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到1949年底是蒋介石输得最惨的一年,东北被关门打狗、华北平津尽失、中原淮海失败,1949年4月23日总统府也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大溃退,**大追击,真是兵败如山倒。12月10日,在成都凤凰山机场,蒋氏父子登上"美龄"号专机,向着渺茫的海岛飞去,此后,没有回过中国大陆。

    1.东北,被关门打狗

    在白山黑水之间,人民解放军经过1947年的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共歼敌30余万人,使东北战场成为全国各战场中惟一一个解放军数量超过国民党军的战场。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达105万人,而国民党部队只有55万人,并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的据点里,成了瓮中之鳖。

    蒋介石对此焦虑万分,为挽救东北败局,他三易东北主帅。首先,蒋介石选中了杜幸明这员虎将,结果,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的夏季攻势中,杜幸明遭到惨败,这使蒋介石极为恼火,选谁来接替杜聿明呢?想来想去,蒋介石只好把陈诚这张王牌派往东北。陈诚奉命走马上任后,曾大肆吹捧要"消灭共军,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东北",并独揽东北的党政军大权。陈诚的嚣张气焰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而是输得更惨:解放军在1947年冬季攻势中,消灭了蒋介石的王牌军之一的新五军,活捉军长陈林达。面对此局,陈诚灰溜溜地离开沈阳,逃回南京。陈诚走后,蒋介石强令卫立煌接替东北"剿总"司令和东北行辕副主任之职。蒋介石和卫立煌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矛盾,在东北战局上两人意见更难取得一致:蒋介石主张国民党军主力驻守锦州,进可以守,退可以撤;而卫立煌则主张集中兵力守沈阳,以待时局发展。

    辽沈战役前,东北国民党的兵力分布是:卫立煌率约30万人防守沈阳及附近地区,"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约10万人固守长春,而另一"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率约15万人防护锦州。

    根据东北局势,**运筹帷幄,确定由**、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实施辽沈战役计划:首先攻取锦州,占领北宁路锦州、山海关段,关闭东北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的战略方针。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唐山段打响,解放军以迅猛动作切断北宁路,占领辽西走廊,将国民党军压缩在锦州、锦西两个孤立的据点。蒋介石见势不妙急飞往北平亲自指挥,并部署军队向葫芦岛结集增援。10月2日,他又飞抵沈阳召集军以上人员的军事会议,决定将沈阳的国民党军编为防守兵团和攻击兵团。防守兵团由周福成指挥留守沈阳;攻击兵团由廖耀湘指挥出兵辽西,解锦州之围。同时他不忘给将领们打气:

    过去你们要找共军主力找不到,现在已集中在辽西走廊,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好机会,只要大家以革命精神下定决心,坚决服从命令,我想一定可以成功。

    然后,蒋介石情不自禁以悲观的语调说:今日惟有死中求生,如此战失败,则与各位再无相见之期矣!以往的失败,就在于不听我的话哟!……

    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死了没什么,可你们还年轻,再不听我的话,一个个让**把你们抓了去,后悔晚矣!

    为了夺取锦州,**一方面指示在塔山坚决阻击由葫芦岛增援的国民党部队,一方面果断下令啃下锦州这块硬骨头。经过6天艰苦的配合作战,锦州解放,东北的大门随之关上,辽沈战役也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下一步就该是打狗了。而东北野战军的下一步所指就是郑洞国率10万之众困守的长春市。

    辽沈战役之前,长春之敌已被我严密封锁和包围,长春成了一个孤岛和死城。锦州战役打响后,随着战场形势日益恶化,蒋介石决心主持东北的大撤退。10月10日,他电令郑洞国率部撤出长春。面对解放军的铜墙铁壁,突围无疑是送死,无奈之下,郑洞国含泪给蒋介石回电:无法突围。蒋介石接电后认为:长春守军如不撤出,必将为**所用;如因撤出而遭歼灭,对南京团无所获,也不至于增加解放军的兵力。因此,他强令郑洞国突围,并派飞机到长春将手令空投给郑洞国。郑洞国接令后急与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第七军军长李鸿商量突围事宜。曾泽生未置可否,这位素与蒋介石不和的爱国将领在这生死关头正酝酿起义事宜。

