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郡名。治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市)。(21)蓝田: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芷阳: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22)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22)蜀汉:蜀郡与汉中郡。这里是指汉中郡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1),载之。汉王急,马罢(疲),虏在后(2),常跋两儿弃之(3),婴常收载行,面雍(拥)树驰(4)。汉王怒,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5)。  (1)孝惠:孝惠帝刘盈。鲁元:鲁元公主,刘邦之女,吕后所生。(2)虏:指敌军。(3)跋(bō):踢;用脚拨开。(4)面拥树:大人拥抱小孩,小孩抱着大人颈好似拥树。(5)卡:邑名。在今江苏丰县。  汉王既至荥阳(1),收散兵,复振,赐婴食邑沂阳(2)。击项籍下邑(3),追至陈(4),卒定楚。至鲁(5),益食兹氏(6)。  (1)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2)沂阳:乡名。地点不明。(3)下邑:邑名。在今安徽砀山县。(4)陈:县名。在今河南淮阳。(5)鲁:县名。在今山东曲早市。(6)兹氏:县名。在今山西汾阳县东南。  汉王即帝位,燕王臧荼反,婴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1)。更食汝阴(2),剖符,世世勿绝。从击代(3),至武泉、云中(4),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5),大破之。追北至平城(6),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7),冒顿乃开其一围角(8)。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乡(向),卒以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9)。从击胡骑句注北(10),大破之。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阵),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从击陈豨、黥布军,陷陈(阵)却敌,益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除前所食。  (1)楚王信:韩信。(2)汝阴:县名。在今安徽阜阳县。(3)代: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北蔚县东北)。(4)武泉:县名。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云中:县名。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5)韩信:韩王信。晋阳: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6)平城: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7)阏氏(yānzhī):匈奴单于之妻,相当云汉帝之后。(8)冒顿(mòdú):匈奴单于。匈奴族杰出人物。 (9)细阳:县名。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南。(10)句注: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从,竟高祖崩。以太仆事惠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间也,乃赐婴北第第一(1),曰“近我”,以尊异之。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2),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3),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4),与大臣共立文帝,复为太仆。八岁薨,谥曰文侯。传至曾孙颇,尚平阳公主(5),坐与父御婢奸(6),自杀,国除。  (1)北弟:近北阙之第宅。第一:谓第宅一区。或谓在北第之第一门。(2)代王:刘恒,后为文帝。(3)东牟侯:刘兴居,齐悼惠王刘肥之于。清宫:清除宫内异己势力。(4)天子法驾:皇帝的车驾。(5)平阳公主:景帝刘启之子。《功臣表》曰:“元光二年,侯颇嗣,十八年,元鼎二年,坐尚公主与父御婢奸,自杀。”据此可知,夏侯颇于元鼎二年(前115)还尚公主;但自元朔五年(前124)卫青已尚平阳公主,直至逝世(前106)合葬,可见夏侯颇不可能坐尚平阳公主与父御婢奸。其所尚得,当是另一公主。(6)御婢:皇帝所赐之婢。  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1),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2)。  (1)孙公主:平阳公主是景帝皇后所生,外家当姓王,故此孙公主必非平阳公主。(2)更为孙氏:周寿昌指出,更为孙氏,只是夏侯颇一支;其他夏侯氏子孙则不尽然。  灌婴,睢阳贩缯者也(1)。高祖为沛公,略地至雍丘(2),章邯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3),婴以中涓从(4),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杠里(5),疾斗,赐爵七大夫(6)。又从攻秦军毫南、开封、曲遇(7),战疾力,赐爵执帛(8),号宣陵君。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9)破秦军尸北(10)。北绝河津(11),南破南阳守阳城东(12),遂定南阳郡。西入武关(13),战于蓝田(14),疾力,至霸上(15),赐爵执圭(16),号昌文君。  (1)睢阳: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缯(zēng):丝织品之总称。(2)雍丘:县名。今河南杞县。(3)砀:县名。在今河南夏邑县东南。(4)中涓:帝王的侍从官。(5)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成武:县名。在今山东成武县。杠里:地名。地点不明。有说是县名,在今山东郸城县。恐非。(6)七大夫:爵名,第七级。(7)毫:邑名。在今河南曹县东南。开封: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南,曲遇:小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8)执帛:战国时楚爵名,仅次于执珪。(9)阳武:县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洛阳:在今洛阳市东北。(10)尸:尸乡。在今河南偃师县西。(11)河津:指平阴律。在今河南孟津县东。(12)南阳:郡名。治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市)。守:南阳守吕。阳城:在今河南方城东。(13)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14)蓝田:县名。