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二、“反攻大陆变奏曲”

二、“反攻大陆变奏曲”

死都不忘记要"反攻!反攻!!光复!光复!!"看来他也只有死不瞑目了,因为蒋介石的"反攻"和"光复"的计划直到他死时也没有出现可能的任何苗头,新中国一天比一天更强大更繁荣,台湾的力量与其相对来说,距离越来越大,反攻之说越来越成了天方夜谭。

    后来,蒋介石1959年还开过"再过10年便**复国"的时间表,可是到了他超过了越王勾践10年生聚,10年教训的20年,他仍然未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4."毋忘在莒"

    蒋介石同样是一个爱读史的政客,特别是从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中,他深受启发。当他从大陆不得不退到台湾,并在台湾有了喘息机会时,蒋介石经常把台湾比作"莒",要效法田单,以小莒而成就"复国"之志。蒋介石在台北阳明山下专门刻了四个大字"毋忘在莒",其目的在于激励众人,奋发图强,大家齐心协力反攻大陆,以实现"光复大陆"。

    蒋介石自比田单,并对田单其人和其军事思想作了一番细致的研究。在多次讲话中,蒋介石就田单复国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号召国人要有田单复国精神,不但要有其毅力,而且要学习其策略。终于在1964年重新发起意在反攻大陆的"毋忘在莒"运动。

    1964年12月20日至22日间,蒋介石到金门视察,对金门、澎湖官兵发表了《毋忘在莒运动的意义和启示》的讲话,通过对大陆形势的分析,激励部下励精图治。蒋介石在这次讲话中重点介绍了田单恢复齐国的长期计划六条和启示七条。

    蒋介石总结田单复国的六条计划为:

    第一是采取持久消耗战略,以时间改变战力的劣势。

    第二是以心理战、情报战配合谋略战,以削弱燕军的斗志,并迫使燕军自乱步骤。

    第三是号召齐国各地志士,在敌后破坏燕军的行动和补给。

    第四是与苫成互为犄角,对包围两城的燕军形成外线作战的优势。

    第五是以战略上的攻击和战术上的防御,奇正互用,准备对敌奇袭。

    第六是编练士民,补充兵力,在战局转趋稳定以后,即行反攻,号召忠义,光复全齐。

    蒋介石从田单复国的六条计划出发,结合台湾和大陆的形势,又总结出七条启示,即如何在台湾进行反攻大陆。

    "第一,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蒋介石把这一条放在首位,说明无论做什么事决心和毅力多么重要,他要求官兵要有必死的决心,只要如此,才会不惜用尽全力,这样,反攻大陆才有希望。

    "第二,就是团结的精神"。蒋介石到台湾以后,对台湾的党、政、军进行了彻底整治,建立了清一色的蒋氏政权,排除掉异己,消灭反对势力,因为他一直坚持在大陆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党内各派不团结。当然,此时台湾已是蒋介石在一统军队、政治和经济,强调团结奋斗,主要是指军民团结一致。

    "第三,就是研究发展的精神"。蒋介石认为,三民主义精神需要发扬光大,田单在退守宫时努力发展自己,不发展便注定灭亡。蒋介石占有小小台湾,如何研究发展以采取反攻策略呢?他认为是在政治战、谋略战、情报战和武力战中求得虚实、奇正的极致。

    "第四,就是以寡击众的精神。"既然已失败到十分弱小,要死而复生,若不能以小攻大,以弱敌强,当然无法最终成功,蒋介石借田单的历史事实,为自己和台湾军民打气,要以"小小台湾之寡、打败大陆之众"。蒋介石说,必须要有这种精神才行。

    "第五,就是主动攻击的精神"。蒋介石分析田单不以自己的小莒而示弱,反而采取强硬态度,在关键时候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从中获得巨大启发。这一点收获,蒋介石受用了后半生,所以他在台湾,虽然力量并不大,但是他的口号却喊得十分响,这实际上有点外强中干的味道。不过蒋介石的这种精神算来的确十分可以。蒋介石认为主动攻击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防御为攻击,这是一种军事策略,是指一定具体条件下的军事行为,如果他真是要主动进攻大陆,恐怕只会早取灭亡。所以蒋介石的一切理论均是主要取其"精神",至于实践,那又另当别论。

