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其他书籍 > 驼峰航线 > 鲜血铺就的丛林运输线

鲜血铺就的丛林运输线

    鲜血铺就的丛林运输线

    1941年,日军开始猛烈攻击滇缅公路,美国陆军派遣一位名为约翰.奥斯兰的工程师前往中缅边界实地考察,确定修建从印度经缅北到达中国的公路的可能性。奥斯兰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这条要穿越高山峡谷原始丛林的路修筑工程难度非常大。经过全方面考虑,美国陆军放弃了在这里修路的计划。

    1941年9月二战正酣之际,日军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切断了从这里到云南省的滇越铁路;次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又惨遭失败,史迪威将军率领残部回到云南之后,日军又趁机切断了滇缅公路。此时,外界援助中国的两条重要的陆路交通线已完全断绝,中国与日军作战所需的外援物资只能通过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来得到补充。然而“驼峰航线”是空运航线,不但运输物资有限,运行成本也很高。形势所迫,史迪威不得不重新考虑着手修建一条从印度经过缅甸北部到达中国的公路,重新建立起陆上运输线,配合“驼峰航线”运输军用物资。

    修建此路的困难性早已被约翰提出并证实,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缅北地区处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余脉,不但高山峡谷众多,而且大多数地区覆盖着热带雨林。该地区气候多变,疟疾横行,蚂蟥、伤寒病菌随处都是,而且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雨季,人的生活条件尚且不能保证,工程条件就更差。这条路将穿越世界上地形最为复杂的地区;另一方面,缅北地区仍然为日军所占领,如果在此筑路,日军的轰炸和骚扰在所难免,定会带来更大的伤亡和损失。

    史迪威将军了解了这些状况之后,并没有因困难而打消修路的计划,随即制定了如下的战略:展开缅北战役,与此同时从印度开始修建公路,争取早日控制缅北地区的主动权,保证中印公路的贯通。中印公路从印度阿萨姆邦的列多镇开始,向南穿越缅北的派凯山脉和胡康谷地、孟供谷地,最后在巴莫东边与滇缅公路相连。从列多到昆明,总里程1079英里。

    修筑“中印公路”的设想一开始是在地图上策划的:以西康省西昌(今四川省西昌)为起点,经云南中甸、德钦,从德钦分南北两线:南线越云南贡山后,穿中甸北段未定界之葡萄(又名坎底,今划归缅甸),至印度的塞地亚(今译萨地亚),再至列多(又译雷多、里多,今译利多)为终点;北线经西藏察隅至印度塞地亚与南线会合。列多以后,依印度既有铁路或水路接加尔各答或吉大港两出海口。

    1942年底,被改编为驻印军中国远征军接受了美军训练和大批美式装备,兵员素质和士气大幅提高。1943年,这支部队的兵力已达两个军。为再次入缅作战,卫立煌将军奉命在云南境内重组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第十一、二十两个集团军16万人组成第二期远征军,打算在英美陆空军协助下,从印度东北部和滇西两个方向对进,重新打通中印缅公路。

    1943年8月,魁北克国际会议决定派遣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由史迪威将军任总指挥,副总指挥是郑洞国。9月,中国驻印军由印度北部出发,向缅北孟供推进,捷报频传。云南方面的中国远征军由滇西进击,强渡怒江,翻越高黎贡山,攻克日军设防坚固的滕冲、龙陵。10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向缅北进行反攻。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由云南向怒江以西日军反攻。8月,中国驻印军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

    入缅作战紧张进行的同时,列多公路的修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公路的修建同时进行的还有一条输油管路。美方对工程总负责的是陆军准将刘易斯·皮克,参与施工的主要是美国陆军209、236工兵营,中国方面则有10、12两个工兵独立团参与施工。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工程人员主要由黑人组成,他们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军战后废除有色人种单独编制的制度。

    194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