在今陕西商南县西。(15)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16)执圭:战国时楚国最高爵名。秦末起义军采用。  沛公为汉王,拜婴为郎中(1),从入汉中(2),十月,拜为中谒者(3)。从还定三秦(4),下栎阳(5),降塞王(6)。还围章邯废丘(7),未拔。从东出临晋关(8),击降殷王(9),定其地(10)。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佗军定陶南(11),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12)。  (1)郎中:帝王的侍从官。(2)汉中:郡名。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中谒者:在帝王左右掌管传达的官。(4)三秦:指关中地位。当时关中由项羽分封给三个秦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的雍、塞、翟三个诸侯王国占据,故称“三秦”。(5)栎阳:县名。在今陕西高陵县东北。(6)塞王:司马欣。(7)章邯:原为秦将,当时为雍王。废丘:县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8)临晋关:也称蒲津关,在今陕西大荔县东,黄河西岸。(9)殷王:司马卬。(10)其地:殷王之地在河内,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河北省南部等地区。(11)定陶:县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12)杜: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平乡:乡名。在杜县。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1),以北至彭城(2)。项羽击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外黄(3),西收军干荥阳(4)。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5),今为校尉(6),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7)。”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8),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9)。击项羽之将项冠于鲁下(10),破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柘公王武军燕西(11),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12),连尹一人(13)。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14),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以骑度(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从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15)。还至敖仓(16),婴迁为御史大夫。  (1)砀:县名。在今河南夏邑东南。(2)彭城:县名。在今江苏徐州市。(3)外黄:县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4)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5)重泉:县名。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南。(6)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7)傅:辅佐。(8)中大夫令:武职。(9)起阳武至襄邑:谓所绝饷道之地段。襄邑:县名。在今河南睢县。(10)鲁:县名。在今山东曲阜市。(11)燕:县名。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12)楼烦:县名。在今山西宁武县。古时楼烦人善骑射,故有称善于骑射者为“楼烦”。(13)连尹:楚武官。(14)白马:县名。在今河南滑县东。(15)邯郸:县名。在今河北邯郸节。(16)敖仓:秦朝的大粮仓,建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的敖山上。  三年,以列侯食邑杜平乡。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1),所将卒虏车骑将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降下临淄(2),得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赢、博(3),击破其骑,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攻下赢、博,破齐将军田吸于千乘(4),斩之。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于假密(5),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6)。  (1)历:历城,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2)临淄:县名。在山东淄博市东北。(3)赢:县名。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博:邑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4)千乘:邑名。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北。(5)假密,即高密,县名。在今山东高密县西。(6)亚将:次将。  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转南,破薛郡长(1)。身虏骑将一人。攻傅阳(2),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3)。度(渡)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4)。项羽使项声、薛公、郯公复定淮北,婴度(渡)淮击破项声、郯公下邳(5),斩薛公,下下邳、寿春(6)。击破楚崎平阳(7),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8)。攻苦、谯(9),复得亚将,与汉王会颐乡(10)。从击项籍军陈下(11),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  (1)薛郡长:相当于薛郡守。薛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市)。(2)傅阳:县名。在今山东枣庄市南。(3)下相: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县西南。僮:县名。在今安徽泗县东北。取虑:县名。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北。徐:县名。在今江苏泗洪县南。(4)广陵:县名。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5)下邳:县名。在今江苏沛县南。(6)寿春:县名。在今安徽寿县。