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说明】本传叙述西南各族、东南越族、朝鲜族的历史,以及汉与各族的关系史。西南夷、是指古代西南方各族或各部落,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汉武帝时设置郡县。两粤,指南越和东越。南越处于今两广及越南等地区,其秦汉之际的政权,为汉族人赵佗所建,传五世九十余年,至武帝时为郡县。东越(又称闽越)处于今福建及浙江东部。汉初封越勾践的后嗣无诸为闽越王(即东越王),封越勾践的后嗣摇为东海王,两王国至武帝时内附,为郡县。朝鲜,分布于东北部分地区及朝鲜半岛,武帝时设置郡县。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因交往密切,互相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而汉朝积极与各族接触和交流,武帝尤为用力,促使统一事业大大发展。西汉实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司马迁对此密切注意,在《史记》中分立《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四传,详写汉与各族各地区的关系,以及汉在各族地区设置郡县的情况,反映出多民族统一的历史形势。班固袭取其成果,补其遗漏,续其后事,集为一传,总叙形势。他论“三方之开,皆自好事之臣。……遭世富盛,动能成功,然已勤矣”,把汉武帝时促进多民族统一的人为、形势与条件作了概括集中的表述,其中似有批评“好事”之意,但毫无否定统一之念。  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1)。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2),滇最大(3)。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4)。此皆椎结(髻)(5),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桐师以东(6),北至叶榆(7),名为嶲、昆明(8),编发(2),随畜移徒,亡(无)常处,亡(无)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徙、都最大(10)。自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冉最大(11)。其俗,或土著,或移徒。在蜀之西(12)。自以东北(13),君长以十数,白马最大(14),皆氐类也(15)。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16)。  (1)夜郎:汉时是以夜郎部落为首的一个部落联盟集体,在今贵州省西部地带。(2)靡莫:在今云南昆明市北。(3)滇:国名。其首都在今云南晋宁县晋城。僰族是滇国的主体民族。(4)邛都:即邛都之夷,分布在今四川西昌地区。(5)椎髻:髻如椎形。(6)相师:大约在今云南省西界。(7)叶榆:在今云南大理西北。(8)嶲:在今云南保山县一带。昆明:族名。分布在今云南保山、下关市一带。(9)编(biàn)发:结发为辫。(10)徙:分布在今四川天全一带。都:即都之夷,分布在今四川西南地区。(11)冉、(rnáng):二夷名。分布在今四川茂汶、松潘一带。(12)蜀:郡名。治成都(今四川成都)。(13):其上脱“冉”字。(14)白马:在今甘肃武都一带。(15)氏:古族名。在今甘肃东南部及四川西北部。(16)巴:郡名。治江州(在今四川重庆市江北)。  始楚威王时(1),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2),略巴、黔中以西(3)。庄者,楚庄王苗裔也。至滇池(4),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5),变服,从其俗,以长之(6)。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7),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关蜀故徼(8)。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马、僰僮、旄牛(9),以此巴蜀殷富。  (1)楚威王:战国时期国君,自前339年至前329年在位。(2)循江上:谓缘江而上。(3)黔中:郡名。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4)滇池:在今云南昆明市南。其下夺一“地”字。《史记》有“地”。(5)王滇:称王于滇。(6)长之:为其首领。(7)五尺道:道名。因地险厄,仅宽五尺。南北向,在今四川宜宾市以南至昆明市一线。(8)徼(jiào):边界。(9)僰(bó):古族名。活动于四川宜宾市西南与滇东北一带。旄牛:《史记》作“髦牛”。  建元六年(1),大行王恢击东粤,东粤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讽)晓南粤(2)。南粤食蒙蜀枸酱(3),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江(4),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5)。”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粤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粤王黄屋左纛(6),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今以长沙、豫章往(7),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浮船牂柯(8),出不意(9),此制粤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上许之。乃拜蒙以郎中将(10),将千人,食重万余人(11),从巴苻关入(12),遂见夜郎侯多同。厚赐,谕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13)。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14)。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可置郡(15)。使相如以郎中将往谕,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1)建元六年:前135年。(2)番(bō)阳:县名。在今江西波阳东北。(3)蒙:唐蒙。蜀:郡名。枸(jǔ)酱:用枸子制成的酱。(4)牂柯江:今贵州境内的北盘江。(5)番(pān)禺:县名。今广东广州市。(6)黄屋左纛:言为天子之车服。黄屋,是黄缯为盖裹的车盖,汉代唯皇帝可用。左纛,古时皇帝乘舆左边的装饰物,用犛尾或雉尾制成。