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八章 中国电影管理与分级制度阵痛(1)

第八章 中国电影管理与分级制度阵痛(1)

    第八章 中国电影管理与分级制度阵痛(1)

    中国电影观众越来越流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电影体制的问题。中国电影体制存在着两大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一方面国家投资的电影运转机制依然是计划经济特色,导致了大部分拍摄的电影无法上线放映,成了“内部交流”或电影垃圾,而体制内电影的导演心态复杂。另一个最大问题是电影发行机制的绝对商业主义与高度垄断化,导致了大量引进西方娱乐大片,拒绝本土电影进入院线,以高额的门票价格将无数平民观众扫荡出了本影属于人民的电影院,其结果是钳制了本土电影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观众后殖民化文化心理。为此,本文提出树立电影公共意识和建构公共电影空间理论,让电影回归到人民受中。

    对于我国电影观众的流失,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感到非常痛心与无可奈何。本文分析了中国发电影的生产与发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电影的公共意识,建构公共电影空间,最后把电影还给人民的理论主张。

    一   观众的流失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度,13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人一年只看了0.2场电影,5个人总起来一年才看一场电影,中国电影观众对电影院的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中国观众从小是伴随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题材电影长大的,可是今年暑假档期放映的一部外国人拍摄的真实纪录“南京大屠杀”惨案暴行的片子《南京》,全国各地观众寥寥无几,就是在文化中心首都北京与故事的现场背景城市南京,《南京》的放映居然出现了单场次零票房的记录,这真是一大悲哀!中国人的精神在哪里?中国的电影观众到底怎么啦?难道中国国民性集体意识里阿Q健忘症复发?如果这部片子是反映“纳粹屠犹”暴行的《辛德勒名单》在以色列放映,可以想象以色列人民将是多么激动,悲伤,流泪,愤慨,反思,然后对导演充满感激之情。可悲的是我们观众几乎麻木了,南京人对电影《南京》的迟钝与麻木,则是南京人的悲哀与羞耻!也是所有电影人的耻辱!

    我国实施电影产业化政策以来,表面上中国电影无论制作还是发行放映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势头。故事影片产量从2003年的140部增长到2005年的260部,2006年达300多部。每年拍摄如此多的片子,有几部在电影院里流行?去年电影收入总共26亿,除了国内大片《满城皆是黄金甲》、《无极》获得了上亿的收入外,再把国外进口的片子收入除去,国内剩下的其它280或290部的电影片子的收入呢?难道国家花钱就让那学导演骗子把钱白白地往水里扔掉?他们拍摄的电影进入不了电影院里放映,即使放映了,也根本没人去看,国家为什么还让这些沽名钓誉的人混在电影圈中?一部电影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花费投入,难道这些钱是冥币而非纳税人的血汗钱?

    我国电影业产业化根本不彻底!“产业化”的表现是就是霸占全国大中城市的3000张银幕线,仅仅是电影流通管理的垄断“产业化”,并且每年20多个亿的收入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