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智囊 > 用心狡黠

用心狡黠

    【原文】

    英雄欺人①,盗亦有道;智日以深,奸日以老。象物为备,禹鼎在兹②;庶几不若,莫或逢之。集“狡黠”。【注释】

    ①欺人:以气势吓人。

    ②象物为备,禹鼎在兹:禹把各地的神物和恶物铸在鼎上,让人民识别。【译文】

    英雄可能会欺负人,盗匪也可能会有道义。智慧能越来越深沉,奸诈也会越来越老练。这些智慧应该像禹将神物和恶物铸在鼎上一样,集中在一起,加以了解和防备。如果自知不如,最好敬而远之。因此集成“狡黠”卷。郭纯 王燧

    【原文】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检有实,旌表门闾。复讯,乃是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数如此,鸟闻哭声,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河东孝子王燧家猫、犬互乳①,其子言之州县,遂蒙旌表。讯之,乃是猫、犬同时产子,取其子互置窠中,饮其乳惯,遂以为常。

    〔评〕田单妙计②,可惜小用。然撒饼亦资冥福,称孝可矣!

    即使非伪,与孝何干?【注释】

    ①互乳:互相哺乳。

    ②田单妙计:春秋时田单被围即墨,下令城中每次开饭前必在庭院中祭先祖,引飞鸟落下就食,围城之敌迷惑不解,疑有神降。【译文】

    有个名叫郭纯的东海孝子,他母亲过世后,每当他思母号哭,他家庭院的上空就有大批的飞鸟聚集,一时传为奇谈。官府派员调查发觉确有此事,于是奏请皇帝,在闾门立旌旗表扬。后来,有人一再追查孝子飞鸟群聚的原因,原来是孝子每次号哭时,就把饼散撒在地上,飞鸟就争相来食,每次都如此,日后,飞鸟一听哭声,就群聚盘旋在他家庭院上空,并非是飞鸟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河东孝子王燧的家里,所饲养的猫狗,竟然猫哺犬子,犬育猫儿,官府听闻此事,也赐旌旗表扬。问及王燧,原来是猫狗同时产子,家人互调其子,日久也就哺育习惯了。

    〔评译〕这原本是齐人田单欺骗燕人的计谋,用来欺骗乡民,实在是小用了。然而撒饼喂鸟也算是行善事、积阴德,就这点看,也还可以称孝子。

    王燧的做法有欺骗世人的嫌疑,竟然蒙赐旌旗表扬,这和孝顺有何相干?京邸假宦官

    【原文】

    嘉靖间,一士人候选京邸有官矣,然久客橐,欲贷千金。与所故游客谈。数日报命,曰:“某中贵允尔五百。”士人犹恨少,客曰:“凡贷者例以厚贽①先。内相②性喜谀苟得其欢,即请益非难也。”士人拮据,凑贷器币,约值百金,为期人谒及门。堂轩丽巨,苍头庐儿皆曳绮缟,两壁米袋充栋,皆有御用字。久之,主人出。壮横肥,以两童子头抵背而行,享礼③微笑,许贷八百,庐儿曰:“已晚,须明日。”主人可之。士人既出,喜不自胜,客复属耳:“当早至,我俟于此。”及明往,寥然空宅,堂下煤土两堆,皆袋所倾。问主宅者,曰:“昨有内相赁宅半日,知是谁?”客亦灭迹,方悟其诈。【注释】

    ①厚贽:丰厚的见面礼。

    ②内相:对宦官的谀称。

    ③享礼:接受礼物。【译文】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书生到京城听候分派官职,过了许久,他终于有了派官的消息。但因离家日久,旅费用尽,想向人借款千金周转,于是找旧日友人商量。几天后,友人对他说:“有一宦官答应借你五百金。”但书生嫌少,友人又说:“凡是想向他借钱的人,按往例都得先送他贵重的礼物,他喜欢别人奉承巴结,如果能得到他的欢心,再请他增加贷款的额数也并非是件难事。”书生手头拮据,把身边所有的钱及值钱的器皿拼凑起来约有百金,于是约定双方见面的日期。书生按期来到宦官府邸,只见厅堂富丽豪华,府邸的仆役、侍从也都衣着华丽,府库中米粮堆积如山,而且袋袋都有“御用”的标记。书生等候许久,才见主人出现,一副脑满肠肥的模样,由两名童子抵着他的背,才能缓慢地走动。主人收了书生的厚礼后,微笑着许诺书生八百金的贷款。一旁的侍从说:“现在天色已晚,要等明天才能拿钱。”要书生明日再来,书生离开府邸后,高兴得不得了,友人叮嘱书生说:“明天要早些去,我等你的好消息。”第二天,书生又前去府邸,只见府中空无一人,厅堂中也只有由米袋中漏出的两堆煤土。书生询问这屋宅的原主,宅主说:“昨天有个自称宦官的官员,向我租下半天的房子,但他究竟是什么人,我也弄不清楚。”书生回到原处,友人也不见了,这才知道上了大当。老妪骗局

