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整顿党政军的同时,也着手加强了对社会秩序的管理。当时在台湾岛,甚至在国民党上层,**组织的活动也十分活跃。这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恐慌,在"保密防谍"的口号,对**及一切进步力量进行打击,旨在配合"反攻复国"的"大业"以摧毁**在台力量。

    1.严刑峻法

    台湾社会治安恶化,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原先人口不过600万的台湾岛,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一下子挤进200多万的逃台人员。这些国民党逃台人员,败兵如匪,有被骗来台的,有自知不能被**原谅而逃台的,有糊里糊涂来台的。在丢盔弃甲、抛妻别子、背井离乡的情况下,台湾小岛内兵痞、恶棍、特务、无家可归者比比皆是。这就使原本乏善可陈的台湾社会治安情况急剧恶化,从而也直接影响着国民党在台统治的稳固与否,蒋介石为此不得不全力以赴进行整治。

    整治社会秩序不仅是为了搞好治安,更重要的还在于打击任何否定国民党和蒋家王朝的言论和行动。治理社会秩序的步骤是台前打好宣传仗,台后则以恐怖政治作辅助。

    宣传的重点:第一,煽动起一股疯狂的**情绪,拼命吹捧蒋介石。在宣传中,竭力回避蒋介石在大陆失败中应负的责任,公然称赞蒋介石是什么"伟大的领袖和救星"、"古今往来最杰出的圣人"。大陆失败的教训使蒋介石悟出了一个道理,即要实现"**复国"的目标,国民党和其追随者必须树立起"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五大信念,誓死效忠领袖。

    第二,千方百计使人们相信"**复国"能够成为现实,极力宣传反攻大陆计划是"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事实上,连蒋氏父子也知道仅靠台湾实力永无反攻成功之望,所谓的"五年计划"除了鼓舞士气外,就是避免当局在舆论上陷入被动,仅是自己"树靶打靶"。蒋经国还制定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进行**文化战、心理战、意志战、总体战、立体战"等所谓的反攻方针战略,给民众造成"**复国"从理论到实践都已不成问题的印象。

    第三,夸大军事战绩。1949年10月26日,台湾金门守军胡琏、李良荣、汤恩伯三部利用海峡及潮汐涨落等有利条件,在金门古宁头以10多倍的优势兵力险胜登岸的人民解放军。此后,为了给台湾当局提供一个接近大陆的联系基地,为了有利于祖国统一,大陆停止了进攻金门岛的行动。为此,国民党的宣传工具大做文章,似乎金门"胜利"已成为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开端,明天就可重返南京了,并称此为"古宁头大捷"。此外,他们还子虚乌有地创造出"登步岛大捷"、"鸡冠山大捷"。但是,无论怎样"连战连捷",国民党蒋介石还是龟缩在台湾小岛上不敢轻举妄动。

    第四,鼓动人们为把台湾建成"反攻基地"、"复国典范"而作出牺牲。按照蒋经国理想化的构思,为把"反攻大陆"变为现实,光有"圣人领袖"和"大捷"报道还不够,尚须所有的台湾人民行动起来,要"追求保卫台湾的共同目标","忘掉个人私利,把所有的私人利益完全克服下去,过上战时生活,向奢侈者开刀,向腐化者开刀。人人生产,戒浪费。个个动员,参加战斗。"为煽动民心,蒋经国还策划了一个又一个的"**敢死队"、"克难竞赛"、"毋忘在莒运动"、"文化清洁运动"、"道德重整运动"。同时,附之以严厉的制裁措施。

    配合于正面舆论宣传的是在岛内全面推展特务工作,保密防谍。早在1949年7月,蒋介石在高雄召开秘密会议,就准备在台湾撒下特务的天罗地网,会上成立了"政治行动委员会",指定蒋经国、唐纵、郑介民、毛人凤、叶秀峰、张镇、毛森、彭孟辑等人为委员,由唐纵充当召集人。该机构的基本任务是:"统一所有情报工作,并使之充实强化。"