    16日晚,时不我待,曾泽生决定起义,并给郑洞国、李鸿连夜发信,内容如下:

    杜庭司令钧鉴:

    长春被困,环境日趋艰苦,士兵饥寒交迫,人民死亡载道,内战之残酷,目击伤心。今日时局,政府**无能,官吏之贪污横暴史无前例,豪门资本凭借权势,垄断经济,极尽压迫剥削之能事,国民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此皆蒋介石政府祸国殃民之罪恶,有志之士莫不痛心疾首。察军队为人民之武力,非为满足个人私欲之工具,理应救民于倒悬。今本军官兵一致同意,以军事行动反对内战,打倒蒋氏政权,以图挽救国家于危亡,向民赎罪,拔自身于泥潭。

    公乃长春军政首长,身系全城安危。为使长市军民不作无谓牺牲,长市地方不因战火而糜烂,望却反身自省,断然起义,同襄义举,则国家幸甚。竭诚奉达,敬候戎绥!

    曾泽生敬启

    郑洞国接信后说:"曾军长要起义,请他自己考虑,要我和他一路,我不能干!"17日,曾泽生率六十军起义,长春东半城获得解放。

    这时,**中央考虑,如果争取第七军李鸿和郑洞国起义,不仅在政治上能动摇敌人的军心,而且不费一枪,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10月1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拟电报,对郑洞国进行劝降。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21日,郑洞国投降,长春和平解放。

    长春已失,蒋介石决定命廖耀湘带西进兵团收复锦州,并由杜孝明代替卫立煌任东北主帅,以图起死回生。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坚决阻止敌人南逃和攻占锦州。结果,西进兵团全军覆灭,廖耀湘被俘。辽沈战役至此,只剩下沈阳这座孤城,东北全境的解放指日可待。

    10月27日,东北野战军主力齐头并进,直插沈阳,而孤守沈阳的卫立煌更是坐卧不安。30日,解放军已占领部分市区,蒋介石眼看卫立煌又要作俘虏,他面子上既不光彩,又没人来承担丢失东北的责任。于是,蒋介石急令空军副司令王叔铭派飞机将卫立煌接出。

    将帅一走,士兵也乱了阵脚。11月1日晨,东北野战军对沈阳发起总攻,沈阳多数敌驻区都树起了白旗。国民党士兵几十人一伙,结成湖南帮、广西帮、云贵帮,由前面一个戴红布条的人领着满街寻找解放军,见到解放军就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不着我们了!"在市中心"剿总"战车团的院子里,汽车、装甲车、坦克整齐地排列着,驾驶员坐在车上,等着解放军接收。国民党军重炮十一团的军官把18门151重炮交给解放军时说:"美国送给蒋介石的36门最大的炮,那18门让你们在辽西缴了,这18门也请你们验收。"

    当解放军接收蒋介石在东北的唯一高射炮团时,问团长该团有多少门炮,胖子团长后悔地说:"该死,该死,过去太粗心,本人确实不知道。"又问他炮火威力,他说:"没有使用过,遗憾!"