    "第六,就是防谍欺敌的精神"。这是蒋介石的拿手好戏,并非真的就是从田单那里得来的。在台湾,为强化其独裁统治,特务组织深入台湾的每个方面,军队和政府机关不用说了,甚而经济生活领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间谍活动均颇为广泛。对付大陆,蒋介石自然不会不用他的拿手好戏,在离开大陆前,他就作了布置,在大陆埋伏了许多国民党特务,极尽破坏之能事。同时,蒋介石还采用欺骗战术,引诱对方犯政治、军事错误,或借此激发台湾军民的同仇敌代之心。这一点,蒋介石算起来还十分坦白,蒋介石为了鼓吹"反攻大陆",把这个理论运用得十分到家,有心无心不难看出。

    "第七,就是军民合作的精神。"蒋介石为加强台湾的战斗力,差不多已将台湾完全军事化了,他认为中国**在大陆已无群众支持,要接受大陆失去民心的教训,特别加强军队与人民的关系,达到军民一体,共同作战。

    蒋介石讲,1964年的"毋忘在莒"运动,有四个目的:

    自军中而言,毋忘在莒运动,也就是以军作家的再开展;

    自社会而言,毋忘在莒运动,也就是革新、动员、战斗的再扩大;

    自青年而言,毋忘在莒运动,也就是青年自觉的再号召;

    自党而言,毋忘在莒运动,也就是党的战斗力的新生。

    总之,一切均是为了"反攻复国胜利。"为此他洋洋动情:

    "只要我们人人效法田单,念念勿忘在宫,就更将使雪耻复国的光辉史页,在我们的手里完成!"

    蒋介石向来爱以古人古事作为师法,以此体现其高喊"复兴中华文化"的真实感,他从不拿当时人当做学习的楷模,因为他总认为他是伟大的领袖,别人无法与他相比,自然不能效法什么。

    蒋介石这种效法田单的"复国精神",从人的精神意志角度来看,的确有一定的价值,不过他这样做,无非是一种希望恢复其独裁王朝的自白而已。同时,他亦想以此精神"励精图治",发展台省经济。

    蒋介石在1964年发起"毋忘在莒"运动,主要基于他对当时中国大陆和世界形势的认识,他认定此时时机已成熟,可以动员台湾全体军民进行"反攻大陆"活动,特别是全力的"政治反攻"。

    1966年5月,中国大陆爆发了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本想以此"反修防修",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但**、**一伙却趁机篡党夺权,给亿万大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文革"一爆发,就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似乎"毋忘在莒"的研究成果很快会转化为现实。

    通过各种情报,蒋介石对"文革"有了初步的认识。他站在自己的政治立场,认定"文化大革命"已毁掉了中国**原有的组织,"文革"是要"重建毛家党"。他说1969年的**九大,是为此作准备,九大以前是**内第一阶段的斗争,九大是"第二阶段夺权斗争的开始"。这一阶段的斗争,将是军事、政治、社会、新旧派之间的"内战总爆发"。他说:"就'九大'主席团名额看,主席团之主要控制力,仍然在'文革小组'的手里,因前排就座的22人中,有十位元老已经失势,而前头的12人中,又有**等人为一个核心势力,**的军方只有4人,此外谢富治、于会咏又是属于**的势力。"

    据此,蒋介石认为**与**两派相斗究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由**接班,要看两个集团斗争的结果。

    基于以上封建君王式的错误分析,蒋介石认定"反攻大陆"的时机即将到来。他说:

    "苏联反对**,不反对中国**,一旦**内战爆发,苏联即助**'反对派'。那时,我们反攻复国的行动,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乃可断言。"

    蒋介石认为"毋忘在莒"运动可以实现反攻大陆,关键还有美国支持他。他对当时世界分析,认为苏联和中国**虽有矛盾和边界之战,但对美的态度仍是一致,并在世界各地制造混乱,扶持亲**势力,假如时机一到,就会对美国进攻。所以美国绝不会真正抛弃他与**言和。他甚而批评美国的世界平衡论和"和平共存"政策,因为这是与他之反攻战略相背驰的。

    他又自我吹嘘地说:

