万人,再密集就会相互影响,返回影响战斗力,而且也会在敌人攻击时伤亡更严重。

    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五座新边城的居民大部分都被迁徙转移到了后方的郡城,而在联军到达前,专职的运输队全部撤离,农垦军团也只是在每座边城留下了五万人负责随时修补损坏的工事,后勤救护人员则留下了十万,负责平时的后勤和战时的救护。

    这次联军的总指挥是大齐元帅,联军到达后休整了三天后,联军分为五路,分别包围了五座郡城,而后,却是围而不攻,却分出三百万联军穿过边境直扑后面的郡城。原来,大齐元帅也研究了大秦的战术,这次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派出部队深入包抄困住边城的秦军,逼迫秦军外出决战。

    徐三才一直在监视着联军的调动,发现联军竟放弃攻击边城深入倒是并不担心,让一百七十五万农垦军团暂时充当守军分别驻守两座郡城,而他则率领九十万精锐部队则负责驻守正对联军前进方向的郡城。

    农垦军团虽然实力不如正规军,但却也都是战士级以上修为,而且也经过简单的军事训练,最起码可以作为疑兵使用,短时间把守住城池自然不成问题。而联军深入的部队虽有三百万,却也绝不敢孤军深入,否则部队的物资补给就会出现问题。

    联军之所以要围住五座边城,也是为了保证深入部队的物资运输,而且,若是联军遇到危险,也可以顺利退回。但若是孤军深入,就很可能被大秦部队切断退路。虽然可以通过抢掠郡城补充粮食,但消耗的弓箭等物资和兵力就难以补充,伤员也只能携带同行,最终必然是难逃被围歼的厄运。

    第五零八章 坚守制胜

    大秦的这些郡城是新扩张的领地,东方家族和联军自然是并未提前在这些国家安插j细-《 笔下文学 》-lwen2.com/王有才的情报机构在第一时间就进驻了这里,大秦兼并领地的第一件政务就是统计人口,其后就进入到备战状态,普通居民避之唯恐不及,新混入的j细自然是很容易就被发现。

    没有密探的情报,大齐元帅只能根据飞行斥候的探查决定战术。大秦部队的装备大部分是从各国物资中拼凑而成,大秦部队也不断重新整编,外人很难了解部队的编制。而农垦军团正是利用这一点在两座边城形成疑兵,让大齐也不知道三座郡城守卫力量的虚实。

    大齐元帅选择了攻击正对的郡城,进入大秦边境之内,联军也不敢耽搁时间,而且还顾忌另外两座郡城内的大秦驻军援救,分出百万联军分别用于拦截两城救兵,大齐元帅亲自指挥二百万联军包围进攻选定的目标郡城。

    大齐元帅的计划是打开一条通道,大军深入大秦占领内陆郡城切断大秦的物资供给,或者是逼迫大秦部队救援被围攻的郡城,让大秦部队不得不和联军在野外决战,没有了城防工事的依仗,联军可以凭借数量的优势战胜大秦。

    大齐元帅的战略可谓十分高明,但他缺乏正确的情报,联军围攻的目标竟然是大秦九十万精锐驻扎的郡城。徐三才担心联军转换目标,让部分大秦精锐隐藏在民居,并全力阻击联军的飞行斥候。

    联军在攻击的同时也在侦察大秦的兵力,但大秦只是动用了六十万精锐部队,这让大秦元帅在错误的情报下,下决心调动部队全力强攻。这座郡城没有特别加固,但却留有部分的投石车和滚木礌石,原本这些都是备用物资,准备根据敌人的攻势随时补充到边城。

    如今,这些备用装备和物资全部被用上,而且,精锐部队都配备了弩车等器械,倒是并不缺乏大型器械。而攻城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短兵相接抢占城墙或城门,如此才能打开通道进入城中,这就显现出部队实力的重要性。

    而且,精锐部队都配备了魔纹弓箭,虽然专职的弓箭手只有五分之一,但作为中阶大战师以上的战武,学习弓箭并不困难,在训练营的课程中,就包括了箭术。同样的装备,修为越高杀伤力越强,而精锐部队的装备还要更精良,自然给联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yuedu_text_c();

    前三天的攻城中,大齐元帅更多的还是佯攻的意思,联军主要是远攻。虽然联军的攻城器械让城墙出现了不少的破损,城门也几乎倒塌,但却立即被大秦以大量方石封闭了城门洞。而因城墙防御工事的存在,远攻并未给大秦带来太大损失,联军却死伤严重。

    看到其它郡城的大秦驻军没有出城救援的意思,大齐元帅这才下决心强行攻城。城门被方石阻塞,联军只能通过云梯强行登城攻击。为了拿下这座郡城,大齐元帅在城西集中了投石车和箭楼车等远程大型器械辅助,并集中了大齐、大楚、大晋的十五支精锐军团强攻。

    这些联军精锐军团的士兵都是大战师级以上的修为,作为大战师,在云梯上两个起落就能登上城头,只要登上城头,双方就是凭借自身实力对战。当然,城头守军数量肯定比登城敌军要多,登上城头基本就会面临守城部队的围攻。

