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 启功大师初成名(4)

启功大师初成名(4)

    启功大师初成名(4)

    左起作家李准、书法家黄苗子、书法大师启功。(1988年11月作者摄,此照片当年经过当事人审定)

    先生又问另一研究生张洪兴:“你写什么论文?”张答:“我写庄子寓言。”先生兴致勃勃地说:“庄子我知道,看过也点评过。过去有沈氏三兄弟。老大沈士远专讲《庄子?天下篇》,外号叫‘沈天下’,老二沈尹默,老三沈兼士,我都认识。老三在辅仁大学。庄子认为人性是好的。”先生问另一女研究生:“你论文准备写什么?”对方答:“我准备写关于文献的。”先生谦逊地说:“文献我没研究,你说说文献两字的本意是什么?”对方答:“文是文字,献是贤人,这是孔子《八佾》篇说的。”先生幽默地说:“清朝的档案就可以叫文献,我不行,我今年91,是民国二年,1912年生的,没赶上清朝,我的不能叫文献,只能叫‘献眼’。”先生又滔滔不绝地说:“过去我的一个研究生专门研究文献,成就大大超过我。后来让他当副校长,我看他当校长都行。他要是一当,校长、书记都没戏了。正像美国‘9?11’,飞机一冲,大楼就倒了。后来他去世了。”

    先生又询问另一女研究生:“你研究什么?”对方答:“我研究子弟书,准备把子弟书和其他快书、评弹一块研究。”先生说:“这不行,放到一块儿不行,不一样。评弹开头是八句诗。过去有个叫德寿山的,跟我叔爷是朋友。他能现场编词,把来宾和听众的事都编进去。那时冯玉祥的部队胳膊上裹着白条,上面写着‘不扰民,真爱国,誓死救国’。德寿山开场诗就把这编进去,博得喝彩。可有时编不好,也挨打。我那时很小,在铺着绒的桌子上爬来爬去,听德寿山说书。骆玉笙唱大鼓《剑阁闻铃》,学的时候中间就少了一句,她一直这么唱。我听了,给她指出来。过去评弹、大鼓很不容易,如《昭君出塞》,开头引的是杜甫的八句诗:‘千村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紧接着又作了八句诗接上,很不简单。你杜甫不是高明吗?我不比你差。过去有‘眼前美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艺人不这样,那是题黄鹤楼的诗。黄鹤楼毁了,新的我没去过。”

    先生在四个新考上的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表”上签名,一式两份,写得很慢。签日期时他问:“今天几号?”众人告诉他几号。研究生们告辞,先生欠欠身表示道别,又笑着说:“刚才我说了什么话,我现在都忘了。”

    先生此言何意?是说自己健忘,还是表示自己刚才那一番话姑妄言之,不足为训呢?

    这是大智慧。

    两个月后的12月4日上午9时半,我又拜谒了启先生。

    先生身穿一件深蓝色毛衣,腰间挂着一个透明的塑料尿袋,里面满是尿液,坐在椅子上不方便站起来。见到我进来,他连连抱拳致意。

    我坐定后,他问我:“你现在干什么呢?”我答道:“我在《中国》杂志社负责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我问他:“您上次摔跤后,现在是不是好点了?”“我现在站起来很困难,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