    【原文】

    万历戊子,杭郡北门外有居民,年望六而丧妻。二子妇皆美,而事翁皆孝敬。一日忽有老妪立于门,自晨至午,若有期待而不至者。翁出入数次。怜其久立,命二子妇询其故,妇曰:“吾子忤逆①,将诉之官,期姐子同往,久候不来,腹且枵②矣。”子妇怜而饭之,言论甚相惬,至暮,期者不来,因留之宿,一住旬日。凡子妇操作,悉代其劳,而女工尤精。子妇唯恐其去也,谓妪无夫而子不孝,茕茕③无归,力劝翁娶之,翁乃与合。又旬余,妪之子与姐子始寻觅而来,拜跪告罪,妪犹厉詈不已,翁解之,乃留饮。其人即拜翁为继父,喜母有所托也。如此往来三月,一日妪之孙来,请翁一门,云已行聘,妪曰:“子妇来何容易,吾与翁及两郎君来耳。”往则醉而返。又月余,其孙复来请云:“某日毕姻,必求二姆④同降。”子妇允其请,且多贷衣饰,盛妆而往,妪子妇出迎,面黄如病者,日将晡,妪子请二姆迎亲,且曰:“乡间风俗若是耳。”妪佯曰:“汝妻虽病,今日称姑矣,何以不自往迎,而烦二位乎?”其子曰:“规模不雅,无以取重。既来此,何惜一往?”妪乃许之,于是妪与病妇及二子妇俱下船去,更余不返,妪子假出觇,孙又继之,皆去矣。(边批:金蝉脱壳计。)及天明,遍觅无踪,访之房主,则云:“五六月前来租房住,不知其故。”翁父子怅怅而归,亲友来取衣饰,倾囊偿之,而二妇家来觅女不得,讼之官,翁与子恨极,因自尽。【注释】

    ①忤逆:此处指不孝敬母亲。

    ②枵:空。

    ③茕茕:孤单的样子。

    ④姆:婶母,指老翁的两位儿媳。【译文】

    明朝万历戊子年间,杭州北门外有个老头,年纪快六十岁,老伴已经去世,两个儿子都已经娶妻,媳妇们不仅貌美,而且对他也非常孝顺。一天,有位老太太站在他家门口,从早晨一直站到中午,好像在等什么人,而对方好像一直没有来。老头出入门口好多次,可怜老太太站立太久,于是就让两个儿媳妇去问问老太太怎么回事。老太太说:“我儿子不孝顺,我要到官府告他,我是在这里等我姐姐的孩子和我一起去官府,没有想到他一直没有来,我的肚子都有些饿了。”媳妇们同情老太太,就请她进屋吃饭,彼此交谈得十分愉快,一直到晚上,仍然不见要等的人来,于是媳妇们就留老太太在家中过夜。老太太住了十天,凡是日常家务,都是老太太一手料理,女工尤其精巧,老头的两位媳妇都怕老太太离去,她们认为老太太既然老伴过世,儿子又不孝顺,一个人孤苦无依,于是极力劝公公娶这个老太太为妻。于是两个人成婚。又过了十多天,才看到老太太的儿子和姐姐的孩子寻来,见了老太太之后就跪在地上认罪,老太太仍然不停地大声怒骂,老头劝慰老太太,于是邀请老太太的儿子留下来喝酒,老太太的儿子拜老头为继父,庆幸母亲往后日子有了个依靠。两家往来了三个月之后,一天,老太太的孙子来邀请老头一家去喝订婚酒,老太太说:“两个媳妇哪能随便走开呢,我和老伴儿还有他两个儿子去吧。”一行人喝得醉醺醺地才回来。又过了一个多月,老太太的孙子又前来邀请说:“某日是我完婚的大喜日子,二位婶婶务必要来喝杯喜酒。”老头的媳妇笑着答应了。等到大喜之日,老头的媳妇们向亲友借了很多首饰,盛妆前往,老太太的儿媳妇站在门口迎接她们,面色青黄好像生病一样。快傍晚,老太太的儿子请两位媳妇去迎接新妇,并且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旁边的老太太故意对儿子说:“你的媳妇儿虽然有病在身,但是今天要做婆婆了,怎么能不亲自迎接新嫁娘过门,而要烦劳你这两位弟妹呢?”老太太的儿子说:“她那病恹恹的样子,实在是难看,怕亲家看了笑话,两位弟妹既然已经来了,怎么会吝惜前往呢?”老太太才故作勉强地答应了。于是老太太和生病的媳妇再加上老头的两位媳妇,一同下船迎娶新嫁娘。等候多时仍然看不到她们回来,老太太的儿子又假装下船打探,接着老太太的孙子也借口查探,都走了。(边批:金蝉脱壳计。)第二天天亮后,老头父子四处寻找,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踪影,询问屋主,屋主说:“他们在五六个月前搬来租下这所屋子,但是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老头父子只好怅然回去了,过了几天,亲友们纷纷来索要被借走的衣服、首饰,老头父子只好拿出所有的积蓄来偿还,而两个媳妇的娘家,也因为女儿失踪,到官府去控告老头父子,老头父子悔恨不已,三个人竟然因此自杀身亡。乘驴妇