(7)长沙:郡名。治临湘(今湖南长沙市)。豫章:郡名。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8)牂柯:指牂柯江。(9)出:此字下脱“其”字。(10)郎中将:官名,属郎中令。 (11)食重:谓食粮及衣重。(12)巴苻关:在汉巴郡苻县(今四川合江县)。(13)犍为郡:郡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14)僰道:县名。今四川宜宾。(15)司马相如:本书有其传。  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1),载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疲)饿餧(馁),离暑湿(2),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亡(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3)。还报,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时方筑朔方,据河逐胡(4)。弘等因言西南夷为害(5),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许之,罢西夷,独置南夷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保就(6)。  (1)巴蜀四郡:指汉中、巴、广汉、蜀四郡。(2)离:遭也。(3)公孙弘:本书有其传。(4)胡:指匈奴。(5)西南夷为害:言通西南夷大为损害。(6)保就:犹言保聚。(王念孙说)  及元狩元年(1),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2),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3),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十余辈间出西南夷(4),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余,皆闭昆明(5),莫能通。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6)?”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7),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8),天子注意焉。  (1)元狩元年:前122年。(2)张骞:本书有其传。大夏:在今阿富汗。(3)身毒:古印度的音译。(4)间出:寻找间隙而出。西南夷:“南”字衍。《史记》无此字。(5)闭昆明:被闭塞于昆明。(6)与:犹“如”。(7)王:当为“主”。(8)足事亲附:意谓值得将来亲附。  及至南粤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1)。且兰君恐远行(2),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当击南粤者八校尉击之。会粤已破,汉八校尉不下(3),中郎将郭昌、卫广引兵还,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柯郡(4)。夜郎侯始倚南粤,南粤已灭,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南粤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侯,冉皆震恐,请臣置吏。以邛都为粤嶲郡(5),都为沈黎郡(6),冉为文山郡(7),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8)。  (1)驰义侯:《武帝纪》作“越驰义侯遗”。遗,人名。(2)且兰:原为夜郎联盟部落的成员之一。在今贵州福泉县等地。(3)汉八校尉:即城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八校尉,其名为保卫京师,亦可调用出征。(4)牂柯郡:郡治故且兰(在今贵州贵定东北)。(5)越嶲郡:郡治邛都(在今四川西昌东)。(6)沈黎郡:郡治都(在今四川汉源东北)。其郡自前111年至前97年。陈直说:“沈黎郡首县仍称沈黎。”(7)文山郡:或作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北)。其郡自前111年至前67年。(8)武都郡:郡治武都(在今甘肃武都北)。  使王然于以粤破及诛南夷兵威风(讽)谕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1),未肯听,劳、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2),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3),以故弗诛。滇王离西夷,滇举国降,请置吏入朝。  于是以为益州郡(4),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也,最宠焉。  (1)劳深:《史记》作“劳浸”。在今云南昆明市东。杖:犹“倚”。(2)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4年。(3)始道善:意谓起初表现还好。(4)益州郡: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澄县西)。  后二十三岁,孝昭始元元年(1),益州廉头、姑缯民反(2),杀长吏。牂柯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3),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柯(4),大破之。后三岁,姑缯、叶榆复反,遣水衡都尉吕辟胡将郡兵击之(5)。辟胡不进,蛮夷遂杀益州太守,乘胜与辟胡战,士战及溺死者四千余人。明年,复遣军正王平与大鸿胪田广明等并进,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上曰:“鉤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6),斩首捕虏有功,其立亡波为鉤町王。大鸿胪广明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间岁(7),武都氏人反,遣执金吾马适建、龙侯韩增与大鸿胪广明将兵击之。  (1)始元元年:前86年。(2)益州:指益州郡。廉头、姑缯:皆地名。大约在今云南境内,具体地点不明。(3)牂柯:指牂柯郡。谈指:县名。在今贵州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同并:县名。今云南弥勒县等地。(4)奔命:军队名。