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 第一章 帝国危机(17)

第一章 帝国危机(17)

年和保守党一样,争着跪下来亲吻默多克手上的戒指。

    谁该真正为小报窃听丑闻负责?这一问题引发了英国媒体的争论,多数媒体将矛头对准了英国人一项难算优点的心理习惯—窥秘癖。

    英国评论家理查德·格莱恩说,电话窃听丑闻是个国家悲剧,但如果没有读者对别人个人悲剧的强大阅读需求,《世界新闻报》的记者犯得着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窃取信息么?他说,看看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上“阅读最多”的新闻,其主题一定会包括死亡、悲剧或性这几个关键词,如果事件主角是名人,

    关注度更高。

    英国记者克劳奇撰文说,只要民众对这类新闻兴趣不减,《世界新闻报》的关门就不会意味着小报新闻之死。他说,就好像一个人割掉手上长的瘊子,

    如果病根不除,瘊子还是会再次长出来。

    用英国媒体自己的话说,英国的媒体竞争极其激烈,生存压力巨大。英国舰队街(英国新闻界别称)一直风行着“黑暗艺术”。甚至有消息称,英国大部分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和网络,都雇用了私家侦探,靠他们寻找医疗记录、地址和电话账单等信息。

    曾长期在英国工作的中国记者也说,英国人好“揭短”,爱挑剔和找茬。他们对“规范”的要求非常高,对于一丁点违规都会认为完全不能接受。专挖名人丑闻的小报之所以卖得这么火,和这种心理有很大关系。英国人喜欢关注谁违规了、谁做了不应该做的事,然后站出来加以指责。

    美国《大西洋月刊》分析,以前英国人以娱乐的心态阅读《世界新闻报》上的各种名人爆料,因此更容易原谅该报此前的“名人窃听”。而米莉事件改变了事情的性质,报纸的窃听行为极大地伤害了这个悲剧的家庭,缺乏对人性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这让英国人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所有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一下子人心惶惶。

    传媒大亨默多克在英国的新闻王国变成了黄粱一梦。百年小报死于非命,一场凶猛的窃听丑闻风暴正在英国愈演愈烈……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而只是本书的开始。