    蒋介石在台湾"复职总统"后,又指令成立"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简称"台情会"),彭孟辑任主任委员。该机构负责协调指挥国民党党、政、军、宪、特情报机构。不久,"政治行动委员会"改为"总统府资料室",由蒋经国一手操持,并接管"台情会",蒋经国掌握了统治各门派情治机构的权力。至此,蒋介石原先在大陆的"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组织已失去作用。"中统"改变为"法务部调查局","军统"演化为"国防部情报局"和"军事情报局",统归蒋经国手下。

    为了便于协调和指挥,蒋经国重新将各情治单位的工作范围加以明确:"法务部调查局"以负责进行社会调查,防止经济犯罪、贪污和漏税为主;"国防部情报局"以负责对大陆的"情报搜集"和建立特务网为主;其他情治单位以防共、防岛内"暴乱"的调查为主。与此同时,蒋氏父子还要求中央党部及社会、海外青年等各部门协同情治单位工作。

    50年代初,蒋经国手下的特工已达5万人之多。蒋经国遵照父旨,为"台湾存亡的必要,实施铁腕政策,只要行动可疑,经人检举,一概列入危险分子,格杀勿论",白色恐怖笼罩全岛。

    为了使"保密防谍"工作更加行之有效,1950年1月27日,台湾"行政院"根据蒋介石的意思,颁布了《**保民总体战纲要》。纲要规定动员全岛的人力和物力,实施各种**战略。纲要还规定,台湾公民必须宣誓:"我自己绝不通匪,并不容他人通匪,如违反此誓言,愿受民众大会制裁。"

    4月14日,台湾"立法院"修订了"戡乱时期惩治叛乱条例",扩大惩处范围,加重惩处标准,扩大军、警、宪、特的权力。

    6月13日,蒋介石下令颂布"勘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该条例规定:

    一、发现匪谍或有匪谍嫌疑者,无论何人均应向当地政府或治安机关告密检举。

    二、人民居住处所有无匪谍潜伏,该管保甲长或里部长应随时严密清查。

    三、各机关、部队、学校、工厂或其他团体所有人员,应取具二人以上连保切结,如有发现医谋潜伏,连保人与该管直属主管人员应受严厉处分。

    四、治安机关对匪谍或有匪谍嫌疑者,应严密注意侦察,必要时得予逮捕。

    台湾的特务机构在蒋经国的掌握下,权力无边,无所不能,可随时插手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等各个领域,上自国民党高级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他怀疑到谁头上,谁就倒了霉。特务在台湾一手遮天。

    作为"领袖"嫡长子的蒋经国亲自干起了杀人放火、撬门捌锁的特务勾当,背后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50年代中期,蒋经国看到岛内秩序渐趋好转,台湾生存的安全问题暂时不大,便考虑退居二线,以积蓄一点"德政",为以后"太子登基"作铺垫。

    1954年,台湾恢复"国防会议"组织后,蒋经国向蒋介石拟报成立"国家安全局"以统辖特务情治系统,自己退居二线。蒋介石很快批准了蒋经国的建议。10月,"国家安全局"成立。1967年,"国防会议"改为"国家安全会议",蒋介石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其主要机构负责人均由蒋介石选定:秘书长由"行政院副院长"黄少谷兼任,"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主任"由国民党中常委周至柔担任,"国家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由"国防部长"蒋经国兼任,"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由国民党中常委袁守谦担任,"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吴大酞担任。"国家安全局"隶属于"安全会议",并按美国中央情报局建制,调整该局内部组织与任务,使其成为督导和协调台湾各情治机构及治安机关业务的最高督导机构。"国家安全会议"的成立,既加强了蒋氏父子对台湾政治、经济、军事和特务大权的控制,又使蒋经国免遭众矢之的。