(7)平阳:邑名。今山东邹县。(8)留:县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薛:县名。在今山东微山县东北。沛:县名。今江苏沛县。酂:县名。在今河南永城县西。萧:县名。在今安徽萧县东北。相:县名。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9)芳:县名。在今河南鹿邑县。谯:县名。在今安徽毫县。(10)颐乡:乡名。在今河内鹿邑县东。(11)陈:县名。在河南淮阳县。  项籍败垓下去也(1),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2),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3)。度(渡)江(4),破吴郡长吴下(5),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6)。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1)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南沱河北岸。(2)东城:县名。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3)历阳:县名。在今安徽和县。(4)江:长江。(5)吴郡:陈直疑为项羽自置之郡,郡治当在吴县。吴:县名。在今江苏苏州市。(6)吴、豫章、会稽:皆郡名。像章郡治南昌(在今江西南昌市)。会稽郡治秦时在吴县(在今江苏苏州市),项羽所置吴郡治吴县,则会稽郡治可能在它处。  汉王即帝位,赐益婴邑三千户。以车骑将军从击燕王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1)。  (1)颍阴:县名。在今河南许昌市。  从击韩王信于代(1),至马邑(2),别降楼烦以北六县,斩代左将,破胡骑将于武泉北(3)。复从击信胡骑晋阳下(4),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5)。又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6),击破胡骑于硰石(7)。至平城(8),为胡所困。  (1)代:指代地。在今山西大同市以东、河北张家口市以西部分地区。(2)马邑:县名。在今山西朔县。(3)武泉:县名。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4)晋阳: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5)白题:匈奴族的一支。(6)燕、赵、齐、梁、楚:皆是汉初诸侯王国名。(7)硰石:邑名。有说在山西静乐县东北。(8)平城: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从击陈豨,别攻豨丞相侯敞军曲逆下(1),破之,卒斩敞及特将五人。降曲逆、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2)。攻下东垣(3)。  (1)曲逆:县名。在今河北完县东南。(2)卢奴:县名。在今河北定县。上曲阳:县名。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安国:县名。在今河北安国县东南。安平:县名。在今河北安平县。(3)东垣:邑名。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  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1),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又进击破布上柱国及大司马军(2)。又进破布别将肥铢。婴身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其小将十人,追北至淮上。益食邑二千五百户。布已破,高帝归,定令婴食颍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凡从所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1)相:县名。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2)上柱国:战国时楚国官名,相当于丞相。大司马:掌管军政的高级军职。  婴自破布归,高帝崩,以列侯事惠帝及吕后。吕后崩,吕禄等欲为乱(1)。齐哀王闻之(2),举兵西,吕禄等以婴为大将军往击之。婴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3),因屯兵荥阳,风(讽)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自荥阳还,与绛侯、陈平共立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金千斤,为太尉。  (1)吕禄:吕释之之子,吕后之侄,曾封为赵王,后被诛。(2)齐哀王:刘襄,齐悼惠王刘肥之子。(3)绛侯:周勃。  三岁,绛侯勃免相,婴为丞相,罢太尉官。是岁,匈奴大入北地(1),上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击匈奴。匈奴去,济北王反(2),诏罢婴兵。后岁余,以丞相薨,谥曰懿侯。传至孙强,有罪,绝。武帝复封婴孙贤为临汝侯,奉婴后,后有罪(3),国除。  (1)北地:郡名。治义渠(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南)。(2)济北王:刘兴居,齐悼惠王刘肥之子。(3)有罪:《功臣表》云:坐子伤人首匿免。  博宽,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人,起横阳(1)。从攻安阳、杠里(2),赵贲军于开封(3),及击杨熊曲遇、阳武(4),斩首十二级,赐爵卿(5)。从至霸上(6)。沛公为汉王,赐宽封号共德君。从入汉中,为右骑将。定三秦,赐食邑雕阴(7)。从击项籍,待怀(8),赐爵通德侯。从击项冠、周兰、龙且,所将卒斩骑将一人敖下(9),益食邑。  (1)横阳:邑名。在今河南商丘市西南。(2)安阳:县名。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3)赵贲:秦将。开封: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南。(4)杨熊:秦将。曲遇:小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阳武:县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5)爵卿:在秦爵二十级中,自左庶长(第十级)至大庶长(第十八级)相当于卿。(6)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7)雕阴:县名。在今陕西甘泉县南。(8)怀:县名。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9)敖:山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  属淮阴(1),击破齐历下军(2),击田解(3)。属相国参(4),残博(5),益食邑。因定齐地,剖符世世勿绝,封阳陵侯,二千六百户,除前所食。为齐右丞相,备齐(6)。五岁为齐相国。  (1)淮阴:指淮阴侯韩信。(2)历: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3)击:疑误,可能是获、得等字。田解:齐将。(4)参:曹参。(5)博:县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6)备:守备。  