汉代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著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5)水衡都尉吕辟胡:王先谦曰:“水衡都尉吕”是衍文。此说不妥。观上下文,人名前皆有官名。(6)句町:县名。在今云南广南县等地。(7)间岁:隔一岁。  至成帝河平中(1),夜郎王兴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2),牂柯太守请发兵诛兴等,议者以为道远不可击,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张匡持节和解,兴等不从命,刻木象汉吏,立道旁射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曰:“太中大夫匡使和解蛮夷王侯,王侯受诏,已复相攻,轻易汉使,不惮国威,其效可见,恐议者选耎(3),复守和解,太守察动静,有变乃以闻。如此,则复旷一时(4),王侯得收猎其众,申固其谋,党助众多,各不胜忿,必相殄灭。自知罪成,狂犯守尉(5),远臧(藏)温暑毒草之地,虽有孙吴将(6),贲育士(7),若入水火,往必焦没,知(智)勇亡(无)所施。屯田守之,费不可胜量。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汉家加诛,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8)。大司农豫(预)调谷积要害处,选任职太守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即以为不毛之地(9),亡(无)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芽),早断绝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1)河平:汉成帝年号。共四年(前28——前25)。(2)漏卧:在云南罗平县等地。或说在今云南广南县等地。(3)耎(ruǎn):软弱。(4)旷一时:言空废一时(三个月)不早发兵。(5)狂犯:疯狂侵犯。(6)孙吴:指古代名将孙武吴起。(7)贲育:指古代勇士孟贲、夏育。(8)练:选择。(9)即:犹“若”。  大将军凤于是荐金城司马陈立为牂柯太守(1)。立者,临邛人(2),前为连然长(3),不韦令(4),蛮夷畏之。及至牂柯,谕告夜郎王兴,兴不从命,立请诛之。未报,乃从吏数十人出行县,至兴国且同亭,召兴,兴将数千人往至亭,从邑君数十人入见立。立数责(5),因断头(6)。邑君曰:“将军诛亡(无)状,为民除害,愿出晓士众。”以兴头示之,皆释兵降。鉤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劳吏士。立还归郡,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收余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反。至冬,立奏募诸夷与都尉长史分将攻翁指等。翁指据厄为垒,立使奇兵绝其饷道,纵反间以诱其众,都尉万年曰:“兵久不决,费不可共(供)。”引兵独进,败走,趋立营。立怒,叱戏(麾)下令格之。都尉复还战,立引兵救之。时天大旱,立攻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立已平定西夷,征诣京师。会巴郡有盗贼,复以立为巴郡太守,秩中二千石居(7),赐爵左庶长(8)。徒为天水太守(9),劝民农桑为天下最,赐金四十斤。入为左曹卫将军,护军都尉,卒官。  (1)金城:郡名。治允吾(在今甘肃永靖西北)。司马:武职名。(2)临邛:县名。今四川邛崃县。(3)连然:县名。在今云南安宁县。(4)不韦:县名。在今云南保山东北。(5)数(shǔ)责:责备。(6)断:此字下似当有“其”字。(7)秩中二千石:汉代太守,秩二千石。陈立为巴郡太守,秩中二千石,乃特殊优待。“居”字当衍(王先谦说)。(8)左庶长:爵名,第十级。(9)天水:郡名。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  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鉤町王以为侯,王邯怨恨(1),牂柯大尹周钦诈杀邯(2)。邯弟承攻杀钦,州郡击之,不能服。三边蛮夷愁扰尽反,复杀益州大尹程隆。莽遣平蛮将军冯茂发巴、蜀、犍为吏士,赋敛取足于民,以击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七,巴、蜀骚动。莽征茂还,诛之。更遣宁始将军廉丹与庸部牧史熊大发天水、陇西骑士(3),广汉、巴、蜀、犍为吏民十万人,转输者合二十万人,击之。始至,颇斩首数千,其后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余死者数万。而粤嶲蛮夷任贵亦杀太守枚根。自立为邛谷王。会莽败汉兴(4),诛贵,复旧号云。  (1)王邯:句町王名邯。(2)大尹:即太守。钱大昭曰:“改太守为大尹,莽制也。牂柯亦当从莽制改作同亭。”(3)庸部牧:即益州牧。王莽改益州为庸部。(4)汉兴:此指光武中兴。  南粤王赵佗(1),真走人也(2)。秦并天下,略定扬粤(3),置桂林、南海、象郡(4),以適(谪)徒民与粤杂处(5)。十三岁,至二世时(3),南海尉任嚣病且死(7),召龙川令赵佗语曰(8):“闻陈胜等作乱,豪桀(杰)叛秦相立,南海辟(僻)远,恐盗兵侵此。吾欲兴兵绝新道(9),自备待诸侯变,会疾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郡中长吏亡(无)足与谋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10),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11):“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吏,以其党为守假(12)。秦已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武王。  (1)南粤:与“南越”同。古越族之一,分布于今两广及越南部分地区。(2)真定:县名。在今河北正定东南。(3)扬粤:本扬州之分,故云“扬粤”。(4)桂林:郡名。郡治今广西桂平西南。南海:郡名。治番禹(今广州市)。象郡:治所在临尘(今广西崇左)。(5)谪徙民:谪有罪者徙之。(6)二世:指秦二世(胡亥)。(7)南海尉:官名。掌南海郡军事。嚣:音áo。(8)龙川:县名。今广东龙川县。(9)新道:秦所开通向南方的道路,相传在今粤北乐昌一带。(10)被:予也。(11)横浦、阳山、湟溪:皆关名。横浦关,在今广东南雄县北。阳山关,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湟溪关,在今广东省英德县西南。(12)守假:指暂时代理的郡县官职。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1),与剖符通快,使和辑(集)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  (1)此事详《陆贾传》。  