    为了强化对台湾人民的统治,确保孤岛偏安,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大陆全面溃逃前夕,陈诚秉承蒋介石之意通过台湾"警备司令部"颁布"戒严令",宣布台湾地区处于"战时动员状态"。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时期,开创了中外历史上戒严时限的先例。

    根据"戒严令"规定:戒严时期禁止工人罢工和集会游行,严格出入境手续,实行霄禁,禁止张贴标语、禁止散布非法言论,禁止藏匿武器弹药,人员外出必须携带身份证等等。尤其严厉的是,规定戒严时期禁止党外人士进行组党活动,如有违反者,将以军法惩处。

    在颁布"戒严令"的同时,台湾又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条令,使军事戒严和高度集权的**独裁进一步强化。诸如"台湾地区戒严期间防止非法集会、罢业等规定实施办法"、"台湾地区戒严时期新闻杂志图书管理办法"、"动员勘乱时期新闻杂志图书管理办法"、"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组织纲要"、"妨害国家动员惩罚暂行条例"等等,花样达100多种。

    这林林总总的"非常时期"法律,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国民党最高当局的权力大大扩充了,根据到台后历次"国民大会"修订的"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蒋介石获得了不少不受"宪法"限制的"紧急状态处分权"、"连选连任权"以及设置"动员戡乱机构"、决定"戡乱大政方针",调整"中央政府"机构的组织与人事,并在维持原有"中央民意代表"职务终身不变的基础上,继续充实所谓"中央民意机构"的权力,等等。另一方面,台湾人民的各种基本政治权利和生活自由被剥夺得越来越少。台湾人民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冠以违反"XX管制办法",依据"XX惩戒法令"而遭到惩处。实在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惩治你,就扣上一顶"私通共匪"的红帽子,让你有口难辩,永世不得翻身。

    国民党迁台之初,形势发发可危,国民党官兵外逃成风。为了防止官兵纷纷外逃,1950年4月29日,"外交部"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急急忙忙宣布:停止办理出岛旅游、观光护照,同时公布因公出岛申请办理办法。这一措施,刹住了当时台湾岛上的外逃风。许多人感到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在高压政治下,只有乖乖地听从蒋氏父子的摆布。为了维持地方治安,台湾当局于1952年成立"民防委员会",并实施身份证制度,严格控制出入境人员,以"肃奸防谍",稳定政局。

    2.文坛奇冤

    在"保密防谍"的高度**下,蒋氏父子对军队、青年和知识文化界的控制格外重视。在军队方面,蒋经国主持的"国防部总政治部"派遣政工人员到各部队工作,其主要职责为"调查官兵思想行为","监察官兵思想,检举动摇分子"。蒋经国作为"总政治部主任",在军队中形成了一个从上而下、纵横交错、滴水不漏的控制网。美国人在评论50年代初期台湾军队中的政工制度时说:"国防部下的总政治部,一般认为,效率尚高,手段毒辣,政治部在军方的任何机构,安置政工人员,进行控制监视,……美国驻台军官普遍厌恶。"

    蒋介石在总结在大陆失败的原因时认为,控制青年无力是其关键,所以到台湾后很重视青年工作。1950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抗俄联合会"成立,并在北投训练干部。1952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救国团"正式成立,蒋介石兼任团长,蒋经国将掌有实权的主任一职抓到手。自此以后,蒋经国直接控制"救国团"达20年之久,"救国团"自称是"一个具有教育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青年组织。"但实际上,它是第二个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国民党的预备队。"救国团"在台湾各县市及大、中学校均分别设有团委会、党支部、支部,并拥有幼狮通讯社、幼狮出版社、幼狮广播电台等一套文化宣传机构。"救国团"在台湾政治舞台上异常活跃,无事不过问,无事不插足,成为国民党控制台湾青年的"最大最活跃的政治团体"。

    在知识文化界,台湾当局规定有五项不可触犯的禁令:

    反攻无望论;有关社会主义和**的书籍和言论;任何报道中国大陆的进步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