    假如我统治中国大陆,就不会有中国**的存在和影响,就不会有今天世界局势的动荡和亚洲的混乱,美国也不必为此东挡西杀,永无宁日。

    世界的祸根乱源在亚洲,而解决亚洲问题,在先解决越战,解决越战,又必须先解决这个祸根乱源的中国大陆。

    分析到此,蒋介石的几何式推算就有了结果:要解决中国大陆问题,就必须由他"反攻大陆"。

    由此蒋介石力劝美国支持他"反攻大陆",不要错过现在的大好时机。如果现在不动手,**进一步强大起来,并完成洲际导弹的发射,将"扩大其对全世界核子灾祸"。

    蒋介石指出当时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引起的混乱,从而认定他的"中华民国政府"才是"大陆人民归心向义的政府",美国要对大陆人民友好,就应支持他"反攻大陆",不能和**"搭桥"和联络,否则就是:

    "求鱼而得蛇,索饼而予石,适得其反。"

    蒋介石的"毋忘在莒"运动搞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初来势很凶猛,但由于他在台岛搞的种种"**运动"和"反攻大陆运动"实在太多,台湾军民对此并无多大新鲜感,虽然他对国际社会一再呐喊,但已没有多少人去听他的声音。美国虽然一方面保护着他,但另一方面对他也有厌倦之感。此时美国对于台湾的蒋介石,可以说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了。"毋忘在莒"虽十分感人,但失败是自不待言的。

    从1949年12月蒋介石兵败大陆,退到台湾,至1975年他梦断台湾孤岛,其间整整26年,他始终念念不忘的就是"反攻大陆"。蒋氏每年都要发四次文告(新年、青年节、双十节、台湾光复节),总是重申:今年是"反攻大陆"的决定年,关键年,明年是"反攻大陆"的胜利年的滥调。

    在美国协防台湾之前,蒋介石深知自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反攻大陆"不过是政治宣传。时任"台湾省主席"的吴国桢后来回忆说:蒋介石自始至终就是没有真正"反攻大陆"的打算,但这一打算又不告知于人,为了维持国民党偏安孤岛的局面,蒋介石必须打肿脸充胖子,"反攻大陆"的曲调要一路唱下去。

    为什么蒋介石明知"反攻大陆""难为"或"不可为",却不断地发表注定"明天"不得不去做解释的"反攻大陆时间表"呢?

    蒋介石曾向蒋经国透露过此中玄机:只有使台湾全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才便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以外患整合内部,是强人政治的重要法宝。况且蒋介石对美国人一时还并没有失望,他相信随着自己力量的复兴、壮大,美国人总有一天会迷途知返的。

    可惜在朝鲜战争爆发这一蒋介石自以为的"天赐良机"中,美国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蒋介石逃台后首度从内心里萌发的反攻狂热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后来,蒋介石在60年代初大陆发生自然灾害和"文革"动乱时,又有两次头脑发热,要实施"反攻大陆",甚至在大陆"文革"时,蒋介石还同与中国**翻脸的苏联政府探讨了合作的可能性,但是,最终却又因美国人泼了冷水而梦断,蒋介石也只有再次大骂美国佬不成人之美了。进入70年代以后,蒋介石实际上就再也不做反攻梦了。"反攻大陆"更多地成了一种理想,一种政治需要,那样明确,又那样模糊。蒋氏父子在遗嘱中,都不忘向台湾军民强调这一追求。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大陆发生了持续近两个月的**。台湾海峡对岸有关国民党当局是否可以武力进军大陆的议论也就不期然地产生了。政治嗅觉敏感的新闻单位及时采访了掌管台湾军事大权的"参谋总长"郝柏村。郝氏在回答记者问话时,只字不提军事反攻问题,只说"**"有信心反击任何"武力犯台"的企图。郝氏还称:"今后台湾情势将是'和平竞争',而非'和平共存'"。"三军统帅"李登辉召集临时高级干部会议,出席人有李元簇、李焕、宋楚瑜、郝柏村、郑为元、邵玉铭等人,会中除了漫骂中国**之外,也只是下令三军戒备,并未提军事反攻问题,相反地,倒是怕**乘机"武力犯台"。

    国民党中央与军事巨头的上述举动,引起了台湾一些极右翼人士的极度不满,认为国民党未能把握住这次"反攻大陆"的最佳机会。莫非国民党当局不想"反攻大陆"了吗?此间,身为"立法委员"的关延环,曾在"立法院"提出质询:"政府面对大陆变局,竟然没有一点反应,太令人失望了,如果老总统还在的话,老早就打过去了。"

    如果蒋介石不是死于1975年,而是死于1989年后,果真像关老先生所言,能够带兵渡海反攻吗?

    □ 作者:何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