    11月2日,沈阳,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宣告解放。随之营口也被我军攻克。辽沈战役至此宣告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东北换了主人。

    2.淮海,被打开门户

    济南战役后,山东和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可以畅通无阻地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构成了威逼徐州、直捣南京,咄咄逼人的态势,蒋介石精心构筑的"重点防御"计划已被击破。蒋暴跳如雷,为挽救危局,决心固守徐州,确保京畿的外围。于是,国共两党又在中原地区展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淮海战役。

    **中央命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率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60万人投入淮海战役进行中原逐鹿。而蒋介石则任命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杜幸明为副总司令,统率黄百韬、黄维、邱清泉、李弥、刘汝明等兵团共70万人负隅顽抗。

    1948年11月6日下午,华东野战军发布全线出击的进攻命令,淮海战役开始打响。根据形势,**和**中央军委决定,淮海战役的第一仗,是集中力量消灭黄百韬兵团,砍断国民党徐州集团的右臂,为下一步彻底消灭徐州之敌创造条件。当天,解放军即完成了对徐州黄百韬兵团的战略包围。黄百韬见势不妙,急忙收缩战线,人民解放军紧追不舍,层层压缩包围圈。最后黄百韬龟缩于碾庄一隅而不能动弹。

    黄百韬被围,蒋介石急了。他训斥部下:"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他给刘峙打电话说:"七兵团在碾应仍为敌围攻,情况危机,至为焦虑。万一七兵团为敌消灭,必影响整个战局,仰倾全力不顾牺牲及损失,兼程东进,限期与七兵团会师解围,倘有延误,决按军纪从严惩处,不稍宽贷。"

    根据蒋介石的电令,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部前往碾庄解围。**及**中央军委对此早有预料,坚决部署阻止敌人救援,这使黄百韬在包围圈内望援兴叹,坐以待毙。

    11月11日,时机成熟,解放军对碾庄黄百韬兵团发动总攻击,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黄百韬步步后退,已无招架之功,何谈还手之力?

    蒋介石在南京如坐针毡,他亲命顾祝同飞抵碾庄上空,鼓励黄百韬向外突围,并带去大批粮食、弹药,散下大批传单、慰问信和"总统勋章"。黄百韬感激涕零,对着上空的飞机发誓:"总裁,请放心,我们一定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卒!"

    确实,黄百韬是够顽固的,率部顽抵到底,直到22日,他见大势已去,才自杀"成仁"。剩下几个残兵游勇也分头散去,各自逃命。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已隐约觉得国民党的丧钟敲响了。黄百韬的尸体后被运回南京,由顾祝同报准蒋介石举行公祭和公葬,蒋介石特此下令,说黄百韬"忠勇壮烈,追赠上将"。

    消灭黄百韬兵团后,下一步即轮到解决黄维兵团。黄维兵团在增援黄百韬兵团途中,已被解放军阻击、包围在双堆集地区。蒋介石见黄百韬兵团已无药可救,转而严命徐州的杜聿明,南部的李弥、刘汝明两部增援黄维。结果,旧戏重演,杜聿明被阻击、包围于陈官庄地区,其他各部亦自顾不暇。12月3日,中原野战军开始压缩对黄维包围。15日,黄维被俘,他的12万精兵被消灭,这对蒋介石无疑是釜底抽薪。

    黄百韬、黄维兵团被歼后,淮海战场上就剩下最后一个包围圈——陈官庄的杜聿明。当时,几十万之敌被压缩在南北宽5公里、东西长20公里的狭小地带,敌我相距不过几米、十几米。这时,淮海战役总前委决定,暂缓攻击杜聿明,部队转入战场休整,并对包围圈内的敌人实行双管齐下:在军事上以武力包围杜聿明,在政治上展开攻心战。

    在这寒冬腊月,包围圈内外,一个战场两个世界,一个四面楚歌,饥寒交迫,充满了恐惧与哀伤;一个粮充弹足,暖衣饱食,一片欢乐。包围圈外的解放军抓紧进行了20多天的休整,并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政治教育和学习。时值元旦,部队在战壕里丰衣足食,欢欢乐乐过了个节。而包围圈内的敌军物资供应紧张,仅靠空投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士兵们忍饥挨饿,而部分长官死到临头却寻欢作乐,饮酒跳舞,纵欲荒淫,一派末日王朝的景象。