    不过,精锐部队在攻城中发挥的战斗力是普通部队的十倍以上,普通部队几乎根本无法登上城头,但联军精锐部队负责的东线则不时有联军登上城头。徐三才当即亲自赶往了城东,并加派了二十万隐藏的精锐部队悄悄投入到东线防御中。

    大齐元帅为了配合攻城,还集中了上百名飞行斥候和法师拿着魔法卷轴从空中攻击守城的秦军。联军再当初就用过这一招,徐三才倒是早有准备,不但安排了专门对付飞行斥候的神箭手,他也和十多名飞行战王将军升空迎敌,让敌人根本无法低空使用魔法卷轴。

    大秦精锐的实力本就不逊于三大国的精锐部队,虽然这些联军精锐不断攻上城头,却迅速被守城秦军杀戮。徐三才在空中也是大展神威,霹雳针和精神魔法齐发,那些联军法师不过是十几名法宗,仅三分钟的时间就被他逐一斩杀。

    半天下来,大齐元帅已经发现守军实力远超想象,但联军已经损失惨重,十五支精锐部队死伤大半。而为了配合主攻方向,其他联军部队也在全力攻城,用于牵制大秦守军的兵力,结果半天时间就死伤了数十万之众。

    大齐元帅此时也是骑虎难下,一方面若是联军的第一次攻势就以彻底失败告终,联军的士气必然受挫。而且,大齐元帅依旧认为守城秦军只有数十万,只要坚持下去,大秦部队拼消耗自然不是联军的对手,当即调回了拦截援军的百万联军,孤注一掷的展开攻击。

    一天的攻城下来,大秦精锐也损伤了近二十万,而联军的攻势依旧不停,徐三才也将后备的十万精锐部队全部调出,双方就在此处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虽然双方部队都疲惫不堪,但却都没有退却,不但是在拼实力,更是在拼意志。

    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实力却远逊大秦精锐,而且秦军又有城墙防御工事的辅助,给联军造成了沉重的损失,一天下来,已经有上百万联军在攻城中死伤。但在大齐元帅亲自督阵下,却没有人敢畏战不前,大秦守军的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

    徐三才当即通知精锐部队的将军开始使用魔法卷轴,他在这些年练习魔法时绘制了大量的魔法卷轴,都分发到了部队将军的手中,大部分是6、7级的群攻魔法,还有大量治疗类魔法卷轴则交给了后勤部队。

    徐三才如今已经可以绘制8级魔法卷轴,但那种卷轴的攻击力极强,八大神殿为了加强神殿的权威性,严格控制着这种等级卷轴流出,若是他使用8级魔法卷轴,肯定会引起神殿的怀疑,故而只是将6、7级的魔法卷轴分发下去。

    7级群攻魔法卷轴的有效攻击范围可以达到百米方圆,杀伤力足以对战宗造成致命伤害,普通的战灵和大战师更是难以抵御。大量魔法卷轴突然出现,惨重的伤亡震慑了还在坚持的联军,士兵开始四散而逃,联军的攻势顿时大减。

    大齐元帅也被大秦大量使用的魔法卷轴而震惊,当然,联军也携带了大量的魔法卷轴,只是无法靠近敌人之前无法发挥魔法卷轴的威力。他倒并未怀疑什么,刚才联军派出的飞行攻击队携带的魔法卷轴,因被斩杀已经落入了大秦的手中,而且前一次联军也有大量卷轴落入了大秦的手中,而且大秦兼并的国家也都会有卷轴的储备。

    大齐元帅看到联军损伤惨重,而且已经士气全无,只得命令收兵。上百万联军死伤,其中死亡超过五十万,受伤也接近百万,这种损失联军也无法承受。大齐元帅脸色阴沉,但最终也只得让联军原地休整。

    大秦精锐虽也有二十多万的伤亡,但因是在城内自己一方的战场,伤兵都得到迅速救治,而且士兵本身实力较强,在训练营的课程中徐三才让着重训练了在战斗中保护自己的战斗方式,当场死亡的人数不过数千人而已。

    有着城墙防御,真正登上城墙的敌人并不多,很多大秦伤兵只是被敌人的弓箭和投石所伤,而精锐部队的铠甲品质不低,所受伤势大多并不严重。大秦后勤救护队不但有着充足的疗伤药和各种救护器械,还有专门用于治疗的魔法卷轴,只要抢救下来的伤员,基本就不会死亡,故而死亡人数并不多。

    联军却不一样,在攻到城墙附近后,就算只是受伤,也难以被及时救治,甚至都无法退回到安全地带。而且,在登城的过程中若是被滚木礌石砸中,就算是有铠甲防护,也难免重伤,又不能及时救护,死亡率自然是直线上升,而登上城头的联军更是绝对无法生还。

    因此,联军的损失远超大秦,经过这次重创,原本气势汹汹的联军士气大跌,这主要是因为各大国数百年来几乎都是一方无敌的霸主,根本没有经历过失败。大齐元帅虽有千般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让联军暂时原地休整。

    战争一向是一鼓作气、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