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的逻辑 > 蜗居的逻辑(3)

蜗居的逻辑(3)

    蜗居的逻辑(3)

    据统计,2007年日本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是中国的两倍以上。日本人并没有因为房子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房市趋于平稳,另一方面,日本人的观念也有可借鉴之处。日本人通常认为,城市化归根结底是把产品、东西、建筑等事物缩小化、轻量化。换句话说,现代化是从大、多等量化走向少、小等质化的过程。真正有钱人是买最小的数码相机、最轻的笔记本电脑、最环保的车子以及利用率最高的房子,因为那些才是真正的高级品。这一逻辑也符合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科学发展等价值取向。

    相比之下,如今很多中国人依然把大、多等标准看得过重,比如,奢侈的房子、丰盛的饭局。或许,在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中国人还需要一场观念改革,从有钱、有文化、有条件的人做起,尽可能把“缩小”和“轻量”等真正现代化的习惯视为美德。

    周围的中国人经常自问:“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许多人为此感到困惑。我的感觉是,这种匮乏的“核心价值”并不是西方老生常谈的人权、自由、民主等“理念性价值”,而更倾向于去年同样相当流行的,我看过的第二部中国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常说的“信仰”:“我有信仰,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相信自己的选择。”

    西方意义上的价值观也好,《潜伏》里的信仰性价值观也罢,都或多或少带着意识形态或宗教的色彩。就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的,“人是社会的动物”,现实社会与意识形态或宗教之间的挂钩不可避免。日本人不信宗教,但尊崇以神道为基础的某种信仰。它以让人们自律的方式忠诚于稳定与秩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只要服从秩序,从中能够获利。

    西方则以宗教的形式让人们忠诚于稳定和秩序,为资本主义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上帝告诉你要好好劳动,你就好好劳动。基督教给予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