    针对这种情况,解放军开展了声势浩大、丰富多彩的攻心战,方式多种多样,有给敌人写劝降信、送衣物、招待敌人吃饭、阵前喊话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招待敌兵吃饭。战士们把自制的吃饭"招待证"抛向敌人,证上写明拿此证可到解放军阵地吃饭,以礼相待,决不侮辱,吃完饭,愿留则留,愿走则走。那些忍受不了饥饿的国民党士兵,开始试着三三两两壮着胆子来吃,后来成批成群地来吃,吃完还要带些馒头回去,解放军前沿阵地成了敌人的招待所。后来每次开饭,解放军就敲着盆喊:"喂,喂,喂!吃饭了。过来吧!"并相约,听到了就朝天开一枪,于是国民党阵地上枪声不断。元旦这天,就餐前,解放军战士拿出香喷喷的肉包子,一个战士用刺刀挑起一个放在洞墙上说:"蒋军弟兄们,请尝尝我们的包子!"隔壁敌军一把抓了过去。另一个解放军战士再送一个:"好吃吗?再来一个吧!"那些吃了解放军包子的,都愿弃暗投明。

    蒋介石为使其官兵为他卖命,空投下近百万份的《黄百韬烈士纪念册》,鼓励部下以黄百韬为榜样。无奈,其作用适得其反,有人大骂蒋介石:"老子要饭吃,投这些废物有鸟用,真他妈的混账!"看到死撑下去是自取灭亡,蒋介石只好要求杜聿明突围,并计划空军配合投毒气弹协同突围。

    1949年1月6日下午3时,解放军最后总攻杜聿明集团的时刻到了。包围圈四周突然炮吼枪鸣,流弹火花,漫空飞溅,滚滚浓烟,笼罩上空,解放军从四面八方涌进敌人的心脏。杜聿明集团早已到了不击自溃的境地,官兵争相夺路四处逃命。

    10日下午4时,战斗结束,杜聿明部被彻底歼灭。

    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也被俘。

    至此,历时56天的淮海战役宣告结束,解放军共歼灭、俘获敌人60余万人。

    淮海战役打开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门户,也使世界舆论为之震撼。纽约《先驱论坛报》惊呼:"在生活步调一向是缓慢的中国,局势正急转直下地接近了**……这一次将是一个伟大的**,因为南京政府遭到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认为:"1948年最后一个季度里所发生的事颇带有希腊悲剧的味道。"

    3.平津,部将起义

    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失败的大势已定。华北战场上踞守平津的傅作义部,屡遭人民解放军沉重打击后,又失去了南北两面依托,军心动摇,孤立无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随时都有逃跑的可能。但不管跑到哪里,对迅速实现全国解放都是不利的。**中央决定抓住战机,将其就地予以歼灭,以加速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总崩溃。因此,**决定马上发动平津战役,击垮华北傅作义集团。

    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早年投笔从戎,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是驰名中外的爱国将领。他与蒋介石多有矛盾,与之貌合神离,但由于旧观念的驱使,始终没有脱离蒋介石。傅作义集团所辖60万大军,20万是傅的嫡系部队,另40万是蒋介石的"中央军"。根据当时全国和华北的战争形势,傅作义集团采取"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在华北大地上,东起北宁线的滦县,西到平绥路的柴沟堡,东西约1200多里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新保安为重点,摆成一字长蛇阵,既可守又可逃,以静制动。

    针对傅作义集团的情况,**中央决定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约计150万兵力,共同投入平津战役,由**、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负责具体指挥。作战方针上,鉴于国民党军可随时西逃绥远或向东由天津、塘沽从海上南逃,为了防止其跑掉,在战术上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法,决定首攻塘沽和新保安,切断敌人逃跑之路。

    1948年11月29日,杨成武率领的华野第三兵团开始包围张家口,平津战役开始了。战役的第一阶段,解放军采取隔而不围或围而不打的方针,分东西两集团着手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