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四、究竟谁攻谁

四、究竟谁攻谁

    蒋介石逃台以后,口头不断高喊"反攻大陆,**复国",并不断侵犯大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蒋介石有了这个保护伞后胆子进一步放开,对大陆的窜犯进一步升级。针对蒋介石狐假虎威的嚣张气焰,**中央和**发动了收复一江山岛、大陈岛的战役,并炮击金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攻复国"的幻想。

    1.解放一江山岛

    朝鲜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对退至台湾的国民党的政策是:肃清国民党残余,武力解放台湾,尽早实现祖国的统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舰队进人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中国**为了"保家卫国"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不得不改变原定向台湾进军的计划,集中全力抗美援朝。因此,武力解放台湾的任务被推迟。

    朝鲜战争结束后,**再次将武力解放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1954年,**中央专门成立了对台3人小组。同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建军节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民"为解放台湾,使台湾人民重回祖国怀抱,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彻底胜利而奋斗。"与此相配合,人民解放军采取军事行动,于9月3日炮击金门。这次作战规模虽然不大,在国际上却掀起轩然大波,被西方舆论称之为"台海危机"。

    "九三"炮击金门使蒋介石极为恐慌,而且也使美国政府受到极大震动,艾森豪威尔开始认真考虑与台湾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问题。

    1954年12月2日,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由此引起了形势骤变。这一条约宣称美国和台湾当局双方有"为自己而抵御外来武装攻击的共同决心",台湾方面如遭攻击,美国要立即采取行动。条约同时还规定:美国有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这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使入侵台湾合法化的侵略性条约。条约自12月初签订后,美国海空军在台湾海峡的活动加强了,美国提供给台湾的第一批F-86型喷气式战斗机也运到台湾。杜勒斯在芝加哥发表谈话,声称美国必须对**在沿海岛屿的挑衅作强有力的反应。

    **与中央军委考虑到美国与台湾签定"共同防御条约"后不会改变其原先的态度,故而对美国炫耀武力既不必惧怕,也不可以示弱,准备给美国和蒋介石一点颜色看看。正如江南所说:"**紧接协约签订后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猛掴一掌,告诉台湾军民,有这个条约,解放军还是想打就打,别以为这个条约是万灵符。"

    解放军首先将打击的目标对准了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外东海中,由南江、北江两岛组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在南起鳌江口、北至三门湾口的110余海里的浙东南沿海面上,罗列着1100余个大小岛屿,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岛链,这就是台州列岛。台州列岛的上、下大陈岛居于这条链的中心地位,一江山岛处于上大陈岛的北面,为上、下大陈岛的前哨阵地,且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这条岛链中有着特殊地位。国民党军队曾有"一江不保,大陈难保","大陈不保,台湾垂危"的说法。

    驻守浙江东南沿海岛链上的有:国民党军四十六师、6个突击大队,并有海军舰艇10余艘经常在大陈岛海域游弋,总兵力达2万余人。总指挥为国民党原六十七军中将军长刘廉。经过多年经营,形成了经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头门山、披山、渔山、南虎山等岛为外围的海上防御体系。其中,驻守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兵力仅1100多人,并且该岛离大陆头门山岛仅5海哩,攻取较为方便。

    在一江山岛上,国民党军层层布防,阵地间设有3道防御线4层火力,并筑有明暗地堡150多个。阵地与地堡之间都用堑壕、交通壕连接,阵地前密布着铁丝网和地雷,形成以永久和半永久工事为骨干的环形防御体系。由于该岛地位重要,防守坚固,国民党军把它吹嘘为"击不沉的航空母舰"。设若攻下一江山岛,必会给大陈岛蒋军以极大的震撼,使其可能不战而弃,从而一举解决整个浙东沿海岛屿问题,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胜利的目的。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收复一江山岛之战。

    1月18日拂晓,战区气象实况:云量0-3个,云高3500米,风向午前北至西北,午后东风,风速每秒3-4米,能见度10公里。

    风平浪静,天朗气清。头门山登陆指挥所,电台嘀嘀嗒嗒,急促的响声传出了指挥所。

    上午8时,数十架战鹰飞临一江、大陈海域上空,奏响了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序曲。3个轰炸机大队的60架伊尔28型轰炸机在2个强击机大队的掩护下,将120余吨的炸弹投向一江山岛。顿时,整个一江山岛被淹没在一片硝烟和尘埃之中。

