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孔庆东谈文化 >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2)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2)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2)

    孔祥庚十六岁参军,当了炮兵,正赶上抗美援越。少年意气,跃然指间。他1971年写的《入伍》:“钢枪手中握,不胜岂能归。未敢轻流泪,恐添慈母悲。”还显得比较幼稚。到1975年的古风《从军行》:“古来军人报国死,岂敢论理讨功勋?”气调开始比较沉稳。1978年当了实习教师,写下“军衣一件换粮票,裤带三提显虎神”,则于幽默中显出,他已经能够根据内容需要独造诗语。我认为写作旧体诗词,识得格律而运思成篇,属于入门;能够不违格律而独造诗语,才可称为创作;待到自由驾驭格律乃至突破格律而独造诗境,方可算得佳作;佳作成林,令人喜读乐诵,则为大诗人。

    1980年在建水朱德故居写的《忆朱德》:“昔日义军曾驻马,今朝依旧有兰香。”虽然尚未达到朱德当年的水平(我在《十大元帅的情缘》中赞赏过朱老总的诗才),但出句自然,读来流畅。1982年的《杜荀鹤》:“民冤向谁诉,天地最穷人。”1983年的《司马迁》:“自信人生终有用,无期何必怨天公。”1984年的《苏轼》:“九死回生怀正义,五州贬逐爱苍天。”则开始显露出正义的政治抱负和平民立场。

    1985年的《红烛》:“朱颜玉貌体纤高,黑夜韶光照幼苗。蜡泪轻垂怜学子,此芯不尽便燃烧。”在传统的咏物诗里,别开新意,可与闻一多的那首著名的新格律体的《红烛》进行对比。不过我认为,末句的“芯”字,或许直接就用“心”字更好。古诗“道是无晴却有晴”,隐去“情”字,诱人联想。而这里的“芯”与“心”本为同源字,联想反而有点儿不大气,不如点透更佳。

    1989年后的数载,似乎是作者修身养性的一段时光。古风《游泳歌》:“浪起浪沉自从容,雪打霜冻不回首。”意象天成,令人赞叹。七绝《茶斋》:“人间雅士多清福,静坐能将天下知。”《茶商古情》:“佳人总误茶商意,更惹诗家泪不收。”巧用鲁迅和白居易的典故,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上世纪末的一些诗作,如1996年的《垂钓》:“香饵悠悠晃,金钩暗暗藏。游鱼贪美味,岂料送身亡。”1998年的《忆东坡》:“沉浮淡淡随天意,荣辱茫茫任水流。”则无疑来自官场感喟,我想广大干部肯定都有共鸣。

    新世纪以来,作者的境界似乎臻于成熟。如2003年的《彝寨穷孩》:“丈夫方去世,农妇忧思长。新愁儿辍学,卖尽度荒粮。女儿命多苦,背柴又放羊。穷根思可断,免费上学堂。”我认为这首诗的人民性思想已经超越了唐代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作为镇守一方的市级领导,能够如此直面群众的疾苦,不怕给自己的政绩抹黑,写得这般悲惨伤痛,这种精神是绝大多数干部(不论会不会写诗)所缺乏的。更难得的是,杜荀鹤只是一味铺陈那位寡妇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