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你在为谁读书Ⅲ > 4 敬畏生命,让你从此不同(1)

4 敬畏生命,让你从此不同(1)

多疑的道德家。

    走在路上,史怀哲兴致极高,不停地指指点点,介绍着非洲丛林的独特风景。参天的巨树,交织的藤蔓,叶片宽大的香蕉,树荫里啼叫的鸟儿,偶尔窜出的蜥蜴,被他一介绍,都格外亲切动人。

    “你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有人问诗人华兹华斯的女仆,诗人是不是在书房里?女仆说,这是他的图书室,他的书房在森林。对此我深有同感,丛林就是我的书房。只要有空,我就在这里漫步,想一些事情,总会有奇异的收获。”

    杨略拍着树干,问道:“您就是在这条路上,提出‘敬畏生命’理论的吗?”

    “我提出?不,不,不。我不相信有人能提出什么理论。一切思想都像燃料一样,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当有火焰靠近,烘烤着它,如果时间足够久,思想就会燃烧起来。”

    “是什么火焰点燃了您的思想呢?”

    “或许,这要从我21岁时说起。”史怀哲看着树荫缝隙里漏进的蔚蓝天空,沉入到记忆中去。

    “我那时还是个大学生,有一个夏日的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看见阳光照在房间里,一切都明亮光洁,窗外的苹果树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头啁啾。我感到无比幸福。然后,我又想到,世界上许多人承受着疾病、灾荒或者奴役。而究其原因,仅仅是出身没有我幸运。那么,我不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吗?一个主意在心中萌发了:我要在30岁之前献身于学术和音乐,然后走一条直接服务别人的道路。”

    “您就选择了在丛林中行医,对吗?”

    “当时我只有决心,没有明确的道路,一直在研究艺术和神学,也算有所成就,做了神学讲师,还时常在教堂布道、开音乐会,生活颇为富足。直到29岁时,我看到一则消息,非洲刚果缺少医生。我当即决定,我要去非洲,不是用空洞的说教,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医术,解决他们身体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