高后时,有司请禁粤关市铁器。佗曰:“高皇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鬲(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1),欲倚中国,击灭南海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武帝(2),发兵攻长沙边,败数县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击之(3),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逾)领(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粤、西瓯骆(4),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5)。  (1)长沙王:汉长沙王国,都于临湘(今湖南长沙市)。(2)南武帝:当作“南越武帝”,《史记》、《汉纪》、《通鉴》均是如此。(3)灶:周灶。(4)闽粤:即闽越。古越族之一。活动于今福建及浙东一带。西瓯:即骆越。言西者,以别于东瓯。骆:人名。越人。(5)侔:等也。  文帝元年(1),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谕盛德焉(2)。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3),岁时奉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诏丞相平举可使粤者(4),平言陆贾先帝时使粤。上召贾为太中大夫,谒者一人为副使,赐佗书曰:“皇帝谨问南粤王,甚苦心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5),弃外奉北藩于代(6),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7),以故悖暴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它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8),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9),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10),虽王之国,庸独利乎(11)!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13)’,朕不得擅变焉。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岭)以南(14),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无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15),终今以来(16),通使如故。故使贾驰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17),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18),存问邻国(19)。”  (1)文帝元年:前179年。(2)谕盛德:意谓不以威武加于远方。(3)亲:指父母。(4)平:陈平。本书有其传。(5)侧室之子:言非正嫡所生。(6)代:汉代王国名。(7)日进不衰:谓日益严重。(8)不释:意谓辞让帝位而不放过。(9)博阳侯:陈濞(10)南郡: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11)此意谓越兵寇边,使得长沙郡受害,而汉军反击,对越也不利。(12)定地犬牙相入者:谓划定彼此间犬牙交错之地。(13)介:隔也。 (14)服岭:山岭名。约在今湖南南部。(15)分弃:谓彼此共弃。(16)终今以来:谓自今以后。(17)褚:以绵装成之衣。以绵之多少厚薄,分为上、中、下三等。(18)听乐娱忧:谓听听音乐以消忧愁。(19)邻国:指东越与西瓯。  陆贾至,南粤王恐,乃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于是下令国中曰:“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帝制黄屋左纛。”因为书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粤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粤王,使为外臣,时内(纳)贡职。孝惠皇帝即位,义不忍绝,所以赐老夫者厚甚。高后自临用事,近细士(1),信谗臣,别异蛮夷,出今曰:“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与牝(2)。’老夫处辟(僻),马牛羊齿已长(3),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辈上书谢过,皆不反(返)。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4),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无)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也。高皇后闻之大怒,削去南粤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敢发兵以伐其边。且南方卑湿,蛮夷中西有西瓯,其众半羸,南面称王;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5),亦称王。老夫故敢妄窃帝号,聊以自娱。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然北面而臣事汉,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6),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蠧一器(7),生翠四十双(8),孔雀二双。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1)细士:犹言小人。(2)牝:雌也。不予牝,是防其繁殖。(3)齿已长:谓老。(4)风闻:闻风声。(5)其半蛮夷:长沙王国之人半数是蛮夷(南方各族)。(6)靡曼:华丽。(7)桂蠧:蜜渍的食桂虫。食之味香,清痰。(8)生翠:腊制的翡翠。  陆贾还报,文帝大说(悦)。遂至孝景时,称臣遣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