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附录 常见电影名词解释(6)

附录 常见电影名词解释(6)

执行导演】

    在有两名以上导演联合拍摄的摄制组里,为便于高效地、顺利地开展工作,被指定、商定或推举出来负责现场具体拍摄工作的导演。以确保导演小组统一创作意图的贯彻。

    【联合导演】

    两名以上导演共同负责完成一部影片的摄制工作,即为联合导演。在联合导演工作中必须指定、商定或推举出一名执行导演。

    【副导演】

    是导演艺术创作的主要助手。在影片筹备阶段,副导演负责搜集文字资料和形象资料工作,协助导演编写分镜头剧本,制作场景表,协助导演选演员,选外景等;在摄制阶段,负责检查督促拍摄现场中各部门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导演意图和要求组织片断排练工作,负责指导群众演员的表演和布置环境氛围;在后期阶段,负责检查配音工作以及混合录音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副导演要有高度的工作主动性。

    【助理导演】

    也称“导演助理”,导演的重要助手之一。主要工作有:协助导演的案头工作,配合副导演检查化装、服装、道具部门的工作,协助导演组织、调度群众场面,协助导演安排后期各项工作日程等。摄制组不设副导演时,副导演的工作由助理导演承担。

    【第一代导演】

    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代表者和代表作品有:郑正秋(1888~1935),1913年他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了我国第一部无声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人创办明星影片公司,曾导演杰作《姊妹花》等影片。张石川(1889~1953),曾创办幻仙影片公司,后与郑正秋等人创办明星影片公司,导演《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等150余部影片。孙瑜(1900~1990),曾导演《故都春梦》、《大路》、《武训传》等影片。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是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在探索电影的民族化道路和发挥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方面,以及电影理论的建树方面都做出历史贡献。他们有的同时兼作制片商,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第二代导演】

    指主要活跃于30~40年代的电影导演群体。代表者和代表作品有:蔡楚生(1906~1968),曾导演《渔光曲》(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6与郑君里合作)等影片;应云卫(1904~1967),曾导演《桃李劫》(1934)、《塞上风云》等影片;袁牧之(1909~1978),曾导演《都市风光》(1935)、《马路天使》(1937)等影片;史东山(1902~1955),曾导演《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儿女英雄传》(1951)等影片。第二代导演处于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和形成风格的时期。有声电影的出现,使中国电影在戏剧化道路上有了长足发展。第二代导演在电影艺术语言运用方面,在发挥电影的各种作用方面,在形成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