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黄帝内经 > 第二十八篇 口问

第二十八篇 口问

,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提要】本段论述了弹、哀而泣出、太息产生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注释】[1]弹音朵,下垂的样子。这里指全身无力,四肢酸困。【白话解】黄帝说人出现了全身无力、疲困解惰的弹证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胃气虚,人体经脉气血不足,筋骨肌肉失于荣养也就解惰无力,这种情况之下,再强行人房,元气大损,气不能马上恢复,就出现了鹁病。因其病变主要发生在肌肉之间,治疗时就应该根据病证发生的具体部位,在分肉之间用补法进行针刺治疗。黄帝说人在哀伤的时候鼻涕和眼泪都会流出,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目是诸多经脉汇聚的地方,五脏六腑的经气上注于目,也是经气由上而外泻的通道;口鼻为气之门户。所以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皆受影响,继而波及各经脉,经脉的波动使得各条排泄液体的通道尽皆开放,液道开放,所以鼻涕和眼泪会同时涌出;人体中的液体,有灌输精微物质以濡养各个孔窍的作用,所以当上液之道开放而流眼泪的时候,就会损耗精液,哭泣不止就可以耗竭精液使其无以输布,精液不能灌输孔窍则双目失明,名为夺精。治疗应补足太阳经挟颈部的天柱穴。黄帝说人有时常叹息,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过于忧思会造成心系拘急,心系拘急就会使气道受到约束,受到约束就会使气行不畅,因此深长地呼吸才能使得气机得以舒缓。治疗应补手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并采用留针法。【原文】黄帝日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日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黄帝日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口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黄帝日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日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提要】本段论述了涎下、耳鸣、啮舌产生的机制及治疗方法。【白话解】黄帝说流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岐伯回答说饮食水谷进入胃中,胃中有热,胃中的寄生虫因受热而蠕动,就会使胃气迟缓,胃通于口,胃气迟缓使得舌下的廉泉穴开张,口开而涎出不收。由于足少阴肾经结于廉泉,故治疗针刺足少阴肾经以补肾水。黄帝说耳鸣的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耳是人身宗脉聚集的地方,若胃中空虚,水谷精微供给不足,则宗脉无以为养,脉中亦空虚,宗脉虚则阳气不升,精微不得上达,入耳的经脉气血不得充养而耗伤,而致耳中鸣响。治疗时应在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及位于手大指爪甲角的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以补法针刺。黄帝说人有时自咬其舌,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这类疾病是由于厥气上逆,影响到各条经脉的脉气而分别上逆所致。若是少阴脉气上逆,因足少阴肾经通到舌的根部,所以会自咬其舌;若是少阳经脉气上逆,因少阳经脉行于两颊部位,就会自咬其颊;若是阳明经脉气上逆,因阳明经脉环绕口唇部,所以会咬唇。治疗应根据发病的部位,确定病在何经,施以扶正祛邪的方法针刺治疗。【原文】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挽。补足外踝下留之。黄帝日治之奈何?岐伯日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阳绝,故补足太阳,写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弹,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挽,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日足外踝下留之。【提要】本段论述了上气、中气和下气不足的症状表现,及以上十二种疾病的针刺取穴部位。【白话解】 以上提到的十二种病邪,都是邪气侵入孔窍所致的病证。而邪气能侵入这些部位,都是由正气不足引起的。凡是上焦气不足的病证,就会使得脑髓不充,有空虚之感,耳鸣,头部支撑无力而低垂,双目晕眩;中焦气不足,二便不调,肠中鸣响;下焦气不足,两足微弱无力而厥冷,心中窒闷,治疗应该用留针的补益方法刺足太阳经位于足外踝后部的昆仑穴。黄帝说上述的各病如何治疗?岐伯回答说以上诸病中,肾气所主的呵欠病,应补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肺气所主的呃逆病,应补手太阴、足少阴经;唏嘘是阴盛阳衰的病证,应补足太阳、泻足少阴;身上发冷的振寒证,应补各条阳经上的穴位;嗳气病,补足太阴、足阳明经的穴位;时作喷嚏的,应补足太阳的攒竹穴;弹,因其所在经脉的不同而各取其经的分肉之间;哭泣而涕?目俱出的,当补位于颈项之后中行两旁的足太阳经的天柱穴;叹气时作的,应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以及足少阳胆经,针刺留针;口角流涎,应补足少阴肾经;耳鸣,应补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以及位于手大指爪甲角部的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自咬其舌的,应根据发病的部位所属经脉而分别使用补法;双目昏眩、头垂无力的,补足外踝足大指本节之后二寸处,用留针的方法针刺,也可以在足外踝后的昆仑穴留针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