    【原文】

    有三妇人雇驴骑行,一男子执鞭随之。忽少妇欲下驴择便地①,呼二妇曰:“缓行俟我。”因倩②男子佐之下,即与调谑,若相悦者。已乘驴,曰:“我心痛,不能急行。”男子既不欲强少妇。追二妇又不可得,乃憩道旁。而不知少妇反走久矣,是日三驴皆失。【注释】

    ①便地:方便的地方。

    ②倩:请(男子)帮忙。【译文】

    有三位妇人雇了个驴代步,驴主也骑着驴跟随在后面。走了一阵子,忽然其中有位妇人要下驴,想找个比较隐秘的地方方便,就对另外两位妇人说:“你们慢慢骑,边走边等我。”接着就请驴主扶她下驴,就和驴主打情骂俏,好像两个人之间非常亲密。等到妇人方便完,再骑上驴背的时候,妇人说:“我心痛不能骑得太快。”驴主不好意思要妇人加快速度,追赶前面的两位妇人又追不到,只好先在路旁休息,谁知道这名妇人早就已经掉头逃走很久了。这天这名驴主丢失了三只驴。窃磬

    【原文】

    乡一老妪,向诵经,有古铜磬,一贼以石块作包,负①之至媪门外。人问何物,曰:“铜磬,将鬻②耳。”入门见无人,弃石于地,负磬反向门内曰:“欲买磬乎?”曰:“家自有。”贼包磬复负而出,内外皆不觉。【注释】

    ①负:背。

    ②鬻:卖。【译文】

    乡下有个老婆婆,一向念经,她家有个古铜磬。有个小偷儿包了一包石块,背着来到老婆婆家门外。外面的人问他:“你在卖什么东西?”偷儿答:“铜磬,我卖铜磬。”小偷儿进入屋内,发现厅中没有人,于是就丢下石包,背着铜磬朝内室问:“要买磬吗?”屋内的人说:“我家中有。”小偷儿包着铜磬从老婆婆家出来,家内外没有人察觉那个小贩竟然是个小偷儿。假跛书生 假断脚偷

    【原文】

    阊门有匠,凿金于肆。忽一士人,巾服甚伟,跛曳而来,自语曰:“暴令①以小过毒挞我,我必报之!”因袖出一大膏药,薰于炉次,若将以治疮者。俟其熔化,急糊匠面孔,匠畏热,援以手,其人即持金奔去。

    又一家门集米袋,忽有躄②者,垂腹甚大,盘旋其足而来,坐米袋上,众所共观,不知何由。匿米一袋于胯下,复盘旋而去。后失米,始知之。盖其腹衬塞而成,而躄亦伪也。【注释】

    ①暴令:残暴的县令。

    ②躄:两腿皆瘸。【译文】

    苏州阊门有个金匠在市集上摆摊。忽然有位书生,衣着讲究,跛着脚走了进来,还一面自言自语地说:“那个残暴的官吏,竟然因为我犯了丁点小错就这样毒打我,我一定要报仇!”说完就从袖子中抽出一大片膏药,借金匠的炉火来薰烤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