    在国民党守军还没有从解放军空军的轰炸中醒来时,数百门各式海岸远程大炮齐鸣,1.2万发炮弹又准确地射向一江山岛。炮弹轰炸时激起黑色和白色的烟尘,将一江山岛变成了一座海上雾岛。

    强大的空、炮火力使国民党守军设置的三列铁丝网变成了一些尺许长的铁丝,许多地堡被炸塌,成堆的炮弹也被打得原地爆炸,爆炸声响彻天空。据被俘的蒋军回忆说:"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火力,飞机和大炮的猛烈轰击,震得我们心里扑通扑通地直跳。"

    在空军、炮兵火力向一江山岛实施轰击的同时,海军的两艘驱逐舰和四艘巡逻舰组成的舰队也迅速封锁了一江山岛与大陈岛之间的海域,并以猛烈的火力将蒋军的赴援军舰阻截于数海哩之外。随后,近百艘军舰、炮船、炮舰及登陆艇也迅速向预定海域集结,等待最后出击的命令。

    此时前线总指挥张爱萍来到海湾处的高地上,用望远镜巡视和检查了海上整个战斗序列。当一切就绪后,他满意地对记者们说:"再等一会儿,就是海里的龙王,今天也不能安宁了。"

    到下午2时的预定时刻,登陆部队在岸炮、舰炮及战斗机的支援下,排成波浪队形,分成3个方向,以破竹之势向一江山岛进发。

    14时29分,我步兵178团2营首先在乐清礁、北山湾一带登上一江山岛,迅速占领了蒋军第一线阵地,并立即向纵深挺进。14时32分,步兵180团2营的第二梯队在胜利村西侧,四岙湾地段登陆,也迅速攻占了第一线阵地。紧随其后,各营第二梯队也登陆成功,并迅速支援第一梯队向纵深发起进攻。

    在纵深攻击阶段,蒋军虽然凭借有利地形和巩固工事负隅顽抗,但人民解放军登陆部队在空、海军的密切协同和有力支援下,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控制了整个一江山岛,至19日2时前,登陆部队全部肃清了守岛蒋军,收复了一江山岛。这一仗共毙敌519人,俘虏567人,岛上蒋军无一人漏网。

    国民党的战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江山岛之战,共军打了一场典型的三军联合由岸至岸登陆作战。"

    在战斗全过程中,美军顾问团驻大陈岛首席顾问华尔顿上校和来接替他的麦克登上校整日都在大陈岛的山头上观察,据他们说:"共军攻击一江山,使用在这小岛上的火力,竟比韩战中还要猛烈。"国民党吹嘘的"不沉的航空母舰"悄悄沉没了。

    2.金刚计划

    一江山岛丢失后,大陈岛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筒之下,"台海危机"进一步升级。中国**针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所做出的强烈反应,促使美蒋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避免进一步惹恼**。当初艾森豪威尔同蒋介石签订条约,决不是想帮助蒋介石守住这些岛屿,而是企图分裂中国,实施"遏制中国"的战略,蒋介石则企图通过与美签约将其拖人中国内战,以便火中取栗。朝鲜战争后,美国也曾考虑在金门等岛屿问题上与中国政府直接作战,但由于英。法等国的反对,以及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激烈,迫使美国政府改变同中**队直接作战的意图。在此情形之下,美国政府在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后,抛出了台湾海峡"停火"的建议。

    1955年1月19日,艾森豪威尔在对记者的谈话中宣称要通过联合国斡旋,"来停止中国沿海的战斗"。美国关于"停火"的建议,目的有二:一是阻止人民解放军进攻金门;二是迫使蒋介石减少金、马驻军,甚至撤出金、马。美国此举的实质还是: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在美国的策动下,英国、新西兰等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个提案,要求由安理会审议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在中国大陆沿岸某些岛屿地区的敌对行动"的建议。这一提案将本属于中国内政的问题国际化,是在制造"两个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反对和拒绝,也遭到了蒋介石的强烈反对。

    1955年2月8日,蒋介石在"国父纪念日"上发表长篇讲话,激烈抨击"停火"建议,称这将造成"被侵略者接受侵略者所造成的既成事实",提出"台湾地位未定"的人是别有阴谋的歪曲历史,而"两个中国"更是"荒谬绝伦","中华民国领土,绝对不允许割裂"。蒋介石宣称誓死守卫金、马,决心战至最后一人。

    1955年10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七届六中全会上信誓旦旦,宣称:"坚持立场,固守金、马,确保我反攻基地";"整顿内部,加强实力,准备独立应战";"对盟国决履行条约义务,但对条约以外的事项,如与我国家主权和利益有损害者,决不加以考虑。"

