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乐府诗集 > 近代曲辞

近代曲辞

描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离去时辞别说:“妄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用来指男女欢会离别。③可怜:可爱。【译文】

    贵妃就是一枝带露的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比?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赏析】

    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其三

    【原文】

    名花①倾国②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③春风无限恨,沉香亭④北倚阑干。【注释】

    ①名花:指牡丹花。②倾国:指杨贵妃。③解释:消除。④沉香亭:亭子名称。在唐兴庆宫龙池东。【译文】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赏析】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两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栏杆、花在栏外,多么悠闲,多么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葩藻,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宗欣赏,贵妃喜爱。渭城曲①

    唐·王维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②,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注释】

    ①渭城曲:乐府《近代曲》名,又称“阳关曲”。诗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安西,在今新疆库车县境。②浥轻尘:意谓一场朝雨后,尘土湿润不飞扬。浥,沾湿。③“劝君”两句:劝君再干一杯饯别酒,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译文】

    渭城早晨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两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杨柳枝二首

    唐·白居易其一

    【原文】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注释】

    ①永丰:指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译文】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这样一株生机勃勃的柳树,却长在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只能顾影自怜,有谁来赏识关注它呢?其二

    【原文】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①。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注释】

    ①天庭:指古代神话中的玉帝皇庭,也指帝王的宫廷。此处即指宫廷。【译文】

    垂柳一株,委身于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因柔条极茂,被东使取两枝植于宫中,从此荣耀百倍,无异升天。料想今春的天象,将会有两颗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泽了。【赏析】

    《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作也。《本事诗》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辞以托意曰:‘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辞。帝问谁辞,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时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因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忆江南三首

    唐·白居易其一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能不忆江南?【注释】

    ①谙:熟记,熟悉。②蓝:植物名。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可以提制蓝色染料。【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赏析】

    此诗写的是作者对江南春色的美好回忆。江南的春色是多么好啊,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江南的风景之美,并不是所听得的传闻,而是自己在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如今回想起来,江南的美景还历历在目,还是那样的熟悉。早晨日出后,江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样红艳,像火焰一样,红得那样热烈;春天来了,江水碧绿如蓝花一样。江花、江水红绿相映,色彩明艳,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因为江南太美了,才能令诗人回忆不休,怎能不忆江南呢?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诗中作者以平易的语言表现了优美的情韵,唤起人们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之情。其二

    【原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注释】

    ①山寺月中寻桂子: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②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译文】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赏析】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第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象,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钱塘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其三

    【原文】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①;吴酒一杯春竹叶②,吴娃双舞醉芙蓉③。早晚④复相逢!【注释】

    ①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②竹叶:酒名。③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④早晚:犹言何时。【译文】

    江南的回忆,其次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赏析】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竹枝词

    唐·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①,闻郎江上踏歌②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④。【注释】

    ①江水平: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②踏歌: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始于汉代,是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盛行。③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译文】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宫中调笑

    唐·王建

    【原文】

    团扇①,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②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③。【注释】

    ①团扇:团扇因其形如圆月而得名,中国古代的皇宫中常用,所以又叫宫扇。②憔悴:困顿委靡的样子。③昭阳路断:通往昭阳宫的路径被湮没。昭阳,即昭阳宫,汉时宫殿。后泛指嫔妃所居之宫。【译文】

    团扇啊,团扇,美人病倒的时候用你来遮面。到如今已经是憔悴了三年的容颜,而整日回荡着急管繁弦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管弦啊,管弦,春天来了,昭阳殿前的路上绿草茵茵,但皇帝再也不会幸临这里了。【赏析】

    《宫中调笑》,又名“调笑令”、“转应曲”、“三台令”等。由“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只是一种游戏的歌词;由“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最初应该是和答的歌词;由“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调笑令》本是专门供君王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抒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