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孔庆东谈文化 > 第九章 北京人吃文断字(1)

第九章 北京人吃文断字(1)

    第九章 北京人吃文断字(1)

    北京乃文化古都,首善之区,此地的人民识文断字者比较多,这大概是没有什么人反对的。不过,孔和尚二十多年前就发现,北京的文化优势不仅体现在“识文断字”,其首要秘诀乃在于“吃文断字”也。

    说到饭量,北京人是没有多少优势可夸的,无论东北人民西北人民华北人民西南人民中南人民,都比北京人能吃。全国八大军区,有六大或者七大军区的饭量都超过北京。北京人在这方面也就有资格看不起上海人而已,说去上海吃饭,刚够塞牙缝的。东北人同意北京人对上海的看法,但要加上一句,到北京吃饭,也就够开胃的,刚刚把馋虫勾上来,饭就已经吃完啦。不过根据健康养生理论,北京上海的吃法倒是合乎科学的。特别是北京人,将一个“吃”字发扬光大,“吃”的宾语已经不限于普通食品,而是嘴大吃八方,天地万物,无所不吃。像鲁迅说的“吃人”,周作人说的“吃烈士”,百姓们说的“吃瓦片”,干部们说的“吃老本”,还有电视里常说的“吃透中央精神”之类,咱且不论,今天单说说这个“吃文断字”。

    咱们由浅入深,从吃的东西开始说。您注意过没有?北京人把“西红柿”叫做“凶事”,或者“星势”。

    “喂,侯大妈,干吗去您哪?”

    “哟,他齐婶儿呀?这不,我买点儿凶事去!晌午要吃凶事鸡蛋面。”

    “噢,您买星势去啊?您瞅我这刚买了一大堆,您早言语一声儿,我给您顺便带回来不就齐了?您瞅这星势,个顶个小包子似的,多俊哪!”

    听出来了吧?西红柿还没做成鸡蛋面呢,就已经被吃了一大口。被吃的部分并不一定是个完整的字,更多的可能是某一字的韵母和另一个字的声母。被破坏掉的家庭再重新组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音节。例如“西红柿”,“西”的韵母吃不吃掉没关系,但要把“红”的声母吃掉,这样一组合,就出来了“凶”,但声调却由“西”来决定,“红”没有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