    面对中国**的严正立场和蒋介石的固执态度,美国在极端**分子杜勒斯的煽动下,掀起一股要求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叫嚣。美国国会于1955年2月通过了《授权总统使用武装部队协防台湾有关地区案》。"台海危机"达到顶点。

    但美国政府害怕被蒋介石拖人中国内战而不能自拔,考虑再三,遂在答应蒋介石协防金、马的条件下,提出撤退大陈岛的建议。这样既缓和了**的压力,又安抚了蒋介石。尽管蒋介石信誓旦旦确保金、马,但一江山岛被解放军占领之后,只用105榴弹炮即可控制大陈岛,蒋介石就连飞机也不敢在大陈岛降落。在此局面下,蒋介石胸无良策,只好接受美方建议,同意撤兵大陈。

    对于撤兵大陈,蒋介石拟定了一个"金刚计划",并命儿子、"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具体负责执行这一计划。

    1955年2月2日,蒋经国飞抵大陈岛,开始执行撤退大陈的"金刚计划"。经过蒋经国的反复动员和沈之岳"专员"发布的大陈岛将有"最激烈的战斗"的布告,岛上1.4万多民众被迫告别家园与军队相继撤离。蒋经国心情沉痛,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复国,是一件大事,为了百年大计,一时的忍让是不能避免的。"

    2月12日,蒋经国在临走之前,在大陈岛最后一次升起青天白日旗。当时参加升旗的有"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专员"沈之岳和《中央日报》记者刘毅夫等人。蒋经国升旗后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

    不要难过,不要失望,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

    蒋经国和他父亲一样,多次发誓要打回来。可是,随着1988年1月去逝,他的誓言也成了一场春梦。

    大陈撤退,为蒋介石的"**复国"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赴金门视察,安慰由大陈岛"转进"的子弟兵,继续宣誓保卫金、马,但仍不能改变台岛民众"反攻无望"的心理。为此,蒋介石发表"为大陈撤退告海内外国民同胞书",称大陈岛"孤悬于台湾基地250海哩以外,以今日军事形势而言,其对我反攻基地之台湾防卫上,实已失去其战略价值。""决定将大陈岛屿驻军调防金门、马祖等地,此为集中兵力,增强整个**复**事部署之重要措施,"是"适应新的战略"的需要。"要保证我反攻复国战争的胜利,首先必须巩固台湾、澎湖,及屏障台、澎之金门、马祖等外围岛屿为第一要务,自不能以一岛一屿之得失,只争一时之长短,而置根本大计于不顾。"

    蒋介石撤兵大陈,"金刚计划"实施完毕,"台海危机"趋于缓和。

    3."台澎金马"的"金"

    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个宝岛,以台湾岛为中心,围绕着台湾岛的附近海域,另外还有许多小岛,其中尤以澎湖列岛、金门岛、马祖岛面积大一些,而金门岛在这三岛中面积又最大。更为人看重的是金门岛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它紧靠着中国大陆,就如一道通往台湾岛的桥梁,占有了金门岛,马祖岛便将不攻自破,而金门岛一失,蒋介石的台湾岛便会门户洞开。因而也有人据此戏称金门岛是"台澎金马"中的"金子",意指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事实上也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必争之地。

    蒋介石也深知金门岛的重要,他要保住台湾就必须先保住金门岛,所以当他输得只剩"台澎金马"时,他也输红了眼,在金门岛上布置了重兵把守,在此驻扎的都是他败退下来的残军中的精锐,给养好,装备现代化程度高,协同防守的还有海军和空军,其海上陆战部队也有一些实力。

    1949年10月解放军乘胜追击强攻金门岛时,由于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胜利进军的形势下,有轻敌麻痹思想;另一方面作战指导明显失误,从而导致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一次重大挫折。这一仗,蒋介石在金门岛得逞之后,非常得意,大肆宣扬其"**"的潜在威力,并从而更加看好金门岛,以为可以由此而发迹,其"在莒复国"也仿佛有了点亮光。

    金门岛的面积不大,但岛屿峭壁陡崖,只有很短的一段海岸边界便于登陆,适宜军事驻守,易守难攻,强攻金门失利后,解放军厦门前线同蒋军占据的岛屿大小金门一直处于对峙状态。而且双方离得又很近,厦门距小金门只有2000多米,我军前沿阵地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