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的逻辑 > 地铁的故事(1)

地铁的故事(1)

    地铁的故事(1)

    我在北京,平时都坐地铁。从我刚来北京的2003年至后奥运时代的2010年,北京的地铁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地铁是我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地铁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人民素质与文化面貌的珍贵镜子。每到一座城市,只要有,我都会选择坐地铁,从感受地铁的草根角度观察中国。在这里,我想跟读者分享“我与北京地铁”的四大故事。

    一

    2008年5月的某一天,我去天津出差,先从北大走到五道口,坐城铁到西直门,再坐开往北京站方向的2号环线。与平时一样,我拿着《新京报》,度过地铁里的时光。

    虽然是早上拥挤的时间,乘客却没那么多,难得可以轻松阅读文字。忽然间我发现,周围一半以上的乘客跟我一样在专心看报纸。在20多分钟的时间里,至少我周围的人始终保持沉默,车厢很安静。我一口气读完报纸,感到了生活的乐趣。

    这是不寻常的现象,令我吃惊,并让我再次思考北京和北京人。

    其实,北京市民在地铁里看报纸或看书并不是新鲜事。我每一次坐地铁时或多或少接触过看报的乘客,只不过旁边乘客的表现五花八门而已——有聊天的、吵架的、郁闷的、睡觉的、吃喝的、沉默的……看报的人并没有那么突出。而那一天,所有人安静看报的场景,一瞬间在我眼中几乎成为北京地铁文明史上的一次转折。

    最近,乘坐地铁的市民不断增加,高峰时间实在令人头疼。排队、等待、拥挤、臭味儿、大声……地铁已变**海,而地铁对所有承受了巨大生活压力和希望降低生活成本的市民来说,又是那么不可或缺。因此,如何度过地铁时间就变成一个重要的课题。

    请大家冷静想一想:地铁是公共交通,地铁也是个公共场所,它应该是有序、理智、和睦的。凡是牵涉到公共两个字的事物都要被公众的认同与关怀所支撑。地铁既是公共的代名词,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在地铁里看报纸的乘客,即“看报族”的存在无疑是值得赞扬的。据我所知,与我刚来北京的2003年相比,“看报族”明显增加了。地铁站旁边的报刊亭以及地铁里的报纸销售处对城市市民来说越来越不可或缺,那些卖报的叔叔阿姨对城市文明进步的贡献功不可没。何况,大家在地铁时间关注新闻,了解社会动态,充实知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同时它给北京带来的是文明与和谐。

    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首先要看它的社会秩序和国民素质。如果国民能够主动认同社会的稳定,并为此自律,必然就产生良性的秩序。无序永远与和谐背道而驰。所谓“和谐社会”也绝不能光靠强制性的公共政策来建立,它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而耐心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