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其他书籍 > 驼峰航线 > 史迪威危机如何化解(2)

史迪威危机如何化解(2)

    史迪威危机如何化解(2)

    腊戍失守后,史迪威想到一个问题:倘若八路军在此,绝不会如此惨败。他常常语气坚定地对参谋人员说,他真想“请那些**部队到这里来作战”。在重庆,他半真半假地对蒋介石说:“如果委员长同意,我将率领**的队伍去进行夺回缅甸的战役。”皖南事变发生后,他担心酿成内战。那些喋喋不休的**宣传,使他心烦意乱,他不时地问自己:“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中国人民,停止这种愚蠢的宣传呢?”1943年11月7日,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帕特里克·赫尔利抵达重庆,史迪威努力说服赫尔利,美国政府的对华援助,不应将**排斥在外。他在给赫尔利的一份备忘录中说:“第十八集团军(红军)是能发挥作用的,对这一点不能有半点误解。他们可以调到不会与中央政府军发生冲突的地方去执行任务。”

    这样的建议,蒋介石明显感到恐惧:如果史迪威的建议成为事实,租借法案军需品成为他统帅军队的一部分,**的军队就会合情合理地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这将对蒋介石想要进行的独裁统治构成极大威胁。他给罗斯福去电极力阻挠。史迪威知道后,立即给马歇尔去了封长信说:蒋介石应该和**达成包括得到武器装备在内的协议,让八路军在山西参加战斗。马歇尔支持史迪威的观点。罗斯福则在一份“态度非常强硬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应把**纳入美国援助的范围。据史迪威日记透露,1944年9月13日,他接待了两名**的使者,他们给史迪威带来**和朱德的问候。史迪威告诉这两名使者,他很想方便时去延安看看。不久,他又提出建议,希望能去延安同**谈判,就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进行具体的磋商。

    1944年7月,蒋介石越过史迪威电请罗斯福另派一位有影响力的人来中国,条件是该人要享有总统的充分信任,蒋介石本人能够与他在所有的政治和军事问题上进行合作。蒋介石需要一个富有远见、有政治能力和想象力的人,因为他相信军事合作必须建立在其他领域合作的基础上。

    直接联络的建议与罗斯福通过个人代表处理事务的爱好是相违背的。罗斯福5月份就曾告诉华莱士,他相信美国的调停者能够“与其他人一起商量”并达成政治妥协,罗斯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这样做。罗斯福担心假如中国发生内战,俄国人可能会乘机夺取中国东北。

    8月10日,罗斯福通知蒋介石,他挑选了赫尔利少将担任这个工作。61岁的赫尔利将军是一个来自俄克拉荷马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律师兼投资人。他自命不凡,自以为具有高超的谈判能力。战前,他曾在与墨西哥的谈判中为辛克莱尔(Sinclair)石油公司争取到有利的结果。与赫尔利将军同行的是唐纳德·纳尔逊(Donald?Nelson),此人是美国前战时生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