四月,击陈豨,属太尉勃(1),以相国代丞相哙击豨(2)。一月,徙为代相国(3),将屯(4)。二岁,为丞相(5),将屯。孝惠五年薨,谥曰景侯。传至曾孙偃,谋反,诛(6),国除。  (1)勃:周勃。(2)哙:樊哙。(3)代:代王国。(4)将屯:统领防备匈奴的屯兵。(5)丞相:《史记》作“代丞相”,是也。当时改诸侯王国之相国为丞相。(6)《功臣表》云:坐与淮南王谋反诛。  靳歙,以中涓从(1),起宛朐(2)。攻济阳(3)。破李由军。击秦军开封东,斩骑千人将一人,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临平君。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首二十八级,捕虏五十七人。至霸上。沛公为汉王,赐歙爵建成侯,迁骑都尉(4)。  (1)中涓:帝王的侍从官。(2)宛朐:即冤句,县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南。(3)济阳:邑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4)骑都尉:骑兵部队的长官。  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1),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候各四人,骑长十二人。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2),击反者王武等。略梁地(3),别西击邢说军菑南(4),破之,身得说都尉二人,司马、候十二人,降吏卒四千六百八十人。破楚军荥阳东。食邑四千二百户。  (1)章平:章邯部将。陇西:郡名。治狄(在今甘肃临洮县)。(2)雍丘:县名。今河南杞县。(3)梁地:指令河南东部地区。(4)菑:县名。在今河南民权县东。  别之河内(1),击赵贲军朝歌(2),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3),下十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降下邯郸,别下平阳(4),自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一人,降邺(5)。从攻朝歌、邯郸,又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还军敖仓(6),破项籍军成皋南(7),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8),破项冠鲁下(9)。略地东至鄫、郯、下邳(10),南至蕲、竹邑(11)。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军陈下(12),破之。别定江陵(13),降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致洛阳,因定南郡(14)。从至陈,取楚王信(15),剖符世世勿绝,定食四千六百户,为信武侯。  (1)别之河内:另带一支军到河内。河内:郡名。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2)朝歌:县名。今河北淇县。(3)棘蒲:邑名。在今河北大名县西北。(4)平阳:县名。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5)邺:县名。在今河北磁县南。(6)敖仓:大粮仓。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7)成皋:邑名。在今河南荥阳西北。(8)起荥阳至襄邑:指击绝楚饷道的地段。襄邑:县名。在今河南睢县。(9)鲁:县名。在今山东曲阜市。(10)鄫:即缯,县名。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北。郯:县名。在今山东郯城北。下邳:县名。在今江苏邳县南。(11)蕲:县名。在今安徽宿县南。竹邑:县名。在今安微宿县北。(12)陈:县名。在今河南淮阳县。(13)江陵:县名。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15)南郡:郡治江陵。(15)楚王信:韩信。  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平城下(1),还军东垣(2)。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燕、楚车骑(3),别击陈豨丞相敞(4),破之,因降曲逆(5)。从击黥布有功,益封,定食邑五千三百户。凡斩首九十级,虏百四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  (1)韩信:韩王信。(2)东垣:县名。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3)梁、赵、齐、燕、楚:皆是汉初诸侯王国。平城: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4)敞:侯敞。(5)曲逆:县名。在今河北完县东南。  高后五年,薨,谥曰肃侯。子亭嗣,有罪(1),国除。  (1)钱大昭云:坐事国人过律免。  周緤,沛人也。以舍人从高祖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汉,还定三秦,常以参乘,赐食邑池阳(1)。从东击项羽荥阳,绝甬道,从出度(渡)平阴(2),遇韩信军襄国(3),战有利不利,终亡(无)离上心。上以緤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4)。  (1)池阳:乡名。惠帝时设县,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2)渡平阴:言由平阴津渡过黄河。(3)遇韩信军襄国:此处记事有脱误。当时周緤随刘邦渡平阴,是至修武,而非至襄国。(4)三千三百户:《功臣表》为“二千二百户”。  上欲自击陈豨,緤泣曰:“始秦攻破天下(1),未曾自行,今上常自行,是亡(无)人可使者乎?”上以为“爱我”,赐入殿门不趋(2)。  (1)秦:指秦始皇。(2)不趋:《史记》在“不趋”下,尚有“杀人不死”四字。  十二年,更封緤为城侯(1),孝文五年薨,谥曰贞侯。子昌嗣,有罪,国除,景帝复封緤子应为郸侯(2),薨,谥曰康侯。子仲居嗣,坐为太常有罪(3),国除。  (1)(pěng):乡名。在今陕西宝鸡县。城:《史记》作“蒯成”。(2)郸:县名。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3)坐为太常有罪:《功臣表》云:坐收赤侧钱不收,完为城旦。《公卿表》云:坐不收赤侧钱,收行钱。  赞曰:仲尼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1)?”言士不系于世类也(2)。语曰“虽有兹基,不如逢时(3)”,信矣!樊哙、夏侯婴、灌婴之徒,方其鼓刀仆御贩缯之时(4),岂自知附骥之尾(5),勒功帝籍,庆流子孙哉?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6),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义)存君亲,可也。  (1)仲尼称等句:引文见《论语·雍也篇》。仲尼:孔子之字。犁牛:耕牛。骍:赤色。勿用:言勿用为祭祀之牺牲。山川:指山川之神。其:犹岂。舍:捨弃。诸:“之乎”两字的六音字。(2)类:类似。(3)语:俗语。兹基:指田地与农具。(4)鼓刀:谓屠狗。(5)附骥之尾:谓虻附骥之尾,则致千里。喻凡人依附仅势,可以扶摇直上。(6)执劫:谓被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